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财经/原创】
这两天朋友圈里关于延迟退休的传言沸沸扬扬,银行职员最先躁动起来,各种吐槽让人捧腹。
图片来自:社交平台小红书
“不管外面38度烈日炎炎,我们还要马不停蹄地拓展业务、每天拜访客户”、“现在很多年纪大了(50岁左右)的老师都把公司业务处理不清楚,很难想象他们60岁还能做业务”、“一个60岁的人站在偌大的大厅里,被一个25岁的人训斥,最后不管他有没有做错,都要道歉”。这些话的背后,其实透露出银行工作人员深深的职业压力。
曾几何时,在银行工作被认为是人生巅峰。十几年前,在银行工作是无比光荣的,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相聚,总会赞叹:“在银行工作真好,旱涝保收,福利多多!”那时,银行的业务很简单,办理存取款、发放贷款,就能轻松赚钱。
然而,现在时代不同了,银行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01 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六大银行进一步下调存款利率
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至历史低位仅1.54%,较去年底下降15个基点。
六大银行财报显示,一季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48%、1.44%、1.57%、1.44%、1.92%、1.27%,三家银行的净息差均低于平均水平。
安永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上市银行净息差已连续4年下滑,2023年达1.69%,较2022年下降25个基点,较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54个基点。
净息差收窄导致银行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净利息收入下降,加上中间业务收入减少,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受到进一步影响。
此前,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后续存款利率下调在所难免,可能推低债市利率宽幅下行”。
果然,7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交通银行等六家国有银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其中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45%、1.75%、1.8%(此前分别为1.65%、1.95%、2.00%),5年期存款利率全线破2%。
有专家认为,7月22日一年期、五年期贷款市场基准利率(LPR)双双下调10个基点,是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直接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大型商业银行今年以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2022年9月以来第五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此前,大型商业银行曾于2022年9月15日、2023年6月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并于2023年8月8日、2023年9月1日、2023年12月22日连续四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已数次下调,但考虑到银行业仍普遍面临净息差压力等问题,市场认为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02 当“赚取利差”不再是赚钱之道,银行积极寻求改变
尽管面临净息差下滑等诸多挑战,六大银行2023年仍实现资产规模平稳增长,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38万亿元。
以六大银行为例,工行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理财、托管业务表现良好,托管资产规模达22万亿元;农业银行构建数据驱动模型,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2.13亿,“农银e贷”余额4.25万亿元,增速39%;建设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生活金融生态;中国银行大力发展非利息收入,2023年非利息收入约1563亿元,同比增长23.98%;交通银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邮储银行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推出个性化服务。
但需要指出的是,六大银行积极追求变革、取得耀眼成绩的核心驱动力还是银行员工,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这些改革举措成为可能。
但与此同时,银行员工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银行员工不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还必须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提高的客户期望。
需要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敏锐度,能够迅速把握市场动态,为银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但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在银行业广泛应用,一些重复性、基础性的工作正逐渐被取代,银行员工的工作面临新的方向。
03 随着人工智能参与度的提高,银行家应尽早做好规划
近日,平安银行、建设银行、重庆富民银行等纷纷传出裁员消息,让不少银行员工心神不宁。难道“降本增效”的潮流终于席卷了银行业?
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我们先来看看近年来外资银行业的情况。
摩根士丹利:
该公司计划裁掉财富管理部门的数百名员工,这将影响到财富管理业务中不到 1% 的员工,该业务拥有约 40,000 名员工。到 2023 年底,该公司的员工总数将约为 80,000 人,比上一年增加 1.3%。这比上一年的 82,400 人略有减少。2023 年还将裁员 4,800 人。
花旗集团:
计划到2026年底裁员约2万人,占集团员工总数的10%,到2023年底员工总数将达到20万人。2023年将裁员5000人。
富国银行:
2023年全球员工总数将减少1.2万人,仅2023年第三季度的遣散费就将达到1.86亿美元。
高盛:
2023年将裁员3200人。
美国银行:
2023年将裁员4000人。
瑞银:
自收购瑞信以来,已有至少13,000名员工被解雇。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计算,全球20家最大银行将在2023年裁员至少6万人,这是金融危机以来银行裁员最严重的年份之一,当年银行共裁员14万人。
根据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布莱恩3月20日发表的声明,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银行支付处理和客户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银行业的员工数量将逐渐减少。报道指出,过去十年,美国银行将零售员工数量从约10万人减少到6万人,但在此期间,该行的消费者存款增加了约5000亿美元,处理了2.5万亿笔交易,这是一个显著的增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优胜劣汰的规律也愈发明显。银行家们必须面对现实,抛弃幻想,不劳而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提升自身实力,早做打算,时不我待,否则被淘汰的命运不可避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