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并发出三个有力信号。
一是要加大改革力度。
作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改革被放在突出位置。
在提醒“下半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同时,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以改革作为促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动力,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引领作用,抓紧推出一批条件成熟、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举措。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关涛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要“强基础、养根”,需要打出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标本兼治的政策“组合拳”,改革不能缺位。
例如,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完善发展新优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并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以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明确提出“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管涛认为,完善战略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资增长机制,完善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短期内可以培育新动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长期可以明显改善经济状况。他乐观地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将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
二是政策有力。
在上半年加强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宏观经济政策要继续加大有效性、更有力性;还提出了更加精准的要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放在惠及民生、促进消费上。
提振消费是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虽然上半年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于建勋直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主要消费品波动较大。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发文,安排约3000亿元超长期专项国债资金,进一步支持大型设备更新换代、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中国银行业研究所研究员范若英表示,此举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有利于促进耐用消费品消费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也顺应了我国制造业逐步进入补库存阶段的周期规律,增强了制造业投资扩张的内生动力。
政治局会议还提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把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尽快储备推出一批增量政策措施,这意味着下半年,有望陆续出台更多力度更大的政策。
三是战略决心。
这次政治局会议坦然承认“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所加大”,没有回避中国经济面临“发展转型难题”,但仍对一些重大问题保持战略聚焦。
会议对“推动高水平开放”、“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等态度是一致的,并重申了“零”要求、“启动新一轮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举措”等承诺。
决心扩大开放的中国仍然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机会。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认为,企业只要找到自身的结构性机会,在中国市场完全可以实现10%甚至20%的增长潜力。
一些需要持续警惕的风险点,在政治局会议上也再次被提及,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观察人士认为,“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进一步保障房源交付”、“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表述体现了中国的政策支持力度,在通过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双轮驱动”的同时,继续聚焦重点领域,守住风险底线。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