达科为 IPO 戛然而止,业务模式稳定性等问题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在提交注册近22个月后,深圳市达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达科生物”)的IPO戛然而止。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从深交所获悉,大科及其保荐人中天国富证券主动“取消订单”,中国证监会终止了大科创业板上市的注册程序。

总体而言,达科电子的IPO之旅并不顺利。自2021年9月29日接受上市申请以来,公司历经两轮查询,于2022年10月14日提交注册。在等待了近2年后,公司与赞助商于近日申请“订单取消”,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记者发现,大科科技在两轮复审查询和注册查询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主营业务收入的真实性等,这些问题贯穿于公司IPO查询的全过程,或为公司IPO注册增加了不确定性。

近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来自代理品牌

经营稳定存在隐患

根据招股说明书(注册征求意见稿),达科成立于1999年,在新三板挂牌,是一家专注于生命科学研究服务和病理诊断的提供商,主要业务收入主要来自生命科学研究产品、病理诊断产品等产品。

从深交所的两轮询问,到上市委的现场询问,再到证监会的注册询问,达科代理销售业务模式的稳定性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问题。

按照品牌类别,达科包括两部分收入:代理品牌和自主品牌。其中,公司近百分之八十的收入来源于代理品牌营收的贡献。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达科代理品牌收入分别为4.72亿元、6.64亿元、7.74亿元和3.92亿元,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8.15%、79.50%、74.59%和75.00%;自主品牌贡献收入分别为1.32亿元、1.71亿元、2.63亿元和1.31亿元,占比分别为21.85%、20.50%、25.41%和25.00%。

记者注意到,在开展代理业务时,公司与包括、、、、在内的前五大授权代理品牌同时在客户订单完成率和收入增长率上达成一致;有关于销售目的和销售包装限制的协议。

达科为 IPO 戛然而止,业务模式稳定性等问题引关注插图

在第二轮审核询价中,深交所要求企业说明前五大授权代理品牌销售合同的有效期届满时间、续签情况、是否存在无法续签的情形;说明与前五大授权代理品牌合作的稳定性。

达科电子还在招股书中披露,存在单一供应商采购比例高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向代理销售业务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1.68亿元、2.48亿元、3.4亿元和1.93亿元,分别占报告期各报告期采购总额的44.90%、51.43%、50.19%和58.43%。

值得注意的是,它于 2021 年被收购,是 作为同行业公司的合作伙伴。据此,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要求该公司说明,鉴于《独家分销协议》第8号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收购后的分销条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与独家经销商合作的稳定性。

证监会还重点关注了达科对代理人的授权。提交登记后,中国证监会要求达科电子说明其与被授权代理品牌是否为符合行业惯例的独家代理和一级代理模式,结合同行业代理授权的主要模式;同时,还披露了与前五大授权代理品牌的代理销售合同的到期时间和续签情况,以及公司是否能持续、稳定地获得相关的独家、一级代理授权。

收入核实的比例处于“难题”中。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