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明确稳妥有序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自愿弹性原则引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如何理解“自愿弹性”?是否会影响就业市场和生育率?为了解这些问题,时代财经近日采访了人口学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刚。

图片

图片来源:时代周刊/李光 摄

时代财经: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政策?

杨成刚: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规模明显增大。同时,随着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延长到78岁左右,健康预期寿命已达到68岁,这意味着老年人在68岁之前仍有生产力。

过去的观念是,60岁以上的人是一个需要扶持的消费人群,但实际上他们现在更具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老年人力资源群体。

图片

图为人口学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杨成刚(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时代财经:这是中央首次把“自愿、灵活”列为延迟退休的原则,请问如何理解自愿、灵活?

杨成刚:其实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劳动者进入老年之后可以领取养老金,这是一种养老福利,即使不再工作,也可以享受养老金。这体现了一个现代文明国家应该具备的福利制度。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制度应该比西方福利国家更好,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认为,除了延迟退休,我们的社会还应该有其他的发展方向,这或许只是当前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养老金发放困难等现实条件下的一个选择。

当然,我的观点是有待商榷的,不同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有专家认为,西方国家也在推行延迟退休政策,新加坡、日本等国家老年人仍在工作。这是混淆概念。如果老年人愿意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丰富生活,当然可以,但日本很多老人年过七旬还在开出租车,还要工作、劳动谋生。这是这些国家社会福利制度不足和缺陷的体现。

政策的出台通常需要兼顾社会发展方向和解决实际问题,力争社会更加文明、福利更高。目前延迟退休政策主要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支付的矛盾,就目前我国的老龄化趋势而言,这一政策或将长期持续。

图片

图片来源:

时代周刊:延迟退休政策将增加城镇劳动力供给,您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对青年就业会有什么影响?

杨成刚:延迟退休对于不同劳动力市场的人群的影响是不同的。

需要注意劳动力市场的分化:劳动力市场分为初级劳动力市场和次级劳动力市场,初级劳动力市场包括白领、金领、体制内人员、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等,他们多从事脑力劳动,工作比较体面,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延迟退休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对于第二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比如蓝领工人和从事“重、脏、难”工作的劳动者来说,虽然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到60岁时,他们可能仍无法胜任这些繁重、体力要求高的工作。他们希望提早退休,延迟退休意味着他们还需要多做几年这样的工作。

不过,延迟退休和年轻人就业之间的矛盾并不大。

图片

图片来源:

当前劳动力市场形势是失业与就业并存,一方面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岗位空缺。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倾向于寻找初级市场、比较体面的工作。而像清洁工、保姆、餐厅服务员等岗位,缺乏愿意接手的年轻人,主要由中老年人担任。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也带来了新的就业挑战和机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会淘汰旧有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岗位。但这些新岗位通常需要劳动者具备新技能,被淘汰的劳动者未必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因此,技术性失业与新岗位的技能要求不匹配,造成就业困难。

总体来看,延迟退休政策不能简单评判好坏,对不同劳动力市场人群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年就业与老年人延迟退休的矛盾其实更多是新旧岗位技能要求不匹配造成的。

时代周刊:延迟退休政策是否会影响生育?

杨成刚:完全有可能。目前中国年轻人生育面临很多困难,包括生育成本高、生育观念变化等。另外一个困难是需要长辈提供隔代照顾。如果长辈延迟退休,提供隔代照顾的能力减弱,有一定可能性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

如今,25-35岁之间的女性是育龄女性的主力军,她们大多具有一定的受教育程度,劳动参与率也较高,导致她们的职业与生育活动存在矛盾。女性在怀孕、生育后需要休息,婴幼儿需要持续的照料。在中国,很多家庭都有长辈提供隔代照顾,但随着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这种隔代支持可能会被弱化,导致家庭照料资源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支持,比如托儿所等婴幼儿照护服务。政府正在努力建立三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体系,但这个过程复杂且需要时间。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仍然倾向于考虑在孩子两岁后送入托儿机构,而在两岁之前,他们仍然需要家庭成员更多的照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