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蜜还是毒药?
毫无疑问,自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等一批互联网公司进入中国汽车制造领域以来,中国汽车行业的营销环境已经开始暗流涌动。当蔚来、小米等IT或科技公司以野蛮人的身份进入时,一夜之间,“流量”二字成为了汽车行业众人膜拜的唯一法宝。
纵观目前的情况,不管是央企还是国企,不管是民营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在被交通这个“时代潮流”带着,滚滚(但不一定)向前。
于是,就有了各大车企负责人、高管赤膊轮流直播、拍视频的“盛况”,也有了车企高管在各大论坛上互相争论甚至互撕的离奇“名场面”。然而,并不是所有高管都有成为网红的潜质,没流量怎么办?跟竞争对手争论!跟竞争对手争论!跟竞争对手争论!尤其是销量最高的竞争对手,似乎更受关注……
那么,流量是蜜糖还是毒药?与竞争对手的竞争确实带来了流量,但流量真的能转化为销量吗?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之后,残酷的数据证明,流量和销量并不能划上等号,令人惋惜。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五个月销量下滑超过10%的品牌多达19个,包括丰田、别克、现代、启辰、Aion、奇瑞新能源、哪吒等。尤其是哪吒汽车,虽然受益于红袍领袖周鸿祎的BUFF加持,获得了令其他竞争对手羡慕的压倒性流量,但现实是,今年前五个月销量下滑了42%。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汽车行业的这波流量来势汹汹,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拉热了相关汽车品牌的关注度,但实际结果证明,这只是热闹的场面,真正买车的消费者还是少数。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残酷的现实给广大车企一个教训,那就是想要实现销量的增长,并不是单单获得流量那么简单!
流量不等于转化率!
对于流量转化率不高的现实,资深媒体人、汽车十三创始人王欣对车讯集团媒体表示:“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汽车市场从供给侧向消费侧转型,车企希望先吸引眼球,再转化销量,其实真正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这是因为汽车不是快消品,消费者只有真正接触到汽车才会购买。”
王欣表示:车企之所以争相做直播,是因为觉得获客成本比较低,而流量的转化率并不是大家关心的。就像车企做直销,会看转化率,因为成本太高,但流量成本比较低,所以不看转化率,而是看真正的导流。
“我觉得大家都在做流量,但要看是真流量还是假流量。类似周鸿祎、雷军、李斌等人,他们做的都是真流量,而80%-90%都是假流量。所谓假流量,是因为他们个人的意见领袖形象,其实不是真实的,而是用数据堆砌起来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大佬们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虚假形式需要纠正。”王欣进一步表示。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COO)杨洪海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主要原因是消费模式不同,汽车等大件商品需要培育,因为消费者有一个决策过程,与购买洗发水等快消品不同,因此流量无法带来即时变现。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从粉丝和知名度来看,大部分高管都不具备网红的资质,很多企业高管都是职业经理人,流动性很大,不像雷军、周鸿祎那样是自己公司的老板。另外,汽车属于大件物品,属性复杂,很难通过线上销售达到销售预期。
对于如何“搞”流量,王欣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各大车企在搞流量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流量不是直接为了某些商业目的,而是要展现真实的人性,贩卖情感价值。所以在这一点上,除了雷军,没有人有资格。
汽车营销走向何方?
今年北京车展之后,各大车企高管集体追流量,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但正如文章开篇所说,虽然短期内挺热闹,但关键的销量转化率却不如预期。
毫无疑问,汽车市场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如何处理流量与销量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关键。
领克汽车副总经理穆俊在接受车讯网采访时表示:产品是船,营销是帆,口碑是风,流量是一种口碑。只有将这三个关键要素合理结合、不断迭代优化,企业才有机会在市场中破浪前行。
杨洪海称,现在追求流量只是一个过渡的趋势,大家都在迎合这个趋势,但很多人还不明白这个方向到底对不对。
除了上述两位高管,车企大佬们也纷纷公开发表对流量与产品关系的看法。比如一向务实的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就坦言,自己不是雷军、不是余承东,没有那么大的流量,就应该老老实实做自己的技术,努力把技术做好。他认为,虽然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了“好酒不怕巷子深”,但他依然相信,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产品来说话。
蔚来汽车的李斌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流量当然重要,但用户买你的车是因为产品,而不是因为流量,所以还是要回归产品和服务的本质,看产品的竞争力。
最近亲自参与流量采集的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前段时间也在公开场合谈过这个话题。朱华荣说:企业要思考真正的长期流量是什么,要着眼于能不能以用户为中心,创造产品价值、服务价值或者其他新价值,这个才是最根本的。河南省汽车行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朱志芳说: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ICT企业,还是其他新生力量,都要着眼于为客户创造价值,长期构建好的产品和服务,提升长期可持续的流量,而不是短暂的形式和状态。
“形势越是喧嚣,企业特别是高层越需要保持冷静的战略定力。”民盟中央特约新闻官、汽车情报集团传媒创始人司爱武说。显然,在交通影响下,不少车企乃至不少央企、国企都失去了定力,营销动作在不知不觉中被高度扭曲,这令人担忧。
“这绝不是一个健康的汽车产业生态”,司爱武忧心忡忡地表示:希望相关行业组织和职能部门能够尽快站出来。自我纠错、拨乱反正,才是中国汽车高层现在应该集体思考的核心问题!
【结语】如今正值夏季,阳光渐热,万物生机勃勃。然而此时高温多雨,湿热过重,极易引发虚火上行,导致“虚火过旺”和“人心浮躁”。某种程度上,这跟汽车行业现状惊人的相似,直接体现在无限内卷化促使企业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流量,但也造成了一些泥沙俱下的局面,使得整个行业有些“虚火过旺”,人心自然也颇为浮躁。
正如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销售部副部长杨中华在东风本田猎光上市发布会上所说,目前新能源市场存在一些品牌产品瞬间割“韭菜”、降配置、降材料、玩资本运作、玩流量、玩概念等行业乱象。这种“假火”如果持续下去,必然会让车企在追求流量中失去理性和思考,忽视汽车作为大宗商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受伤害的永远是消费者。
怕的是野翻滚完之后,地上就只剩下一片狼藉了!
流量末路,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互相攻击,不是欺骗,更不是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笑柄……中国汽车市场确实到了深刻反思、自省的关键时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