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六大经济省份GDP总量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的44.8%,继续肩负起全国责任。
具体来看,广东、江苏经济总量仍居第一和第二位,上半年GDP分别达到65242.5亿元、63326.3亿元;山东、浙江紧随其后,GDP均突破4万亿元,增速也跑赢大经济省份平均水平(5.2%)。
值得注意的是,位列第五、第六的河南与四川,正为争夺第五大省份地位展开激烈的“追逐战”。
去年,由于GDP终值调整,四川一度超过河南,成为经济总量第五大省、中西部第一大省。但今年上半年,河南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四川,GDP总量31231.44亿元,领先四川1768.14亿元。
2024年已过半,经济发达省份已交出亮眼成绩单,那么,各省经济成功靠什么?
行业
2024年上半年,江苏、山东两大经济大省实力彰显。
数据显示,两省GDP总量分别达到63326.3亿元、46677亿元,从增速来看,同比均增长5.8%,这一增速不仅跑赢经济发达省份平均水平,也超出全年预定目标(增长5%以上)0.8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江苏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表现强劲,共同拉动江苏经济大幅增长。
工业方面,装备制造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6.2%。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宏对时代财经表示,江苏装备制造业有几个亮点值得关注,比如铁路及轨道交通、船舶制造等,尤其是船舶制造行业,由于订单饱和度极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核心区,南京在电力设备(如智能电网)领域表现优异,而无锡、苏州等城市也在纺织机械、热力设备等方面有重要布局。
“从本质上说,实体经济强是江苏的显著特点,这也体现在江苏与浙江、上海等其他省市的紧密合作,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开拓,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此外,江苏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也增强了经济的内生动力。”刘奇红说。
江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与江苏类似,山东省的工业依然是支撑经济发展的“主梁”。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5%,分工业看,原材料工业增长尤为突出,达到9.7%,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1.2个百分点。
其中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16.2%,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传统工业大省,重化工业一直是山东的优势,近年来,山东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
刘奇宏分析称,山东一方面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如拥有丰富石化资源的滨州、东营以及胜利油田,保持和发展化工材料、家电制造等传统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风电项目、电池储能技术等,转变传统能源依赖,减少对煤炭、石油的依赖。
山东转型升级成效初现。
从重点产品看,今年上半年,山东高端化、智能化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3.5%、24.1%。这些数据不仅彰显了山东在现代制造业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山东在现代电子装备生产领域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
外贸
在此次经济竞争中,江苏、山东彰显了工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广东、浙江则在对外贸易领域稳步发力。
广东作为外贸第一大省,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值达4.37万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支撑。
从类别看,无论进口还是出口,机电产品仍是广东外贸的“大头”。
数据显示,上半年广东机电产品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3.6%和9.9%,占全省外贸总值的64%左右。机电产品中,船舶、电动客车、集装箱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0.7%、78.3%和104%。
广东省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韩永辉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广东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长,体现了广东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领域的竞争力,也体现了国际市场对这些产品的旺盛需求。
“但部分产品增长相对较弱,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2.4%,略低于高新技术产品增速,另外一些传统制造业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导致其出口增速低于预期。”韩永辉说。
广州保税区港(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作为外贸大省,浙江上半年外贸增长也超出预期,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活力。
数据显示,今年1至6月,浙江进出口2.56万亿元、出口1.90万亿元、进口0.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8.6%、5.5%,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位,出口占全国比重达15.7%。
具体从行业看,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浙江出口额最大的两大产品。
机电产品方面,上半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8780.9亿元,增长9.6%,高出全国同类产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浙江作为全国船舶出口重要基地,船舶出口增长93.7%,出口连续4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
同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也不错,上半年浙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1%,在“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上半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近三成,对义乌出口增长贡献率超过一半。
刘奇宏告诉时代财经,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链转移、加工贸易的减少,我国外贸出口正在向一般贸易转型,一般贸易出口占出口比重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民营企业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0.7%,贡献率高达90.6%。
“浙江民营企业不仅在传统制造业表现出色,在数字经济领域也同样表现出色。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杭州等地数字经济平台的崛起,为外贸增长提供了新动力。”刘奇红说。
努力实现新动能
在经济强省中,四川与河南争夺中国第五大省的竞争备受关注。去年四川超越河南后,这一格局并未维持多久。今年一季度,河南超越四川,让这场竞争再度成为焦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南地区生产总值达31231.44亿元,同比增长4.9%;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达29463.3亿元,同比增长5.4%。与去年同期相比,两省经济总量差距在缩小,由1905亿元缩小至1768亿元。
从数据看,河南的优势在于工业增长较快,上半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四川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工业领域,两省主导产业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表现有所不同。数据显示,河南汽车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增加值增长36.6%,高出全省工业产值增速28.8个百分点。而在四川公布的数据中,其汽车产量则下降了11.4%。
刘奇宏分析,河南作为工业大省,经过多年发展,拥有郑州宇通、上汽郑州、东风日产、开封奇瑞等17家汽车制造企业,年产量超过80万辆。基于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等相继在河南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工厂,也带动了河南汽车产业的快速增长。
汽车制造厂(图片来源: )
但由于外贸增长依赖单一行业或企业程度较高,上半年河南外贸出口出现下滑,给经济带来一定挑战。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南进出口增速同比下降13.8%,其中占全省出口半壁江山的家电出口下降30.4%,手机、集成电路出口分别下降49.1%、78.4%。
不过,随着四川的奋起直追,河南正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目前河南正着力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填补富士康退出后留下的空白,而比亚迪在郑州的生产也为这一产业注入了强劲动能。”刘启宏说。
四川在汽车制造方面仍存在短板,与汽车产业强省相比,四川的弱项主要体现在自主品牌影响力不足、产业基础和积累相对较弱、智能网联趋势转型进展缓慢等。
但短板也能成为跳板,四川在新能源领域,特别是光伏产业、动力电池等优势产业的潜力不容小觑。
从产业链来看,四川的优势更多体现在关键核心零部件,尤其是动力电池方面。依托丰富的锂矿资源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宁德时代、华科精密、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企业已在宜宾、遂宁、成都、眉山等地聚集。
可以说,四川已基本聚集了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领头羊”。
得益于此,2024年上半年,四川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1.2%、10.7%,特别是动力电池、单晶硅、多晶硅等新能源产品增长迅速,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回望2023年,四川下半年发力,去年成功跻身全国第五大省份,今年下半年,四川能否再次追赶河南,成为新的悬念。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