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济发展来说,国内因素是内部因素,国外因素是外部因素,有时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有时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决定作用。
从监管政策上看,每一次熊市或者牛市背后都有一个逻辑,也叫背后的主要矛盾。历史表明,体制改革是催生股市、房市牛市的关键逻辑和主要因素。所以,要找到决定A股未来走势的关键逻辑,不应该在经济层面寻找,而应该在制度层面寻找。比如:
上一轮超级牛市,A股达到6124点,事后大家认为,最关键的逻辑是:股权分置改革增加了产业资本推高股价的动力。
中国房地产牛市的关键逻辑是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允许按揭贷款买房。
经济是看外在的,政策是看内在的。政策变化其实很难洞察,但感受证券市场的温度,可以洞察政策取向。“春暖花开,鸭子先知”,证券市场的鸭子就是证券板块。因此,关注证券板块的走势,可以洞察资本市场的冷暖,发现政策变化的趋势。对于一个大市场来说,证券板块是“二八”转换的桥梁。证券公司有一个作用始终存在,那就是风向标。在市场上涨的阶段,如果证券板块持续走弱,市场最终会被证券公司拖垮;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如果证券企稳,市场就会找到新的平衡。在牛熊周期的背景下,如果证券板块不走强,我们真的不应该对全面牛市抱有太高的期望。
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当市场走势进行到一定阶段,投资者情绪和场内资金偏好成为决定市场走势和板块炒作的主要因素,即投资者情绪是否出现拐点。关注以下投资者情绪:场内牛市情绪、场内熊市情绪、场内观望情绪(如果转为强势看涨情绪,一定要提醒自己谨慎)、场外投资者情绪。注意观望者是“第三者”,而“第三者”是影响“夫妻关系”的关键。
资金方面,一旦资金打破平衡,其他因素就变成次要因素。看清中国股市其实很简单,第一,不要太微观。第二,不要用自己不相信的数据作为判断依据,否则会自食其果。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关注影响中国股市走势的主要矛盾。基本思路是,密切关注市场中主动资金的动向和容量,这才是影响股市涨跌的直接力量。
此外,需重点关注存量基金、“国家队”和场外基金三类基金的动向。具体来说:
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在博弈时,资金在各个板块之间流动,表现为板块的快速轮换。
“国家队”。特殊时期,需要考虑“国家队”资金的动向。比如2015年股灾时,“国家队”入市救市。入市后,“国家队”成为市场主导力量,在大盘大涨后减持,如果超出市场承受能力,资金就会失衡下跌。大盘大跌后,“国家队”出于维稳目的买入蓝筹股,大盘开始上涨。
场外资金。流入流出的方向和速度决定了市场的涨跌,市场好转,增量资金进场,市场上涨,增量资金的偏好决定了板块上涨的力度,个股影响板块轮动,增量决定方向。
方法四:如何判断市场、板块、个股的主要矛盾
第一,要找准主要矛盾:
寻找最大的风险,例如杠杆、经济、汇率、国际环境和监管体系。
在焦虑中寻找,比如对房地产、汇率、经济、地缘政治等的焦虑,这些往往是对风险的焦虑。
在趋势中寻找。趋势往往由“聪明钱”推动。从趋势中观察“聪明钱”的动向。
寻找质变的原因,而不是量变的原因。例如,制度变迁往往带来质变。
到变量里去寻找,比如“国家队”的进入和退出,对市场来说就是一个变量。
从特点上看,比如A股市场有庞大的散户群体,散户创造了A股市场80%的交易量,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特点。
二、按照牛熊周期阶段,把握主要矛盾:
熊市后期、熊市初期、牛市后期,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情绪(极度兴奋或者极度悲观)。
牛市初期,要看宏观环境、政策取向。
牛市中期或者熊市中期,都要以估值作为判断主要矛盾的依据。
三是注重主要矛盾的转折思维。
矛盾是运动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会相互转化。好的策略不是一劳永逸的。当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发生重大转折(量变到质变)时,就要思考是否要改变现有的策略。这就是我所说的“抓住主要矛盾,注重转折思维”。
第四,把握弱市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市场还有什么利空没有想到?市场还有什么风险没有释放?目前市场最害怕的是什么?这种恐惧处于什么阶段?弱市时,多关注利空,少关注利好,直到出现极端下跌;强市时,多关注利好,少关注利空,直到出现极端上涨。
第五,了解市场最悲观时最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这么多的利空因素和利好因素,因为在市场上基本上只有空头谈利空因素,多头谈利好因素,所以根本没有参考价值。
六是注重超越预期。
从投资角度看,静态比率的参考价值不大,比率变化趋势和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才更有指导投资方向的价值,越是不合理的上涨,越要引起重视,另外,股价总是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
方法五:用第三层次思维寻找主要矛盾
投资要想长期盈利,需要多做有效思考,少做无效思考,尤其要做到“股市投资有效思考”,重在抓住主要矛盾。散户一般停留在第一层次的思考,基本都是做无效思考,甚至是有害思考。
第一,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必须采用第三层次的思考:第一层次思考考虑的因素,往往已经在过去股市中有所体现,因此这样的思考是没有意义的;第二层次思考考虑的因素,影响的是当前的市场(当前的股价);第三层次思考考虑的因素,会影响未来的市场(未来的股价)。
我习惯于第三层次的思考,这使我对所有人都知道并认同的好或坏信息不感兴趣,无论坏消息多么可怕,好消息多么诱人。实际上,我只关心超出预期的信息——远超预期但还未被普遍认可的信息。
二是抓住主要矛盾是有效思维。
思考预期是好是坏是无效的思考,有效思考是思考预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关注看涨或看跌的人有多少是无效的思考,有效思考是看涨或看跌的人会不会增多或减少。当看涨或看跌的人很多,却无法增多时,市场即将出现转折。
第三,用未来的眼光思考现在。
用未来的角度去思考现在的A股,是思考A股投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第四,克服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
很多散户投资者都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所谓经验主义的错误就是不以理性、不以逻辑去看待股市,而是依靠以前操作的惯性和惯例。所谓教条主义的错误就是把一些方法机械地套用到股市分析中。比如经常有人问H333白天是5折卖还是8折卖。股市的走势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常说股市投资是一门艺术,如果死守一个数字,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岂不是可笑的“雕船寻宝”?有时候,认为问题出在“时机不对”,也是一种雕船寻宝的错误。
第五,不要有“应该关心利润多少,而只关心风险大小”的无效思维。
什么时候该考虑风险?什么时候该考虑收益?很多散户都分不清这些问题。大涨之后,非常贪婪,满仓、融资买入,希望赚大钱,但最后却落得“高山上的守望”的悲剧。比如亏损者看到某只股票不断创下新高,再也忍不住,高价买入,这就是“该考虑风险,却只关心收益”的错误。再比如,某只股票暴跌之后,非常害怕,满仓在底价卖出,这就是“该考虑收益多少,却只关心风险大小”的错误。其实,此时最有价值的思考,是问问自己:市场恐慌情绪处于什么阶段?现在买入,风险收益比是多少?
第六,不要太沉迷于技术分析。
股市分析的层级分为:最低层是跟风,第二层是技术分析,第三层是基本面分析,最高层是洞察人性的哲学层。技术分析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市场中最大的机会和风险往往出现在指标钝化之后或一般技术指标失效时。这其实让很多痴迷于技术分析的人不得不承认,他们花了很多时间,但大部分的思考都是无效的。
把握主要矛盾是一种思维,不管是一个板块还是一只股票,都有它的主要矛盾,不同的市场状况,不同的阶段,主要矛盾是不一样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矛盾会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次要矛盾会转化成主要矛盾,如果搞不清楚这一点,在下跌过程中,你还抓住上涨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不放,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
说主要矛盾很重要,一点也不为过。投资如此,做人更是如此。如果治标不治本,最终会花很多精力去解决次要矛盾,最后问题不但没解决,精力还被消耗,甚至自信心也受到了打击。
聚焦主要矛盾,提高投资成功率
首先,分清“朋友”和“敌人”。
谁是牛?谁是熊?这两个问题是股票交易的首要问题。
当前股市形势如何?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你在股市的朋友是谁?股市的朋友一定是用钱买股票的人,也就是资金流入的一方。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中小散户。此外私募、公募、QFII、RQFII、沪港通、融资、券商(自营、资管)等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都是我们的朋友。还有一个特别的朋友:股指期货多头。
相对于流入方,“敌人”当然是流出方,包括大非、小非、上市公司(IPO)、券商(委托)等做空者,还有一个特殊的敌人:股指期货做空者。
因此,当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的时候,就是股市看涨的时候。
二是聚焦主要矛盾。
炒股就是一个把握主要矛盾的过程,很多投资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专家分析的次要矛盾上,弄得自己头晕目眩。
每年年末年中都会对未来市场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排序,这对于判断明年或者下半年的市场演变非常重要。这里也用到了矛盾理论,只要主要矛盾不发生变化,市场就不会出现真正的大转折。
第三,炒股不像请人吃饭。
炒股要脚踏实地,炒股不是牛打倒熊的激烈动作,也不是熊打倒牛的激烈动作,所以市场不是跌太多,就是涨太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