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时候过度的节俭,或者愚蠢的节俭,反而会给健康带来一些难以预料的隐患。
本期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厨房里最无效的“节俭行为”,很多人至今还在用,但其实非常不安全。
1. 一次性筷子质量差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不想做饭的时候,外卖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久而久之,就会积累大量的一次性筷子。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次性筷子大部分都是由“剩余木料”制成,经过硫磺熏蒸、漂白剂漂白,使其看上去更白,还能防止发霉。
因此,如果筷子是由无良厂家生产的,由于生产工序减少、生产周期缩短,就会导致筷子中出现化学残留,进而影响健康。
有人会问,正规厂家生产的能用吗?当然可以用,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一次性筷子也是有保质期的,通常灭菌后最多可以保存4个月。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一次性筷子过期之后可能会发霉、发黑,当然这是看得见的,但是有些发霉的迹象是你看不见的。
所以能用就别用,也不建议囤积。
2. 去掉涂层的不粘锅
每家每户都会有一把带涂层的不粘锅,不仅炒菜非常方便,而且清洗起来也非常容易,比铁锅省事多了。
但大多数涂层不粘锅并不耐用,使用1至2年后涂层经常会脱落、出现划痕。
虽然不如全新的不粘锅那么好用,但影响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所以很多家庭还是会继续使用它。
然而正是这种节俭的行为却给健康带来了一些隐患。
要知道,绝大多数不粘锅的涂层都是聚四氟乙烯(PTFE),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塑料之王”。
不过,正常情况下,这种材料对人体是没有害处的,不会被人体吸收。但一旦破损脱落,锅底就容易被腐蚀。比如铝锅,就会释放出更多的铝元素,对健康有危害。
所以不管不粘锅是何种材质的涂层,一旦出现大面积破损、脱落的情况,就不建议再次使用了。
3.超市里的白色塑料袋
有多少人去超市买东西时喜欢“拽”那些白色塑料袋呢?甚至有人为了买一个土豆就“拽”一个大塑料袋。
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我们认为它是免费的,我们可以多带一些回家用。
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种塑料袋其实是“收费”的,也就是称重的时候,袋子的重量也会算在物品重量里。
别以为不贵,商品单价越高,袋子越贵,从几毛钱到几毛钱不等,你真以为超市很傻吗?
另外,这些袋子大多不是食品级的,只能装少量食物,因此不适合长期使用。特别是不能把食物和袋子一起放进冰箱冷藏或冷冻。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过长期冷藏后,袋子会变成粉状,食物会变质。
所以,别再从超市里抢袋子了,在冰箱里长期存放食物时,一定要使用食品级保鲜袋。
4. 一次性塑料饭盒
日常购物时,很多商家会采用一次性塑料餐盒进行包装,既美观又方便拿取。
对于一些节俭的人来说,他们通常会保留这些塑料饭盒,洗净后再重复使用。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只要有PP5、QS标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才可以达到食品级。(不建议反复加热)
但有些商家为了节省成本,会选择劣质的塑料包装盒,比如采用PS材质的塑料盒或者没有任何logo的塑料盒。
类似这样的塑料盒基本都是废旧塑料制成,含有增塑剂,只能临时使用,不能重复使用,更不能加热冷藏。
所以,在使用一次性塑料盒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材质,不要一味的节俭。
5. 抹布使用时间长
厨房中最重复使用的物品就是抹布了,大多数家庭没有定期更换的习惯,以为洗过之后还可以再次使用。
但事实上,用过的抹布比马桶更脏,由于长期与食物残渣、油脂、污水接触,简直就是微生物和细菌的“温床”。
另外,别以为洗完就可以用,有些耐热细菌,就是放进开水里煮,也不一定能杀死。
所以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定期更换,花费也不多,没必要太节俭而冒着健康风险。
综上所述: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
适度节俭是一种美德,但过度节俭则会适得其反,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害健康。
所以,我们在节俭的同时,也要学会在生活品质上寻找平衡点,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