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个月内两次开展 MLF 操作,中标利率下降 0.2 个百分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李蕾/插画

一个月内,央行进行了两次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

为保持月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水平,央行7月25日发布公告,采用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235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7%。

此外,央行还以利率招标方式进行了2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本次MLF中标利率为2.3%,较上一次下调0.2个百分点。

图片

这也是央行首次在MLF操作固定时间窗口(每月15日左右)之外开展MLF操作。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看来,此次MLF操作安排在LPR报价之后,进一步淡化了MLF的政策利率色彩,“说明在新的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下,短期向长期的利率传导关系正在逐步疏通。”

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

早在本月初15日,央行就宣布开展1年期1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充分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

当时,1年期MLF利率维持在2.5%,已连续11个月保持不变,操作量方面,也延续了“缩量平价”的后遗症。

背后的原因是信贷需求不振、金融“水分挤占”,以及当前监管重于淡化数量目标、克服信贷发放规模情结。

不过,在7月22日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后,SLF利率、LPR报价利率、存款利率、MLF利率均逐步下调。

其中,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7月22日首次下调10个基点,为2023年8月以来首次调整;1年期、5年期及以上贷款市场基准利率(LPR)同日也分别下调10个基点。与此同时,常备借贷便利(SLF)三个品种利率22日也分别下调10个基点。

随后7月25日凌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

具体来看,六大行均下调活期存款利率5个基点至0.15%,其中3个月、6个月、1年期存款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至1.05%、1.25%、1.35%;1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至1.45%、1.75%、1.8%,此外,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款本息支取挂牌利率也均下调10个基点。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7月22日1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加之年初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是引发此轮存款利率下调的直接原因。

不过,本月央行再度开展MLF操作,且规模增加2000亿元,且降息幅度也大于7天期逆回购。

中国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表示,此举意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长期、低成本金融支持力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对实体经济中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

温斌认为,本次MLF利率下调幅度超过OMO,可能主要由于前期MLF利率过高,同业存单利率与其他市场利率利差扩大,导致商业银行需求不振。

“为了增加市场对MLF的需求,有效发挥其注入基础货币的作用,需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做出相应调整,缩小利差。”温斌表示。

临时增加MLF

本轮MLF已经“淡化了政策利率色彩”,不再发挥“主政策利率”作用。

因此,此轮“追加”MLF利率调整,与7月22日SLF利率降息一样,属于政策利率体系的一次联动调整。

“临近月末的操作表明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明显增加,货币市场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压力。”温斌进一步表示,7月24日,银行间隔夜、7天回购利率在1.75%附近,较7月22日分别下调9个基点和4个基点。同时,4010亿元MLF将于8月15日到期,部分MLF参与机构在需求申报中已经考虑了下个月到期,期货量甚至考虑了央行可能抛售国债的情况。因此,央行本次MLF操作净投放2000亿元,可以更好地满足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

王青也持同样观点,“可以看出,自7月下半月以来,逆回购操作规模一直处于高位,央行本月之所以额外开展MLF操作,可能与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偏紧存在一定关联。”王青举例称,早在2020年11月30日,央行也曾临时开展过MLF操作,当时一个重要背景是受“永美违约”影响,市场流动性收紧。在2020年11月30日临时开展MLF操作之前,央行也曾持续开展过较大规模逆回购操作。

“临时增加MLF操作,有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释放央行支持性货币政策取向的信号,稳定市场预期。”王庆坦言。

未来MLF操作是否会延期至每月25日?温斌认为,不排除延期的可能,但在此期间,考虑到现有MLF仍会在当月15日左右到期,且每月还有税期等影响因素,金融机构或将面临流动性管理的挑战。

王庆认为,考虑到MLF操作主要用于调节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且每月操作一次,通常能够满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和政策调节需要,不能据此判定未来临时实施MLF会成为常态。

尽管如此,受访专家仍一致认为,近期一系列降息举措的实施,表明稳增长已成为当前政策的首要政策目标,不仅释放了稳经济的信号,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有利于不断提高调控的精准度和有效性。预计央行将继续综合运用上述工具,保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平稳运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