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K是今年2月上线的一款社交应用,今年5月以来,其下载量和收入数据一路飙升,月收入增幅超过180%,在用户中的影响力甚至直逼热门社交应用Wizz。
PNK和Wizz都是美国市场热门的社交应用,今年2月,拥有2000万用户的Wizz因涉嫌“性敲诈”诈骗被下架,而这期间PNK横空出世,并在4月份开始下载量出现大幅增长。
两款应用都主打年轻用户社交,尤其是Wizz,其目标用户群体就是青少年。PNK也主打同年龄段用户的社交,主攻年轻群体。
相比于传统覆盖人群广泛的社交应用,Wizz、PNK 刻意缩小了社交群体范围,但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获得了数千万用户的认可。
社交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社交需求。
不同之处在于,不同时代的人对于社交形态的需求也不同。我们长期关注社交产品市场,在移动应用已成为社交主要媒介的今天,社交产品形态也日益向视频、实时聊天方向拓展。
现实中的聊天需求往往只是暂时的,所以一个聊天应用能为用户提供实时、真人的聊天陪伴对于用户体验来说非常重要。
在滑动屏幕界面的同时,就能找到心仪的人实时聊天。这种深受美国年轻用户喜爱的产品形态,是否会成为颠覆社交应用模式改革的新开端?Z世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痛点究竟是什么?Wizz和PNK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边界日渐清晰
速度,是这个时代最明显的标签。
您能多快结识新朋友?只需一秒钟,只需滑动手指。
PNK 和 Wizz 都将自己的产品设计成允许用户通过滑动屏幕来选择新好友进行聊天的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用户快速做出选择而不会浪费时间,同时也提供了广泛的选择范围。
实时聊天是另一个优势。当用户打开社交应用时,他们已经处于有社交欲望的瞬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此刻他们需要屏幕另一边的人提供情感并即时回应。
第三个关键点是年龄。
年龄相仿的人更容易有共同话题,但如何匹配同龄人进行社交是PNK和Wizz面临的难题。用户需要在应用注册过程中提交真实年龄信息,才可以进入专属于自己年龄段的社交圈。
同龄人有更相似的社交需求。无论是寻找恋爱对象还是兴趣伙伴,同龄人更容易找到。
滑动聊天、实时聊天、点对点聊天,将这三种元素结合在同一个社交应用中,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很新鲜的存在。
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这类社交产品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边界感。
年龄限制和实时在线要求相当于在用户圈层定义了一个交集,只有满足这些交集要求的用户才有机会成为社交玩家,这个非常明确的界限也是用户愿意下载和使用Wizz和PNK的原因之一。
Wizz诞生于2019年,PNK于今年2月上线,两款应用均具备上述功能。
去年,Wizz 的全球总下载量达到 1048 万次,平均每月下载量近 90 万次;总营业额为 2436 万美元,平均每月营业额为 195 万美元;表现最好的是去年 7 月,当时 Wizz 的总营业额超过 283 万美元,每月下载量达到 120 万次。
Wizz的大部分营收来自于应用内购,去年其应用内购营业额为2320万美元,占全年总营业额的95%,可见其产品赚钱能力之强。
作为一支后起之秀,PNK的攻势也十分凶猛。
PNK于今年2月上线,自4月份以来下载量大幅增长。
自5月份以来,PNK的下载量已达104万次,平均每月下载量超过50万次。从收入来看,自5月份以来,PNK的收入总计达47万美元,平均每月收入超过23万美元。
和Wizz相比,PNK的表现的确逊色一些,但作为一款诞生不到半年的产品,PNK的交易和下载数据表现已经十分出色,堪称社交应用中的一匹黑马。
Wizz 和 PNK 都明确表示他们的应用程序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当你想和你喜欢的用户交谈时,你需要支付超出免费配额的通信费用。
在 Wizz 上,用户可以购买金币或月度会员资格。最便宜的付费商品是 40 金币,仅需 0.99 美元,最贵的付费商品是 2750 金币,售价 49.99 美元。此外,月度会员资格售价 9.99 美元,3 个月会员资格售价 19.99 美元。
PNK的付费方式主要是周付费和月付费,其中周付费价格为9.9美元,月付费价格为13.99美元。
相比较而言,PNK 的付费价格略高于 Wizz,而这种付费聊天方式也遭到了一些反对。比如有用户认为,PNK 和 Wizz 上的用户群体高度重叠,均为青少年,经济能力不强,无法承担更多社交聊天费用。
但这也说明,在整个社交产品市场中,Wizz、PNK的产品设计切中了用户的痛点,其产品形态、提供的价值等都非常符合用户的需求,验证了这类产品的价值和方向的正确性。
产品设计是成功的,但如何保留产品优势,实现收入和用户留存的双增长,Wizz和PNK仍面临诸多难题。
氪金社交媒体,困境难解
“我居然遇到了很多15到16岁之间的大龄男性,这让我感到很恶心。”金给了PNK 4颗星,因为她在这个应用上遇到了很多不同年龄段的人,但同时,金也表示“(PNK)超级流畅,使用起来很方便”。
Kim 的需求和 PNK 的主打功能——按年龄段划分用户——不谋而合,但很明显,在用户注册时,PNK 对不同年龄段用户的访问权限并没有很好的把控。也可能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加入,PNK 在用户年龄审核上并没有那么严格。
其后果是,那些因为年龄段而被社交应用吸引的用户在遇到与自己年龄不符的用户时可能会对该应用表现出厌恶。
这是一个难题,如何保证每一个加入PNK的用户都符合年龄要求?这需要审核,也需要收集用户隐私信息。但同时,由于年龄限制,大量对PNK感兴趣的用户会被排除在筛选之外。
社交应用既想扩大用户规模,又想保持用户年龄段这一核心优势,两者很难平衡。
安全是另一个问题。
相比于很多AI社交产品的各种边缘化特征,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在聊天内容上显得有些保守。
但安全问题出现了。
Wizz和PNK都是主打青少年群体的社交APP,对用户的年龄要求比较明确,数千万青少年群体集中在一个社交平台,这背后隐藏的商机可不止社交这么简单。
今年 2 月,Wizz 平台因涉及性勒索诈骗的问题被从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下架。
美国联邦调查局将性勒索定义为“成年人强迫儿童和青少年在网上发送露骨图片的犯罪行为”。图片发送后,犯罪分子威胁要广泛发布或将这些露骨照片或视频发送给受害者的朋友和家人,除非受害者通过各种点对点支付应用、礼品卡和加密货币转账反复付款。
PNK上“十几岁中年男子”的出现,以及Wizz上的性勒索事件,都指向了该类青少年社交应用问题的一个关键点:群体安全。
正因为PNK、Wizz等是青少年集中的社交平台,这些平台也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滋生地。
Wizz性勒索事件是社交产品遭遇安全问题的典型例子。迫于下架压力,Wizz于2月13日更新了应用版本。在新版本产品中,其提供了产品和安全增强功能,涉及强制用户验证、双层广告审核、应用内警告、应用内教育、共享安全网等。
经过此轮事件,社交保障,特别是特定用户群体的社交保障,成为应用厂商更加关注的焦点。
在用户安全和广告收入之间找到更安全的平衡点,对应用程序制造商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最后的想法
社交应用不断探索新形态以保持对用户的吸引力,为用户提供新鲜感。从Wizz、PNK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交市场也在向用户群体分化的方向发展,细化用户圈层,探索更丰富、更创新的社交形态,在特定用户群体中找到他们共同的社交痛点,满足不同年龄段用户的社交需求。当然,安全问题也不能忽视,如何在用户安全、用户增长、广告收益等方面找到更合理、合法的产品运营方式,是应用长远发展的关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