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BoJ)3月取消负利率及债券收益率管控,随着负利率政策的结束,日本利率终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这是日本央行17年来首次加息,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突破1%。
然而,在此之前的30年中,日本的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只有少数例外(如2007年)。
图1显示,自1995年以来,短期利率近30年来一直维持在1%以下。特别是在2016年至今年3月期间,作为日本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一部分,利率被下调至-0.1%左右。
图1 日本短期和长期利率走势
1990年代末期,长期利率也一度跌至1%以下,再加上2013年4月日本央行实施的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2010年代以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极低利率成为常态。
日本利率为何能维持30年低位?日本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如此长时间的低利率?
日本商业银行通过吸收个人和企业的存款并支付利息,再将这些资金用于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从而获得收入。净息差是银行利润的来源。然而,过去30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于利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接近零下限,日本银行很难保证这些息差。
正如后面章节所讨论的,日本利率的下降是由于1990年资产泡沫破裂后经济下滑、物价上涨乏力,导致日本商业银行在1990年泡沫破裂至2005年中期期间被迫处置大量不良贷款,这迅速削弱了部分银行的经营实力。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和业务多元化的发展,如今的商业银行业与上世纪 90 年代和本世纪初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约 25 年前,我在日本一家大型银行的分行工作。当时,企业付款交易仍然经常需要到银行分行办理。在集中付款期间,分行不得不让相当多的客户等待。
然而,如果今天你再去日本的银行分行,就会发现分行里的客户数量非常少,因为大部分结算和文书工作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分行的角色已经很大程度上转向个人资产管理咨询服务等。再加上利率下降导致利润缩水,维持一个拥有大量员工的实体分行网络已经变得困难。
因此,尽管日本的利率在过去30多年里持续下降并维持在低位,但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在前15年(2000年代中期之前,存在不良贷款问题)和后15年有很大不同。本文分两部分概述了日本银行在低利率面前的总体情况。
处理巨额不良贷款的四种方法
如前文所述,日本的利率从1990年开始下降,这是因为80年代末,包括股票、土地等在内的多种资产泡沫破裂,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尤其是1990年3月有关部门对银行房地产贷款发布行政指导意见后,流入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停止,土地价格开始下跌,其他资产价格也开始下跌。
此前以现有土地作为抵押从银行获得贷款购买新土地和资产的企业和个人,现在无法进行新的购买,资金需求迅速消失。1991年底,房地产贷款管制政策结束,银行得以重新放贷,但如图2所示,日本的银行贷款总额并未恢复,直到2010年代才出现停滞。
图2 日本银行贷款总额
随着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开始减少,各国央行纷纷下调政策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长期利率下降。但是,随着各种作为贷款抵押品的资产价格开始下跌,尽管利率大幅下降,但企业和个人对资金的需求并未增加。到1990年代中期,如图1所示,极低利率已成为常态。
这一时期,随着房地产贷款恶化,日本商业银行开始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多家银行等机构倒闭,引发金融体系不稳定。据日本金融厅统计,截至2001年3月,包括贷款损失准备金在内的不良贷款处置累计损失达71.8万亿日元;截至2005年3月则高达96.4万亿日元,占同期名义GDP的18%。
那么商业银行如何处理这些高额的不良资产呢?主要利用存贷款利差产生的利润来处置不良资产,其他手段包括出售当时持有的股票(虽然之后会立即回购)、银行合并产生的利润会计化、削减成本等。
因此,1989年,这13家城市银行最终通过合并、设立控股公司等方式,整合为四大集团,即三菱东京金融集团(UFJ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集团)、瑞穗金融集团(集团)和集团(集团)。
21世纪上半叶,日本银行业经历了旨在削减成本的结构调整,其中当然包括大幅减少分支机构和员工数量。
图3显示了日本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1993财年末,日本银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到46.3万人。随后,日本商业银行业开始通过限制录用应届毕业生、鼓励提前退休等措施减少员工数量。截至2006财年末,日本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数量已减少近40%,降至28.2万人。
图3 日本银行员工数量
图4显示了日本国内(左轴)和海外(右轴)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变化。
图4 日本国内外银行分支机构数量
图4显示,在同一时期,日本商业银行将国内分支机构数量减少了20%,将海外分支机构数量减少了70%。这些数字只是各银行数字的总和,因此可能包括一些前银行员工转入银行子公司或关联公司从事银行相关工作;或者如上所述,由于银行合并(即同一城镇或地区的分支机构合并)而导致分支机构数量减少。因此,我想指出的是,员工数量和分支机构数量的减少并不直接意味着银行业务规模的缩小。
为何清理不良贷款需要这么长时间?
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为何耗时如此之久?部分原因是日本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巨大,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融资需求增长乏力,加之利率大幅下降,银行营收难以增加。
正如有人指出的:日本商业银行的利差较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图5显示了净息差,即贷款和债券持有收入与存款和债券支付利息之间的差额(折线图),以及由人员费用、物业费用和税金组成的费用率(条形图)。折线图显示,即使在低利率时期开始之前的1990财年,由于银行间竞争激烈,银行核心业务的净息差也低于2%,到2023财年则降至0.6%。
相比之下,2024年1-3月美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3.17%,远高于日本。
图5 日本银行净息差及费用率变化趋势
当经济形势好、银行业容易扩张的时候,银行核心业务盈利能力低或息差窄也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当经济增长停滞、产生大量不良贷款时,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低下自然限制了银行自行处置大量不良贷款的能力。因此,要克服处置大量不良贷款而大大削弱银行经营实力的困境,除了缓兵之计别无他法。
转型综合金融,拓展海外业务
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日本银行业开始走向更加多元化的金融业务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逐步推行金融放松管制,日本银行业开始脱离传统银行业务,转向通过佣金收入获利等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经营模式。
例如,1998年末,银行获准开始销售此前只由证券公司销售的共同基金。这标志着日本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始。如今,银行积极开展这项业务,部分原因是政府的政策。与此同时,大型银行成立了金融控股公司,将证券公司、信托银行、信用卡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结合起来,旨在将其金融业务扩展到利息收入之外。
2008年9月雷曼事件之后,日本利率进一步下跌,而且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当时雷曼事件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导致日本经济陷入衰退,日元大幅升值,美国等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也促使日本长期利率进一步下跌。
此外,2013年4月,日本央行也实施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试图提振经济,这又导致长期利率进一步下降,结果导致图5所示的日本银行净息差自2008财年起持续下降,息差从2007财年的1.38%下降至2020财年以后的0.6%。
受雷曼危机影响,西方金融机构被迫减少在亚洲的业务,趁机日本大型商业银行集团纷纷加强海外业务,特别是在亚洲和美国,这些业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衰退。
因此,从2010年起,日本商业银行如图4所示,略微扩大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并开始投资或收购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亚洲地区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虽然这些投资和收购对利润的影响因情况而异,但这些海外业务目前已成为大型银行集团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加大“走出去”力度的同时,日本银行业数字化进程也已初显成效。目前,国内大部分个人金融服务均可在线完成,支付商的二维码支付、信用卡支付已颇为普及。尤其在城市地区,人们在ATM机前排队取钱的频率已大大降低。如今,商业银行正努力通过应用实现数字化,强化个人资产管理业务。正如本文开篇所言,这导致实体网点和员工角色发生重大变化,网点可能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配备那么多员工。
因此,为了降低人员和财产相关成本,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关闭实体分支机构,或将多个实体分支机构合并为位于区域中心的大型办事处。(但是,商业银行本身不会关闭分支机构,因为这涉及更改账号。)由于在降低人员和财产成本方面取得进展,商业银行的成本比率已从 1990 年代初的 1.5% 下降到 2023 财年的 0.6%。此外,图 3 所示的银行员工人数也自 2010 年代后半期开始再次下降,预计到 2023 财年末将降至 260,000 人。
但与此同时,如图5的折线图所示,这些趋势与利率的进一步下降密不可分。这导致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净息差大幅下降。由于互联网的使用、数字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使用银行网点的需求减少,这也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于银行来说,随着利率的不断下降,必须控制人员和物业成本等费用。这已成为基本的管理问题。而作为解决方案之一,人们认为银行必须通过应用程序改革客户接触点,并加强资产管理业务以增加手续费收入。
如果利率上升,银行业将会扩张
如前所述,日本银行业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经济低迷和复苏缓慢的影响,一直面临利率下行的压力。虽然这需要时间,但日本银行业不仅成功推进了不良贷款的处置,还成功地从传统银行业务转型为综合金融业务。
大型银行集团在向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转型的过程中,未来仍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服务演进,尤其是在个人业务领域,由于网上银行、网上证券公司的兴起(本文对此不作详细讨论)。
另一方面,正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日本的利率终于开始上升。这将成为改变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而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利率下降和利润空间狭窄的困扰。事实上,根据日本主要银行集团之一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 2024 年 5 月举行的投资者简报材料,该集团预计,短期和长期利率每上升 0.1%,其净利息收入将增加 400 亿日元。
利率上升带来的盈利能力改善,将增加银行投资人力资源和新业务机会的能力。如果未来日本经济扩张和利率上升势头持续强劲,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改善,那么日本商业银行业务很可能将发生重大转型,从过去30年以收缩为主转为进一步扩张。
野村综合研究所未来创新中心高级经济学家佐佐木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