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美国银行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发布了一份下半年宏观环境展望报告。报告中,该行预计2025年金价将达到2750美元/盎司,并可能在12至18个月内升至3000美元/盎司。此外,该行还进一步给出了对原油、铜等大宗商品走势的预期。
该行指出,全球经济将继续缓慢扩张。尽管近期经济出现意外,但领先指标和全球央行政策放松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将在2024年下半年和2025年逐步加速。
疫情爆发前普遍存在的对通胀上升的容忍度,使名义经济增长进入新的较高区间,拉动企业收入和利润增长。
自美联储发出转变信号以来,领先指标和美国股市上涨
随着疫情引发的财政刺激效应逐渐减弱、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准备开始采取行动支持经济增长。
金融状况逐步放松
自美联储去年夏天停止加息以来,芝加哥联储全球金融状况指数 (NFCI) 等一些量化指标已显示金融状况有所宽松。自美联储去年年底转向降息论调以来,金融状况进一步放松,当时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暗示下一步政策将是降息而不是加息。
总体来看,NFCI显示金融状况已经扭转了美联储2022年和23年初加息期间预期的所有紧缩压力。
虽然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但美国经济仍处于从疫情财政刺激推动的通胀高位回落的过程中。
风险资产进一步上涨的关键是通胀下降。
过去四年来,大多数美国消费者都感受到了物价上涨速度赶不上收入增长的压力。但这种压力并不均匀分布。
随着基本商品价格上涨,低收入家庭需要储蓄更多。高利息收入和资产价格上涨使高收入群体能够继续消费,尤其是在休闲和旅游活动方面。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报告称,最近几周机场的乘客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耐用品行业数据表现异常多样化,反映出消费者的这种复杂动态。
通胀尚未达到美联储的目标。美国银行重申将继续持有长期债券,以便在预期的近期降息和经济不确定性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总体而言,在固定收益领域,该行更倾向于利率风险而非信用风险。
大宗商品如何定价?
此外,美国银行在报告中还回答了有关原油、黄金和铜等大宗商品定价的问题,该行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黄金和铜价的上涨趋势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现象?
2. 投资需求预计会持续多久?
美国银行指出,除了具体商品的供需动态外,当前影响大宗商品定价的主要宏观因素是有利或中性的。
目前实际利率已回归2%,与长期增长一致,无明显上行风险预期;美元维持强势,但无大幅上涨风险;通胀仍高于美联储长期目标,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积极影响;经济增长目前维持扩张趋势,介于正向与中性之间。
美国银行指出,只要没有经济衰退,大宗商品就可能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其回报潜力比固定收益更大。
原油价格短期承压
石油市场陷入了短期和长期供需动态和风险的复杂网络。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24 年上半年全球原油库存下降,预计随着 OPEC+ 实施限产,库存将持续下降到 2025 年初。
红海商船遇袭和美国飓风季开局不利,导致布伦特油价再次逼近每桶 90 美元。
不过,上行压力可能是暂时的。OPEC+计划从2024年10月到2025年10月逐步取消部分供应限制,以应对市场份额被美国和美洲其他产油国夺走的情况。在全球需求逆风的背景下,这在2025年带来了供应过剩的风险。
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预测,到2025年底,布伦特油价可能回落至每桶78美元左右。长期来看,石油市场面临供应过剩的局面,因为预计到2030年全球供应能力将大大超过需求。
由于电动汽车(EV)的普及、生物燃料的使用、燃料效率的提高以及发电方式从石油向其他能源的转变,需求将受到抑制。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全球消费量将在2026年达到峰值,并在2030年达到顶峰,导致供应过剩局面持续存在,价格面临下行压力。
预计未来油价难以维持在100美元/桶以上,除非价格环境变得更加疲软,从而导致预期失效。
人工智能和电气化对铜价有利
受矿场关闭、投机性购买和对中国经济增长更强劲的预期等因素推动,今年截至 5 月份铜价已飙升约 30%,触及每磅 5.12 美元的历史新高。
尽管价格有所回落,但今年迄今价格仍上涨了约 20%。初步数据显示,全球铜矿和精炼铜供应量意外增加,尤其是在中国,库存已达到异常高水平。
中国的铜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一倍,达到历史新高,这对上个月铜价的大幅逆转起了很大作用,因为其他地区的库存较低。
在没有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或中国减产的情况下,预计2024年和2025年全球精炼铜库存将小幅上升,从而限制铜价。
然而,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绿色能源和全球电网扩张相关的需求增加意味着潜在的供应缺口和价格上涨的可能性很大。
事实上,铜供应紧张、矿石质量下降、环保问题以及新矿投资的资本密集度增加,都可能导致价格进入“超级周期”。矿业专家表示,该行业需要铜价上涨 25% 至 30% 才能刺激新矿开发。因此,新矿短缺。此外,即使迅速获得批准,矿山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投产。
金价有望升至 3,000 美元
受美国政府债务上升、疫情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通胀上升的推动,金价自 2018 年以来上涨了一倍。
全球各国央行大规模购买黄金是黄金上涨的关键因素。2022年和2023年创纪录的央行需求由中国引领,中国增加了黄金储备,同时减少了美国国债的持有量。央行需求的激增超过了黄金供应的增长,推动价格上涨约30%以达到市场均衡。2024年第一季度,高利率导致以实物黄金为支撑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资连续八个季度下降。然而,中国逆势而上,创下黄金ETF投资新高。
展望后市,美联储降息预期、美元可能从过高水平走弱、美国政府债务不受约束、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进一步推高金价。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最近的一项调查,约有30%的央行打算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黄金储备。
美银全球研究部预计,2025年金价将达到每盎司2,750美元,并可能在12至18个月内升至每盎司3,000美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