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创板五年前在中国上海成立,肩负着“发挥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作用”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的使命。五年来,科创板已接受940多家科技企业上市申请,其中成功上市570多家,总市值近5万亿元。
科创板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投资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上市不是科技企业的终点,很多时候恰恰是创新创业的“起点”。依托科创板,国内科创企业上市已成为可以预见的现实。以上市为阶段性目标,大批创业者投身创业创新,科技人才投身产业研发,投资人投身产业勇担风险,投行家投身企业保驾护航。
科创板作为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率先实行注册制,在审核注册、发行定价、上市交易、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公司治理等各个环节试点了多项规则创新,以更加包容的上市规则,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上市的可能,为科技进步提供了接力支撑。
作为国内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科创板始终坚持“硬科技”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科创板不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企业聚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区域效应初现。经过5年发展,高比例研发投入成为科创板一大特点,5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4000亿。
作为“试验田”,科创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科创板自开业以来,经历了注册制下“谁审、怎么审、审什么”的质疑,科创板“硬科技”属性边界的争议,以及“三无公司”上市导致的亏损公司是否应该上市的讨论。在融资端,还面临一级市场机构退出难、上市预期不明晰可控、IPO“撤单”频发等问题;在投资端,存在发行价过高、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长期持有效率低下等挑战。
创新本质上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各方共识、整合智慧、打破边界、汇聚资源。五年来,第一财经持续对科创板进行全景式观察,邀请专业领域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投行负责人等,共同探讨科创企业发展与科技投资的关键问题。
近日,新“国九条”出台,“创投17条”、“科创板八条”相继出台。作为资本市场的“试验田”,科创板正迎来新一轮全面深入改革。站在五周年的关键节点,第一财经推出《一路走好新第一财经·科创板五年全景报告》,邀请专业人士共同探讨,为科创板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
五年,对于一个市场领域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拥抱新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仍需大力推进高水平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制度包容性和精准性。我们期待,未来五年,科创板能够“破浪前行”,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伟大公司”在这里诞生,投资者获得感十足。
*本文来自《迈向新第一财经日报·科创板五周年全景报道》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