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提高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据京沪深交易所消息,本周(7月29日至8月2日,下同),科创板有1家公司“迎难而上”,思坎科技IPO获批。下周(8月5日至8月9日)有哪些公司上市,暂无最新消息。

排队公司方面,本周无IPO申请获受理;4家公司启动上市辅导,1家公司完成辅导工作;3家公司因自愿撤回申请材料而终止IPO。

与此同时,本周A股市场共有两只新股上市,两只新股平均发行价为42.25元/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80.62%,首发共募资19亿元。

Wind数据显示,下周将有2只新股开放申购,暂无股票公布A股上市计划。

港股方面,本周有4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下周将有2只新股在港交所上市。

“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八项措施”出台后首例案例 思勘科技获会批

时隔一个月,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再次开会。8月2日,思勘科技接受上市委审核,顺利通过会议。值得一提的是,思勘科技是《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八项措施》出台后,首家被安排出席会议的公司。

6月1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八项措施》指出,要严把准入关,优先支持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精准认定机制。

作为《深化科技创新改革八项措施》发布后首家上市的公司,思看科技的“硬科技”属性备受关注。

招股书显示,思看科技是一家全球一体化3D视觉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系统,主要产品包括便携式3D扫描仪、彩色3D扫描仪、跟踪式3D视觉数字化产品及工业级自动化3D视觉检测系统等。

研发成果方面,截止2023年底,思勘科技共拥有国内专利139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67项;国外专利11项,均为发明专利。公司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中兴通讯、苹果、宝马、比亚迪、特斯拉、中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及研究机构,此外相关产品已应用于“C919大飞机”项目。

业绩方面,报告期内思勘科技营收、净利润稳步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61亿元、2.06亿元、2.7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8亿元、0.78亿元、1.14亿元。2024年一季度,思勘科技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9亿元、0.22亿元,同比增长22.37%、43.44%。

本次IPO,思看科技拟募集资金5.69亿元,用于三维视觉数字产品及自动化检测系统产能扩张、研发中心基地建设、补充流动资金等。

新增4家辅导备案企业 樱桃谷“搬”进北交所

本周,IPO“后备军”不断扩充。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一周辅导注册新增4家公司,分别是樱桃谷、纳林微、安世生物科技、恒久电缆,辅导机构分别为五矿证券、国投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平安证券。值得一提的是,樱桃谷和恒久电缆此前均有冲刺上交所主板的计划。

公开资料显示,樱桃谷是一家专注于白羽肉鸭遗传育种的科技型养殖公司,为肉鸭产业提供种鸭及一体化服务。股权结构方面,樱桃谷控股股东为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合计100%。公司实际控制人为首农食品集团,为北京国资委下属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业绩方面,2019-2022年上半年,樱桃谷营收分别为2.57亿元、2.00亿元、2.70亿元、7428万元,归属于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16亿元、4875.58亿元、8074.31亿元、-1382.49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2.41%、43.59%、44.76%、1.50%。

回顾其上市历程,樱桃谷于2022年预披露招股说明书,在全额注册制实施后,于2023年3月转交上市申请。今年3月,公司主动撤回申请材料并终止IPO。随后,于7月22日获得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同时进入创新层的特别审核意见。

耿谷电缆此前的IPO历程与樱桃谷相似,公司同样是全注册制实施后的“转板”项目,于2023年3月提交上交所主板上市申请,2024年6月撤回发行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恒固电缆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电线电缆制造公司,产品涵盖220kV及以下电力电缆、750kV及以下导线及电气装备用电线电缆等,应用于输配电网、交通运输、能源、建筑、电器装备等领域。

此外,本周进入IPO辅导阶段的安世生物也备受市场关注。公开信息显示,安世生物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药公司。目前,安世生物已有一款已商业化的药物万必瑞®(贝瑞替尼肠溶胶囊),该药物为高选择性小分子MET抑制剂,于2023年11月获批上市,用于一线治疗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MET)外显子14跳跃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安世生物另一款核心产品安达替尼(PLB-1004)是中国原创、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小分子抑制剂,前期临床试验数据表明疗效和安全性良好,针对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关键性Ⅱ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

安世生物自成立以来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颇为豪华。2021年12月,安世生物宣布完成超2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维梧资本、贝恩资本、春华资本等;2023年12月,安世生物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国投资本、IDG资本联合领投,严创集团、凯辉资本跟投,原股东贝恩资本继续追加投资。

全面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提高插图

此外,本周,上海滴滴IPO辅导状态变更为“辅导受理”。上海滴滴公告称,7月31日,公司收到上海证监局函件,称公司在辅导机构东吴证券的指导下,通过了上海证监局的辅导受理。公司于1月8日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历时不到7个月。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迪泰为镇江股份的全资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汽车变速箱、防松紧固件、驱动桥总成用高强度紧固件,销售公司自产产品,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

三家企业终止审查,万高药业通过审查一年后“撤单”

随着新“国九条”的实施,上市标准不断提高,今年以来,上市企业“退市”现象频发,6月份更是创下单月新高,超过百家企业IPO终止上市。

与此同时,在多家公司主动调整上市节奏后,近期撤回IPO申请的公司数量有所减少,本周已有3家IPO公司撤回申请材料,分别是万高药业、中法水务集团、春晖仪器,原计划分别在创业板、上交所主板和北交所上市。

深交所官网7月30日显示,因万高药业及保荐机构撤回上市申请,决定终止其上市审查。招股说明书显示,万高药业主营业务包括化学药及中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对外提供药物工艺研发和生产服务(即CMO/CDMO业务)。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自主研发生产心血管、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补钙、抗肿瘤、消化道等领域的药物,建立了品种和剂型多样化的产品管线和研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

回顾其上市历程,万高药业于2022年6月申请创业板IPO,获准上市,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2023年3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获批,但直到IPO终止才提交注册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从首轮审查问询,到上市委现场问询,交易所多次关注万高药业在促销活动中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万高药业销售费用分别为3.56亿元、3.32亿元、2.6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5.58%、49.53%、40.03%;同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0.54亿元、0.59亿元、0.35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48%、8.85%、10.57%。

交易所曾要求公司结合推广服务合同要点及推广服务具体内容,说明推广服务费的确定依据、推广效果的考核方法、是否存在商业贿赂行为。对此,万高药业回应称“相关推广活动不涉及商业贿赂行为”。

此外,本周主动“撤单”的中法水务、春晖仪器也已排队等待一年多。中法水务主营供水业务、污水业务、市政水务工程业务和智慧水务业务,公司于2023年3月获上交所受理;春晖仪器主营业务为温度传感器、微铠装电热材料及组件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23年6月向北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本周两支A股新股上市,博时捷首日涨111.24%

Wind数据显示,本周A股市场共有两只新股上市,分别是利聚热能、博时捷,两只新股平均发行价为42.25元/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80.62%,首发共募资19亿元。

具体来看,利聚热能、博时杰发行价分别为40元/股、44.5元/股;发行市盈率分别为15.56倍、23.98倍,均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

市场表现方面,利聚热能、博时捷两只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均有所上涨。

其中,利聚热能7月31日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上市首日,该股高开55%报62元/股,盘中一度涨至65.99元/股,截至当日收盘,股价为60元/股,涨幅达50%。从投资者新股收益来看,以当日最高价计算,投资者持有利聚热能一手(500股)可获利约1.3万元;若以收盘价计算,投资者持有一手可获利约1万元。

招股书显示,利聚热能主营业务为热水锅炉、蒸汽锅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用于供应供暖、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生产所需的蒸汽。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7.94亿元、9.84亿元、12.0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64亿元、2.68亿元。

报告期内,利聚热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8.56%、40.16%、41.6%;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665.76万元、4752.05万元、5591.08万元,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5.88%、4.83%、4.64%。

本周上市的另一只新股博时捷,首日开盘报88.88元/股,较发行价上涨99.73%,盘中一度涨至108元/股,最终收于94元/股,涨幅111.24%。以盘中最高价计算,博时捷中签一手(500股)可获利约3.18万元;若以收盘价计算,中签一手可获利约2.48万元。

招股书显示,博时捷专注于物联网智能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基于自研无线通信模组,为物联网众多应用场景提供智能终端产品及配套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智能支付硬件三大领域。

业绩方面,2021年至2023年,博时捷分别实现营收13.36亿元、12.1亿元、11.2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1.58亿元、1.74亿元。

报告期内,博时捷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64%、24.25%、28.61%,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主营业务平均毛利率分别为39.23%、38.56%、42.88%。

两只新股下周认购,科码科技IPO市盈率44.9倍

全面注册制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加清晰,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提高插图1

Wind数据显示,下周有两只新股进入申购期,科码科技、威华新材将于8月5日开始申购。截至目前,科码科技、威华新材已披露IPO发行价,分别为8元/股、17.39元/股,发行市盈率分别为44.9倍、12.26倍。

招股书显示,科码科技主营业务为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及服务及泛半导体装备表面处理服务,主要产品包括先进陶瓷材料零部件等,并为客户提供精密清洗、阳极氧化、热喷涂等表面处理服务。

2021年至2023年,科码科技分别实现营收3.45亿元、4.62亿元、4.8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08.88万元、9323.62万元、8186.07万元。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北方华创、京东方等前五大客户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19亿元、2.49亿元、2.30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75%、54.01%、48.07%。

本次IPO,科码科技原计划募资9亿元,但根据《科码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公告》,8元/股的发行价对应融资规模为6亿元,较原计划募资额少了3亿元。

威华新材料是一家研发、生产氯甲苯、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的企业,公司目前已形成以甲苯为起始原料的氯甲苯、三氟甲苯系列产品的完整产品链。

2021年至2023年,威华新材营收分别为14.24亿元、17.76亿元、14.8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6.23亿元、5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2.21%、47.44%、45.64%。

威华新材本次IPO原计划募资16.68亿元,但根据《威华新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公告》披露,按照发行价17.39元/股、新股发行数量8634万股计算,若发行成功,公司预计募资总额将达到15.01亿元。

下周,尚无股票公布A股上市计划。

目前仅有龙图光罩进行了网上发行,但尚未公布上市日期。

本周4家港股递交申请,太美医疗科技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本周,共有4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申请,分别为同源康药业、首汇集团、太美科技、华格环保,其中华格环保为首次提交申请。

7月30日,首汇集团第二次向香港主板递交IPO申请,招股说明书披露,首汇集团是一家保险中介服务商。

于往绩记录期间,首汇集团已与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包括中国超过65%的寿险公司。公司通过三个平台的三个分销渠道销售寿险产品,即通过小鱼三进行网上直销、通过咔嚓宝通过保险代理人分销、通过牛保100通过商业合作伙伴分销。

财务方面,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首汇集团营收分别为人民币15.48亿元、人民币8.06亿元、人民币16.34亿元及人民币6.03亿元;期内盈利分别为人民币-2.04亿元、人民币1.31亿元、人民币-3.56亿元及人民币-5176.1万元。

太美医疗科技也于7月30日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该公司曾于2021年12月提交上交所科创板上市申请,但于2023年3月5日被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认定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其A股上市申请被终止。2024年1月,太美医疗科技“转投”港交所,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

招股书显示,太美医疗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医疗科学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设计并提供行业专用软件和数字化服务,以加速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医疗科学产品的研发和营销。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分别为4.66亿元、5.49亿元、5.73亿元和1.32亿元;期内亏损分别为4.79亿元、4.23亿元、3.56亿元和1.18亿元。

本周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的华嘉环保是一家船舶ESG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于2024年2月27日在新三板挂牌,随后于3月12日宣布与银河证券签署书面辅导协议,拟在北交所上市。上市辅导三个月后,华嘉环保于6月12日宣布终止在北交所的上市辅导。

2021年至2023年、2024年前四个月,辉格环保分别实现营收1.41亿元、2.67亿元、5.10亿元、2.47亿元;期内净利润分别为1276.9万元、3677.7万元、1.21亿元、6652.2万元。

下周,港交所将有两只新股上市,中苗控股(01471.HK)将于8月6日上市,将成为国内保险中介行业首只在港交所上市的股票;“自动驾驶AI芯片第一股”黑芝麻智能(02533.HK)将于8月8日上市。

中淼控股成立于2017年3月,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提供IT服务,2017年收购海尔保险代理后进军保险代理业务,发展过程中拓展至咨询服务业务。

2021年至2023年,中苗控股分别实现营收1.2亿元、1.48亿元、1.74亿元;年度利润分别为2699.2万元、3634.9万元、3899.3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公司实现营收5864.4万元,利润1482.9万元。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 2016 年,是汽车级计算 SoC(系统级芯片)和基于 SoC 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 Frost & 的数据,按 2023 年出货量计算,黑芝麻智能是全球第三大汽车级高计算 SoC 供应商。

财务数据方面,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营收分别为6050万元、1.65亿元、3.12亿元;年度亏损分别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

综合北京、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Wind 和公司招股说明书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