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经济景气度出现不同程度放缓,7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整体均出现下降,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通化顺统计显示,制造业PMI基本符合预期,非制造业则略低于预期。截至今年7月,生产PMI仍在扩张区间,需求PMI则处于收缩区间。当前生产强、需求弱的经济格局仍在延续,生产指数的下降或预示着需求不足对工业生产产生了制约作用。因此,内需弱格局下制造业的机会可能是结构性的。
7月PPI或延续负增长。7月制造业原材料出厂价格指数走弱,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也于7月出现回落,预示7月PPI新一轮上涨动能或较弱。我们预计7月PPI表现大概率延续负增长。我们以“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企业上下游价差。5月以来,上下游价差持续收窄,表明供需错配问题有所缓解,但总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下游消费信心仍需提振。
PMI背后的结构性机会。资产配置方面,我们认为股市或呈现结构性走势,对上游周期及债市仍维持看好。从7月PMI来看,中小企业PMI指数继续跌破荣枯线,大型制造企业则逆势反弹。结合新出口订单表现,我们认为中下游行业整体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但主要面向海外市场的大型制造企业或也存在一定机会。
风险因素: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等。
文本
1. 经济景气出现不同程度放缓
总体来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呈下降趋势。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下降0.1个百分点至49.4%,制造业景气度继续萎缩;建筑业PMI指数下降1.1个百分点至51.2%,建筑业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服务业PMI指数下降0.2个百分点至50.0%,刚好位于景气线之上;综合PMI产出指数降至50.2%,仍位于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扩张速度有所放缓。实际上,制造业PMI基本符合预期,非制造业PMI则略低于预期。
生产强需弱格局继续延续,需求不足或将制约工业生产。今年7月,制造业PMI中的生产指数为50.1%,比6月回落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跌至荣枯线下方0.2个百分点,至49.3%。不仅如此,生产指数仍高于新订单指数,生产PMI仍在扩张区间,而需求PMI则处于收缩区间。当前经济生产强需弱格局仍在延续,生产指数的下降或将表明需求不足正在制约工业生产。
2. 7月PPI或继续下滑
PMI价格显示7月PPI或延续下跌趋势。7月制造业原材料出厂价格指数走弱,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也于7月下跌,预示7月PPI新一轮上涨动能或较弱。我们预计7月PPI表现大概率延续下跌趋势。我们以“原材料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企业上下游价差,5月以来上下游价差持续收窄,表明供需错配问题有所缓解,但总需求不足问题依然突出,下游消费信心仍需复苏。
3. PMI背后的结构性机遇
从7月份PMI来看,表现较好的是大型制造业企业PMI和建筑业PMI,仍运行在50%荣枯线以上。
从规模来看,大型制造业企业逆势回升,7月制造业PMI中,大型企业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至50.5%,位于扩张区间,中小企业PMI指数则继续跌破荣枯线。由于企业的分类是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每年根据统计年鉴确定一次,以2023年年报数据为依据,结合统计局标准(从业人员、企业规模),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占比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企业。
结合新出口订单的表现,我们认为,相较而言,出口链仍是投资主线,出口链中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有望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
非制造业中,居民出行行业景气度较高,零售业、房地产业景气度相对较弱。
建筑业新订单快速下降或许是因为房地产行业低迷,受极端恶劣天气影响,建筑业商业活动明显放缓。建筑业景气背后主要有两个影响源,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基建。疫情之前,2018年6月至2019年年底,房地产投资增速在10%左右波动,而基建增速仅在0.5%-3.5%之间波动。2022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超越房地产的表现。但7月建筑业新订单下降相当明显,从微观来看,7月中国建筑重大项目总量较6月也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房屋建筑项目下降约37%,基建项目下降32%。这或许说明7月基建也未能提供有力支撑。
风险因素:消费者信心恢复缓慢、政策执行不及预期等。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