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证券并购国都证券进程加快,合并前景被看好,券业并购大戏受关注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券商

根据浙商证券近期收购国都证券股份的情况,浙商证券将持有国渡证券34.25%的股份。两家券商合并的前景看好行业,两家券商合并后的营收规模排名将升至行业第11位。两家券商的业务协同效应将体现在区域互补布局、业务结构优化、资本实力提升、共同基金业务协同等方面。

监管为证券行业并购打开了窗口,“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国联+民生”、“浙商+国都”是近期行业关注最多的证券并购四大大戏。

浙商将持有国家首都30%以上的股份

从收到材料到正式验收,时间仅用1个月零4天。

中国证监会网站消息,国都证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申请时间为6月12日,更正通知书日期为6月19日,材料收受受理通知时间为7月16日。

券商

浙商证券对国渡证券的投资进展非常迅速,目前浙商证券将持有国渡证券34.25%的股份。

6月7日,浙商证券公告称,公司接到北交所通知,公司成为同方创业投资持有的国都证券5.95%股份公开上市项目和嘉融投资持有的国都证券1.46%股权公开上市项目的受让方。 成交价分别为9.11亿元和2.24亿元,公司分别与同方创投、嘉融投资签订产权交易合同。

上述股权和对应价格合计分别为国都证券7.41%的股份和11.35亿元。根据

此前公开资料,浙商证券以10.09亿元收购国华能源持有的国都证券7.69%股权,浙商证券于今年3月表示,将收购包括重庆国际信托在内的五家转让方持有的国都证券19.15%的股权。完成

上述股权转让后,浙商证券将成为国渡证券的最大股东。

从资产规模和实力看,浙商证券、国都证券合并后的近三年间,行业内资产和净资产基本稳定在20位左右,净资本规模稳定在16位左右,营收排名小幅上升至11位,净利润稳定在20位左右,净资本回报率从前两年的20位左右大幅提升至行业内第5位。行业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

合并后的业务亮点和协同放大效应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区域布局的互补性,二是业务结构的优化;三是资本实力的增强;四是公募基金业务的协同效应;五是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国都证券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58.3亿元,公司是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截至目前,国都证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持股比例超过5%,中诚信信托持股比例为13.33%, 北京国际信托持股9.59%,国华能源投资持股7.69%,同方创投持股5.95%,山东远洋集团持股5.13%,东方创投持股5.13%。

截至2023年底,国都证券总资产338.79亿元,净资产108.65亿元,营业收入13.81亿元,净利润7.14亿元。

浙商证券成立于2002年5月9日,注册资本38.78亿元。浙商证券的控股股东为浙商高速,持有浙商证券54.79%的股份。浙商证券的实际控制人是浙江省国有资产。截至2023年底,浙商证券总资产1455.28亿元,净资产282.71亿元,营业收入176.38亿元,净利润18.24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浙商证券收购国都证券股权,有利于双方在业务、资源、技术等方面深度融合,有助于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四项并购竞争

今年以来,证券股东的更迭加快。目前,有“平安+方正”、“太平洋+华创”、“国联+民生”以及上述“浙商+国都”四家券商并购正在推进中。

“国联+民生”的速度非常快。7月4日,国联证券召开干部会议,任命顾伟为国联证券党委书记,顾伟曾任国联证券党委书记华伟荣,兼任国联集团党委副书记、国发资本总经理。今年3月,顾伟被任命为民生证券董事长,同时担任国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

5月14日,国联证券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A股的方式,以每股11.31元的价格收购国联集团、丰泉鱼等46个交易对手持有的民生证券100%股权,并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不超过20亿元的配套资金,用于民生证券业务的发展。交易价格尚未确定。

“平安+方正”的进展信息停留在今年3月。3月29日,方正证券举行业绩说明会,针对投资者的提问,方正证券董事长石华表示,方正证券将与各方共同努力,实现股东和投资人价值最大化,并按照方正集团的重组投资协议和监管要求推进相关工作。如果未来有新的发展,将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规定和指引及时披露。

对于“太平洋+华创”的进展情况,4月25日,华创云新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遵纪守法、尊重市场、尊重专业的原则,协调推进相关业务。去年12月,A股上市公司华创云鑫公告,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华创证券控股太平洋证券的议案》。

此外,近期外资证券公司股东的变化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6月24日,方正证券公告称,公司拟将持股公司瑞信证券49%股权转让给北京市国资集团公司,转让对价为8.9亿元。此外,瑞银还将以约6.51亿元的价格将瑞信证券36.01%的股权转让给北京国资集团,三方还签署了《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85.01%股权买卖协议》。交易完成后,瑞士银行和北京国有资产将分别持有瑞信证券14.99%和85.01%的股份。

此前有报道称,瑞银集团希望通过收购瑞士信贷证券的股权,实现对瑞银证券100%的控制权。目前,瑞银和北京国资分别持有瑞银证券67%和33%的股份,值得持续关注的是,北京国资持有的瑞银证券股权何时以及是否会转让给瑞银。

有业内人士提到,根据公开资料,目前有西证收购国融证券一事,正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推进;此外,平安集团还需要按照监管要求,在限期内解决平安证券和方正证券同时控制的问题。

证券业并购窗口已经开启

从监管频频、上级政策表态来看,证券行业并购窗口已经打开。

4月23日,财政部副部长廖敏发表《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及整改责任追究专项报告审议意见研究办理情况的报告》指出,“我们将着力打造金融业'国家队',推动证券总公司做强做优”。“继续推进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培育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的要求。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以主业为基础,加大上市公司产业链整合力度,加大并购重组改革力度。 多措并举激活并购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完善资本市场基本制度为重点,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作用,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大局。

今年3月,证监会印发《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建设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建设的意见(试行)》,明确指出将支持证券龙头公司通过并购做优做强,推动证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速提升效率。上述意见勾勒出行业中长期发展目标,从纠偏定位、功能发挥、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公司治理、合规风险控制、行业生态等多方面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为证券公司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指明了方向。

中央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培育一流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去年11月,中国证监会提出,“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运作、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支持龙头证券公司做优做强,打造一流投资银行”。

业内人士指出,并购重组是证券公司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对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中,一些证券公司通过并购的方式弥补了业务短板,取得了1+1>2的效果,成为证券龙头企业,这也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

长城证券研报认为,未来几年,证券行业并购或将加速推进,供给侧改革将加速推进,尤其是互补重组或将迅速落地。从新国九条影响叠加来看,预计中小券商股权流通将更加充裕,开启券商并购新潮,供给端清理或加速。

本文来源于英国财联社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