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上半年业绩预盈,接手问界商标,股价却持续下跌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赛雷斯近日发布半年盈利预测公告,预计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将由亏损转为盈利。

围绕 SERES(.SH)的争议仍在继续。

上周,赛力斯发布了两大利好消息:接手文杰商标、第二季度盈利预告。这些利好消息发布的背景是,6月18日,赛力斯股价突破百元大关,强势延续不到两天便迅速下跌,股价一度回落甚至跌停,但并无明显利空消息。

然而两则利好消息的密集发布,并未给赛莱斯带来预期中的股市反转,截至7月12日周五收盘,赛莱斯股价已跌至82元/股,盘中继续低开,收盘跌至77元,目前赛莱斯总市值不足1200亿元,较此前高峰的1500多亿元缩水300亿元,较商标转让后首个交易日(7月3日)缩水100多亿元,蒸发逾100亿元。

股价连续下跌,“何时能明朗”的谜团笼罩着赛雷斯,投资者抛售赛雷斯股票的背后,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接手文杰商标专利后股价下跌

自6月份以来,赛力斯股价就如同坐过山车,先是一路飙升,一举突破“百元大关”,随后又在没有任何明显利空因素的情况下突然跌停,或许是为了安抚“军心”,随后,关于赛力斯的利好消息接连传出。

7月2日,赛力斯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华为持有的“文杰”等919个已注册或正在审查的文字、图形商标及44项相关设计专利,收购总价款为25亿元。

这似乎是一笔稳操胜券的交易。根据赛雷斯随后披露的消息,这部分无形资产价值超过102亿元。也就是说,华为给赛雷斯开出了接近收购价80%的折扣。

这笔交易究竟传递出什么信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交易的完成,双方将明确品牌的归属,有利于双方未来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对赛力斯的海外扩张战略有利。将“文捷”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可以进一步将华为品牌与汽车商标区分开来,让华为鸿蒙智能驾驶的边界更加清晰,也进一步彰显华为“不造车”的立场。

针对此事,赛力斯和华为也明确表示,商标转让并不意味着决裂,相反,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此前华为还将“享捷”商标转让给北汽新能源,而“智捷”商标则给了奇瑞。

7月15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直播中回应了“文捷”等商标转让的原因:“文捷品牌现在价格很低,按照国家规定,品牌必须归厂商所有,所以我们把问询边界、智能边界、享受边界、豪华边界四个‘边界’转让给了车厂。”余承东还表示,华为过去在产业上投入很大,这个品牌至少值几百亿人民币。而且连AITO这个名字都转让了,AI四个字母开头的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注册都很难,是个非常好的名字。

另一个利好消息是关于赛力斯的经营表现,7月9日,赛力斯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盈利预测公告,其中提到公司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

具体来看,上半年赛雷思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39亿元至660亿元,同比增长479%至498%,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9亿元至17亿元,归母扣非净利润在11.9亿元至15.0亿元之间,这是赛雷思4年来巨亏近百亿元后首次实现盈利。

盈利能力的支撑来自亮眼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赛雷斯新能源车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达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销量突破11万辆,位居中国新车第一、豪华车型第二;文杰M9再创新高,6月交付17241辆,力压老派豪华车BBA,位居5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第一,累计大订单突破10万辆。

不过,这两次利好公告并未带来赛里斯预期的二级市场表现。7月2日,在首次利好公告发布后,赛里斯自7月2日至4日连续三天下跌。7月9日盈利预告发布当天,赛里斯股价有所回落,但随后继续震荡下跌,截至7月12日收盘,赛里斯报收82.02元/股,跌幅4.48%,低于7月2日收盘水平(89.98元/股),距离“百元线”尚有一段距离。

7月15日,赛里斯继续低开持续下跌,收盘报77.37元/股,跌幅5.67%,跌破80元,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在股吧APP中,投资者普遍预测赛里斯将“华为让出商标对赛里斯来说是个利空消息”,目前赛里斯总市值不足1200亿元,较之前高点1500多亿元蒸发300亿元,较商标转让后首个交易日(7月3日)下跌100%,蒸发逾160亿。

投资者抛售SERES股票的背后,市场到底在担心什么?

“重庆小康”变“赛里斯”的背后

作为海洋中的优势物种,鲸鱼巨大的身躯上,常常可以看到附着着灰白色石灰岩贝壳的微小群落。这就是藤壶。它们虽然体型微小,却与鲸鱼共生,吸取养分,繁衍生息。

赛力斯的发展轨迹犹如鲸鱼的藤壶,紧紧依附在行业巨头身边,巧妙汲取资源精华,在现代商业生态中演绎着共荣共生的奇迹。赛力斯的故事很长,我们需要回首它的过往,这一世,不得不提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

30多年前,“扫地僧”张兴海以8000元起家创业,1986年,23岁的他创办了“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当时弹簧厂紧邻拥有百年历史的长安汽车,铃木就是靠制造座椅弹簧发家的。

此后,山城的摩托车产业逐渐兴起。1996年,张兴海抓住机遇,创办了重庆长安减震器有限公司,生产摩托车、汽车减震器。事实证明,张兴海的商业嗅觉的确敏锐。摩托车减震器连续13年产销量第一。

积累了不少做零配件的经验,张兴海心中早已规划了更加宏伟的蓝图,最初他计划自己生产摩托车,但“限摩令”一出,这个计划被搁置,也算是夭折了。

然而,他的摩托车梦破灭了,但不久之后他却得到了更大的机会。当时,东风汽车公司正在寻找合作伙伴,虽然合作条件比较苛刻,但张兴海还是咬着牙赢得了合作。

2003年,东风渝安车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合资企业,张兴海投资5000万元,持股50%,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从摩托车到汽车,张兴海的梦想跨越式进化。

依托东风汽车的技术赋能,东风渝安第一辆“东风小康”品牌微客于2005年正式下线。

随后几年,东风小康邀请《士兵突击》当红演员王宝强担任品牌代言人,响应国家“汽车下乡”号召,逐渐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东风奔小康”的口号在大街小巷传唱,成为时代的记忆。

2011年,公司更名为“重庆小康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后来的小康股份。不久之后,东风小康微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东风小康随后又推出MPV、SUV等车型。2016年,小康股份登陆A股,创造了18个涨停的神话。

随之而来的故事是,小康股份向高端电动化迈进。受到特斯拉Model S的启发,2016年,张星海斥资25亿支持儿子张正平去美国创立顺丰,也就是赛力斯的前身。2017年,顺丰收购了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 )的电池系统研发设计公司,掌握了电动汽车最核心的三电技术。

赛力斯上半年业绩预盈,接手问界商标,股价却持续下跌插图

2018年,顺丰发布了SF5、SF7两款机型,但最终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没能回归美国,回归国内之后一开始并没有掀起波澜,蛰伏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华为的出现。

其实在合作之初,双方一个是新能源领域的新手,一个是行业门外汉,不能说是一方占了另一方便宜,也算是互相扶持,因此合作初期的产品,比如SF5华为智能机的选型,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2021年末,AITO文杰正式上市,智选车型的产品打造逐渐步入正轨,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客户画像和产品定位不明确,仍让文杰一度销量平平,这款智能手机的火爆也被赛力斯内部人士爆料,另一方面,华为业界领先的鸿蒙智能座舱、华为ADS2.0先进智能驾驶系统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亮点,品牌销量也随之上涨。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汽车品牌引入华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随着智捷、享捷也规划SUV车型,文捷的正式名称定为“赛”,意为“赛杰”,而“赛力士”的品牌力需要独自承受市场给予的巨大考验,然而,借力打拼惯了的赛力士,能否独挑大梁,肩负天下荣耀,却成为市场质疑的声音。

从幕后走到台前,然后呢?

作为企业家,张星海无疑是成功的。从携手东风,到与华为深度合作,每一步都证明了他卓越的胆识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在产品方面,文捷也毫无疑问取得了成功,捷信M7、文捷M9成为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代表,销量在新势力中也“遥遥领先”。但说到幕后的赛睿,除了华为主导的智选车型,虽然在当前环境下实现了盈利,但这家公司似乎还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

赛力斯的自研能力也需“脱颖而出”,虽然赛力斯在收购特斯拉联合创始人之后拥有了行业领先的三电技术基础,但畅销车型只有新款M7和捷达M9两款,搭载的都是华为自研的电驱平台,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甚至一些关键零部件均来自华为,对赛力斯“代工厂”的评价不绝于耳。

事实上,原名小康股份的赛力斯在增程器的打造上有着相当的优势,今年4月还推出了主打“全景安全”的赛力斯Cube平台。不过这些努力还未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注意从与多位选择Q-的消费者的交流中,明显看出他们更看重Q-上的华为元素。

可以确定的是,在接手文捷商标前后,汽车制造一直都是赛雷思的业务,据悉,赛雷思目前有三家工厂,分别生产文捷M5、文捷M7和文捷M9。

但如今,赛力斯工厂生产的文杰却面临口碑挑战。7月2日,车知网发布《2024年6月国内汽车投诉排行榜》,显示,文杰M7以单月137件投诉量排名第一。其次,或许是市场占有率较高,文杰是前10名中唯一的新势力车型。

投诉焦点不仅在于新旧车型替换引发的“老车主背叛”争议,还有与厂家直接相关的车身共振等质量问题。不少车主通过车质网反映,共振现象不仅引发耳鸣等健康不适,还直接威胁行车安全,但现行售后体系尚未给出有效解决方案。

随着行业的“独立”,赛力斯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篇章,但正如上文所说,未来必然会面临诸多困难,至于赛力斯能否力挽狂澜、妥善应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市场的公正判断。

业界普遍认为,赛力斯目前还是放不开华为的“大腿”。此前,赛力斯也尝试过独立,蓝电品牌的诞生算得上是一次试水。但结果是,蓝电E5在2023年3月上市,前几个月销量不足1000辆,之后官方推出限时抢购价,以价换量,最终当年12月仅售出3474辆。而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赛力斯放弃展出蓝电。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赛力斯在行业内仍需“all in”。

要知道,即便没有翔捷,北汽还有奔驰、现代等合资品牌,即便没有智捷,奇瑞还有瑞虎系列、捷豹路虎等,但没有了文捷,赛力斯还剩下什么?

采写:南都万才社记者 陈静安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