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房主小林(化名)完成了首套房网上签约。然而与往常不同,小林在第三方中介的引导下,向上海一家城商行申请到了300余万元的个人抵押贷款。中介承诺,贷款发放后,将给小林提供贷款额0.5%至0.6%的现金返还。
“就好比每贷100万元,就能得到5000到6000元的现金返还,直接到你手里,还不需要任何手续费。”肖林告诉时代财经,他当时也很惊讶房贷还有“返利”这回事,“就好比是意外之财,但需要找合适的人来处理,你自己去找信贷经理是拿不到这部分钱的。”
近期,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均有居民申请个人房贷可获现金返还的报道,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用户分享自己成功拿现金返还的经历,一些房产中介也对此进行了宣传。
时代财经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返利”集中在贷款额的0.2%至0.8%区间,涉及多家商业银行。除了现金“返利”,还有银行联手房贷中介,以投资金条等丰厚赠品吸引购房者,争相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揽客”。
“返利”率高达0.8%,贷款还能送金条
时代金融以购房者名义与多家中介机构沟通后发现,目前市场上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设置的“返利”因地区、点数而异,最低返利率为0.2%,最高为0.8%。
7月21日,重庆一家房产中介在官方微信上公开宣传“办房贷拿佣金”的理念,文章称,购买二手房的购房者可通过该平台在指定银行办理房贷,贷款发放后可获得佣金,佣金比例为房贷额的0.2%,意味着贷款100万元可获得2000元返利。
从流程上看,平台客服称,会和购房者签订《佣金返利协议》,买卖双方共同到银行办理房贷,银行放款后2日内佣金返还完成。
咨询时,该客服人员还表示,房贷办下来后,个人需到电子税务局开具咨询费发票,中介机构为客户代扣个税后,剩余款项将退到客户卡上。“目前业务量不大,如果近期有办理,可直接现金支付,或转账到银行卡上。”该客服人员表示。
他还称,由于平台刚成立不久,需要一定的业务量来维持与银行的合作,才能获得更好的合作条件。“返利是阶段性政策,平台会根据完成情况随时暂停(返利),已经签约的客户在后续返利中不会受到影响。”
当被问及目前其所在机构合作的银行时,该客服表示,“目前合作的是招商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他银行也可以。”
7月19日,成都另一名贷款中介称,通过中介指定银行申请贷款,返利率可高达0.8%,即贷款100万元可获8000元现金返还。不过,据他介绍,相关申请流程比较“隐秘”,购房者无法直接接触银行贷款人员,而是中介机构安排银行人员在网签当天到现场为购房者办理相关事宜。
该中介称,其机构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一家股份制银行均有合作。
除了“返利”现金外,银行还联合房贷机构,以投资金条等高价值礼品吸引购房者。
时代金融以购房者身份联系到上海一家贷款中介,中介称通过他向股份制银行申请200万元贷款,交房后可获赠10g投资金条或在京东挑选指定家电进行交割。当时代金融询问现金能否退还时,中介直言“现金不合规”。
按照7月23日各大银行每克570元左右的市场价格计算,10克的投资金额约为5700元。
7月23日,时代财经就贷款折扣相关事宜咨询了上述股份制银行广州分行的一位个人贷款经理。他表示,“一手房需要咨询对应支行的销售人员。(一手楼)会和对应银行签订一对一协议,其他银行做不到,包括同一家银行的其他支行。二手房只能卖给直客,其他中介渠道一般都有固定的支行。”
7月18日,“粤商”官方微信提到,目前广州房贷尚无返利,但部分银行为吸引客户,推出办理房贷赠送购物卡等活动。
7月22日,时代财经咨询了建设银行广州某支行的一位个贷经理,其表示“按照贷款额度,建设银行目前有京东卡可以赠送,但是不能返还现金。”
该协会14年前就停止了
亏本放贷的做法,反映出部分银行对于房贷业务的焦虑,在激烈的“贷款竞争”中,信贷经理也面临较大的业绩压力。
时代财经从某股份制银行信贷人士处了解到,房贷“回扣”现象在几年前相当普遍,一般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中介机构跟银行总部签协议,回扣给中介机构,购房者拿不到;另一种是通过所谓的‘房贷策划师’,银行把回扣返还给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再返还给购房者,但中介机构要抽成,而且没有合约保障。”
上述人士表示,随着银行房贷业务下滑,中小银行业绩压力很大,“返利”方式或将吸引更多购房者。“其中,有的可能走银行内部渠道,有的信贷经理甚至可能因业绩压力自掏腰包给客户“返利”,而他们获得的业绩奖金可能很容易覆盖这笔成本。”
事实上,银行给房产中介“回扣”的行业潜规则已存在多年,但由于引发银行间恶性竞争,扰乱信贷市场秩序,多地被银行自律组织叫停。
据媒体报道,早在2009年,深圳、上海等地银行业协会就曾下发文件,禁止当地银行向房贷中介提供“回扣”,杭州市工商局也对银行与房产中介之间的手续费交易展开调查。
2010年1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规范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维护市场秩序的自律共识》的通知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停止以任何形式向房贷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与所提供服务不对称、纯粹用于业务介绍的“回扣”费用。
7月22日,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黄秋斌对时代财经表示,(房贷返利)现象体现了当前房地产贷款市场竞争激烈,银行与中介机构采取不同的营销手段争夺客户资源。“对银行而言,‘返利’行为会被视为不正当竞争,损害其声誉;其次,由于需要向中介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银行房贷业务的经营成本负担加重。”
黄秋斌还指出,“返利”方式还可能加大贷款风险,因为贷款申请人可能更加注重“返利”金额,而忽视自身的还款能力。
与此前不少银行推出的“气球贷”等先付息后还本的还款方式类似,房贷“返利”现象也反映出商业银行房贷业务和盈利能力面临压力。
今年5月底,德勤中国金融服务研究中心在《国内商业银行房地产业务观察与展望》报告中指出,随着存量房贷利率的调整、提前还款规模的扩大,银行个人房贷业务整体承压,2023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整体规模将出现下滑,且增速将明显低于2022年。
六大国有银行中,仅邮储银行2023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增长3.37%,其余均同比下降1至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中,仅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保持正增长,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个人贷款规模分别下降1.95%、0.27%。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