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两年多来,业绩迎来转折点。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09亿元,同比微增0.58%;实现归母净利润2.78亿元,同比下降9.72%。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亿元,同比下降9.95%,归母净利润5520万元,同比下降1.18%。
人工关节集采后业绩回暖
这是因为在公司上市前几个月,全国首批人工关节集采正式开标,中标髋关节均价由3.5万元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均价由3.2万元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幅度达82%。一方面,集采降价推动了人工关节手术渗透率的提高,加速了国产关节品牌的更替;另一方面,春力医疗三款髋关节产品全部中标,快速提升的市场份额短期内难以转化为利润。
目前关节假体产品占春力医疗总营收90%以上,2022年、2023年其毛利率将分别同比减少1.43个百分点、3.10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脊柱产品、运动医学产品增长迅猛,2022年二者营收分别同比增长70.14%、927.13%,毛利率分别同比增长10.30个百分点、30.11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公司研发收入的增加,2022年春利医疗研发投入约1.62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3.51%,同比增加4.05个百分点;2023年公司研发投入略有下降至1.57亿元,占营收比重约13%。
年报显示,随着集采产品终端销售价格下降,春利医疗积极调整策略,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重视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
具体而言,一方面,公司在关节主业持续开展创新研发,提供更加丰富、更适合国人的产品线,保持公司在国内关节植入物领域的领先地位。例如,公司在3D打印人工关节假体领域取得突破,维生素E高交联聚乙烯髋膝关节产品在国内率先获批,关节产品线种类不断丰富。
另一方面,公司不断拓展和完善骨科领域的产品线,如骨科机器人、脊柱、运动医学、创伤产品等,并加强在口服、PRP(富血小板血浆)产品、骨科动力等领域的战略布局。同时也在密切关注新材料等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动态。2023年,公司在脊柱领域取得自稳定型颈椎椎间融合器、人工椎体固定系统、椎板固定系统等产品的注册证。
产品创新、积极出海培育新增长点
目前,春利医疗掌握的核心技术包括髋关节核心技术、膝关节核心技术、肩肘关节核心技术、关节骨缺损技术、脊柱核心技术、创伤核心技术、运动医学核心技术、PRP核心技术、口腔核心技术等。公告称,公司未来将加强医工融合,完善补充现有的植入物产品线,依托“新技术、新材料、新领域”未来战略发展布局,推进精益生产数字化转型,实现行业领先的生产经营水平。
此外,除了稳固国内市场地位,春力医疗还同步加强国际业务团队建设与市场推广投入。2022年,公司取得乌克兰、韩国、秘鲁、叙利亚、墨西哥、阿根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8个国家的产品注册证,髋、膝、脊柱三大系列产品顺利通过CE(欧洲符合性认证)年度体系审核及监督审核。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公司海外营收同比分别增长109.76%、81.73%,占同年总营收的9.09%、16.41%;2021年,公司海外营收为5198.34万元,占总营收比重仅为5%。
未来更多国家级高值骨科耗材集采将启动,成为春利医疗拓展新市场的机会。例如,2023年11月,国家组织开展人工晶状体及运动医学等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春利医疗的运动医学产品中标。华信证券研报认为,运动医学领域前景广阔,国内运动医学处于发展初期,春利医疗有望受益政策落地,实现运动医学产品快速销售。
每日经济新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