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因势利导,把弹簧厂打造成汽车公司
1986年,张兴海以8000元起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他借长安汽车供货之机,把一个座椅弹簧厂打造成了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渝安集团。2003年,他投资5000万元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这是汽车行业首次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合资成立企业并控股。自此,张兴海的造车思维开始显露:民营企业不能独自造车,要懂得因势利导。
借助东风汽车的优势,公司实现销量过百万,并在A股上市。
借助东风汽车,渝安集团精准切入了汽车赛道——微型客车,这种车具有显著的工具车属性。进入新世纪后,微型客车凭借高性价比赢得了广泛市场,而中国GDP增速也从2003年的10.04%迅速上升到2007年的14.23%。于是,借着国家的发展势头,渝安集团背靠东风汽车,打造了经久耐用的东风小康,并借着2007年《士兵突击》的热度和“开东风开小康”的广告词,走遍了大江南北。 2009年,国家推行“汽车下乡”,也帮助东风小康在2012年实现了自身销量100万辆的成绩。趁热打铁,2016年东风渝安更名为小康股份,在A股上市;2018年,随着微客热度的下滑,小康股份从东风手中收回了东风小康50%的股权,东风小康成为独资公司。
借力特斯拉,Seres瞄准高端电动汽车
2015年张星海花100万买了一辆Model S后,做高端电动车的想法开始一步步落地:2016年,他派儿子到美国硅谷创立顺丰。同年9月,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首任CEO马丁·艾伯哈德出任顺丰战略顾问,次年10月将公司出售给顺丰。曾任特斯拉首席电机技术专家的唐一帆也加入“赛力斯”。后续的收购整合,让顺丰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团队和自有的“三电技术”。
积极拥抱华为,发挥其优势
2018年,赛力斯在美国发布了SF5和SF7,未获市场认可,公司便带着两款车型“回国”。然而国内新能源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层出不穷的新能源品牌和车型,以及惨烈的价格竞争,让赛力斯的销量举步维艰。同时,集团燃油车销量低迷,让赛力斯只能自生自灭。直到2019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才在国内寻找合作的车厂。赛力斯抓住机会,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早期布局,主动将SF5送去华为测试,最终与华为同舟共济。
不过,这次合作也充满波折。2020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始跨界合作,推出华为智选SF5,但全年销量不足1000台;2021年,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推出文杰。沉寂一年之后,文杰M5、M7销量逐渐回暖。小康股份最终更名为赛力斯。直到今天,赛力斯拿25亿将“文杰”收入囊中。
当然,有人算过账,2013年至2019年,小康股份7年净利润只有24万元左右,而2020年至2023年,赛力斯亏损近百亿元。所以当赛力斯宣布用“7年净利润”买下估值百亿以上的“文杰”品牌时,尽管华为强调会继续深化与赛力斯的合作,但股价的持续下跌,说明资本市场对这笔交易的质疑。不过,也有人分析,这是为了让文杰避开华为,更好地走向全球,才促成了这笔交易。所以,这笔交易对双方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