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速公路网络上,每200公里就至少有一座换电站。截至3月13日,蔚来已在全国布局2382座换电站,超过80%的用户在3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至少一座换电站。
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信息,蔚来换电站日均换电次数达7万次,平均每1.23秒就有一辆蔚来汽车充满电离开换电站。
仅从充电和电池更换基础设施的数据就可以看出中国对电动汽车的推广是多么的疯狂和成功。
面对中国电动汽车的挤压,欧美国家心里很不舒服,如果大量进口中国电动汽车,在西方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很难盈利。
西方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剥离中国制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西方为了降低成本、实现自主可控,在供应链上大做文章。
3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前往智利关注锂矿。耶伦认为:
美国包括清洁能源在内的一些关键供应链“过度集中在中国”。智利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锂储量,美国可能会增加从智利的矿产进口。
耶伦此次访问智利,用西方媒体的话来说:
随着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领导人正试图剥离中国的锂供应链,希望摆脱对地缘政治竞争对手的关键原材料供应的依赖。
去年 5 月,美国与拥有第二大锂储量的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协议,以确保这种关键矿物的供应。
如今欧美主要国家的电动汽车时间表已普遍推迟了5至10年,有趣的是,这个时间维度也正是西方媒体认为脱离中国、建立自己的清洁能源产业所需要的时间。
宁王确实很强,但受到美国和欧洲支持的LG 也很强,2024年两者差距会很小,甚至增长率也一样,都是28.5%。
追赶需要时间,回到现在,在成本还没有降下来之前,欧美企业能做的就是适应现实,做出调整。
例如福特的策略是勒紧裤腰带,集中精力发展利润丰厚的电动汽车,提高投入产出比。
据中国经济网2月19日援引欧洲汽车新闻网报道,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表示,“电动汽车市场瞬息万变,这给汽车厂商的规划和部署增加了难度。但对于福特来说,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将是专注于研发和销售成本更低、能更快盈利的小型电动汽车。”
福特汽车的电动汽车连年亏损,预计2024年福特电气化部门将亏损50亿至55亿美元。过去几年,该部门每年的亏损都高达数十亿美元。
作为应对策略,吉姆·法利近日表示,福特汽车正致力于开发用于更小、更实惠产品的电动汽车平台,并致力于让该平台投入使用后迅速实现盈利。
西方必须阻止中国工业和技术超越它。
美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规明确规定,自2024年起,享受税收减免的消费者不得购买含有任何由“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的电动汽车。
到了2025年,消费者若想享受税收补贴政策,其购买的车辆就不能使用FEOC开采、加工或回收的关键矿物,比如锂、钴、镍等,这是原材料方面的严格限制。
法国将在2024年1月1日之后增加补贴,但将限制从亚洲进口电动汽车。
他们不是不想发展,而是想退一步才能进,摆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
面对西方电动汽车的变化,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分析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和规模扩张速度可能远超跨国车企的预期,这可能加速其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的全球竞争优势被侵蚀,必然引起其警惕。
跨国车企在联手拓展燃油车市场的同时,也有“先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战略考虑,最现实的考虑就是暂时放下不赚钱的业务。
至于中国,放弃电动汽车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理由非常充分:
一是已有弯道超车迹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高铁项目;
二是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领先的电动汽车大数据;
三是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从智能到制造的闭环,占全球产能的70%;
四是各产业生态节点形成了优势企业,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天赐、华为等企业;
五是从矿产到技术的全球布局已经形成。
单从生存策略来说,我们不能放弃电动汽车。
中国有14亿人口,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美国有3亿多人口,汽车保有量接近3亿辆。
如果中国人的汽车保有量与美国相同,至少是美国的一倍,传统能源就不够用,污染也不堪设想。
中国还会继续投入电动汽车,如果未来要新增2亿辆电动汽车,那么换电站、充电桩都要成倍增长,智能电网也必不可少,这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中国电动汽车风险来袭!
优点有时候也是缺点。
与其他商品一样,电动汽车面临两大风险。
外面有围剿,现在全球的政策对中国电动车出口也不友好,从资源、贸易到技术,几乎是直接攻击。一旦国内市场动荡,企业的生存就岌岌可危。
内部补贴越来越低,再加上不择手段的低价竞争,上下游产业链上没有一家企业能赚钱。
2024年2月10日,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向《晚点晚报》透露,有数家中国汽车品牌在供应商大会上提出降低零部件采购价格20%。考虑到美国对零部件企业出口限制较多,国内年度降价幅度(每年与车企约定降价幅度5%左右)已超额,未来整个产业链盈利能力将持续受损。
汽车企业价格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愈发严重。
天风证券近日预计,基于目前价格战形势,2024年CPI运输同比增速可能下滑至-8%左右。
如果考虑手机价格下降因素,汽车、手机等CPI合计下降0.45%。
图片来源:
我国CPI长期低迷,消费不振是原因之一,但企业过度竞争也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成本足够低就有竞争,但过度竞争则会损人不利己。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汽车行业将无法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更无法保持主导地位。
中国并没有足够的领先技术优势,如果不抓住机遇及时取得突破,在电动汽车方面的优势可能会消失。
通用汽车前高管刘小志表示,中国电动汽车有成功的经验,比如明确的补贴政策、庞大的消费群体、敢于率先开新能源汽车、教训多多、数据迭代快等,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临界点,拐点越多并不一定就越好,如果技术没有应有的突破,就会一直停留在低水平。
例如,中国在电机、执行器、传感器等领域还无法赶上特斯拉,在一些技术领域和装置上与丰田还有很大差距。
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担心,如果中国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将无法在行业快速增长过程中有效积累资本,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后劲。
他建议各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品,不要贸然进入下游汽车行业,增加竞争的恶性程度。
实力雄厚的ICT龙头企业可加大对电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如固态电池、产品及工业软件、高端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入,夯实电动智能汽车的基本基础。
跨国车企正在加快电动智能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创新步伐,我们不能被“电动车孤岛”的理念所束缚,束缚住自己。
左延安说,如果我们在这个领域有几家理解并践行汽车工业4.0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市场怎么会变成“电动汽车孤岛”呢?
当然,中国市场也迅速培育了一批企业,一批适合电动汽车行业的工程师,一批忠诚的消费者,为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图片来源:温馨一阁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和高铁一样,发展至今,一直很成功,也很蓬勃。我们应该继续相信这些企业,不要束缚他们的腿,让他们展翅高飞。
从一些迹象看,在新能源领域,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在加速,我们决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西方国家会回到化石能源为主的时代。
相反,“电动汽车岛”传递出的信息是,各方竞争已趋激烈。
(免责声明:本文为夜探财经根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部分图片由AI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结尾 -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