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金融辟谣融券转融券业务谣言,转融券余额已大幅下降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8月5日,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证金所)发布声明称,近日,部分自媒体称“融券、融资融券数据均为虚拟,融券卖出金额实际上并无上限”,相关说法纯属谣言。

中证金融辟谣融券转融券业务谣言,转融券余额已大幅下降插图

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对融券新规实施情况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和逆周期调节的举措,并于今年7月10日依法批准中证金融暂停融券新规实施。融券新规实施以来,融券新规规模稳步下降,截至2024年8月2日,融券余额降至171亿元,较7月10日新规实施前下降逾40%;融券余额降至212亿元,较新规实施前下降逾30%。

中证金融表示,欢迎投资者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对制造谣言、在网络上恶意传播谣言的人予以强烈谴责,对造成不良影响的,将启动法律程序,严肃追究相关行为的法律责任。

此前,为有效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暂停证券出借业务申请,暂停自7月11日起生效,存量合约最迟须于9月30日前交割完毕。中证金融落实相关工作要求,稳步有序压减存量规模,逆周期调控效应逐步显现。

融券业务是指中国证券金融公司将所持有或依法募集的证券借给证券公司,再提供给客户进行融券交易。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多轮优化融券业务监管,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股借出、提高融券交易保证金比例、降低市场化融券交易协议证券过户效率、暂停增加融券交易规模等。同时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客户交易行为管理,继续加大对融券交易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力度,将融券交易保证金比例由不低于80%提高到100%,将参与融券交易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保证金比例由不低于100%提高到120%。在采取上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后,融券交易和融券业务规模均出现明显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监管部门对融券业务采取逆周期调节,有利于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抑制市场过度投机,促进市场更加公平合理,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这并不是否定融券业务的作用,从以往的实践看,融券业务在吸引资金入市、平抑市场非理性波动、丰富多空平衡工具等方面优势明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