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整三年,房企洗牌持续,保利发展坐稳榜一,碧桂园金地跌出十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期,香港及A股市场的上市房企纷纷公布上半年销售数据或业绩预告。从结果来看,自去年超越连续多年排名第一的碧桂园后,保利发展牢牢坐稳了房企“老大哥”的位置,而碧桂园的排名则还在下滑,上半年已经跌出前十。

金地集团也跌出了前10名。时代财经了解到,上半年,金地集团实现合同额361.1亿元,同比下降57.92%,排名第14位;去年,金地集团在房地产企业中排名第10位。

房地产商销售规模整体仍在下滑,上半年房地产商前十名销售门槛为511.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925.8亿元。

营收和利润水平也继续下滑。据Wind金融终端显示,截至7月14日,A股市场至少有49家房地产相关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34家出现亏损,且不少公司亏损额同比扩大,主要原因是房地产销售收入下降,从而导致结转收入下降。

过去热衷于房地产股的保险资金,如今对房地产公司的兴趣不大,继中国平安“清仓”碧桂园后,保利发展的第二大股东泰康人寿也在近一年内减持了其股票。

销售额持续下降,房地产不再盈利

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49家地产相关公司中,上半年赚钱的仅15家,包括华利家族、黑牡丹、亚太集团、绿地控股、云南城投、世荣兆业、深圳深房、财信发展、新华联、三湘印象、保利发展、沙河集团、中国武夷、深圳物业、莱茵体育等。

据时代财经统计,上半年,这15家房企的归母净利润在246万元至75.08亿元之间。其中,华利家族赚得最少,预估归母净利润为246万元至369万元;最高的则是保利发展,初步测算归母净利润为75.08亿元。

不过,这些房地产相关公司上半年虽然均实现盈利,但仅有6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步增长,其余均不同程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结转收入下降。

楼市调整三年,房企洗牌持续,保利发展坐稳榜一,碧桂园金地跌出十强插图

例如,绿地控股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亿至2.5亿元,去年同期为26.1亿元;沙河集团预计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0万至5600万元,去年同期为4.39亿元;深圳地产上半年净利润为920万元,去年同期约为2.2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保利发展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至1392.69亿元,但“受市场下行及价格压力影响,转让项目毛利率下降”“报告期内转让项目股权比例下降”等因素,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8.57%至75.08亿元。

由于销量下滑幅度依然较大,未来房企营收和利润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据时代财经统计,截至7月14日,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排名前十的房企基本确定,分别为保利发展、中海外、万科、绿城中国、华润置地、招商蛇口、建发国际、滨江集团、越秀地产、龙湖集团。

其中,华润置地虽未公布业绩预告,但其前5个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达927亿元。上半年确认销售额过千亿元的房企还有保利发展、中海外、万科、绿地中国、招商蛇口,分别为1733.6亿元、1483.78亿元、1273.0亿元、1265亿元、1009.52亿元。

除华润置地外,其余9家房企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5.74%至48.11%,其中6家降幅超过30%。其中,龙湖集团降幅最大。上半年,龙湖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额约511.2亿元,而去年同期为985.2亿元。

此外,华润置地前5个月销售额同比下降35.32%,今年前5个月销售额少销506.3亿元。

保险资金仍在撤资,更青睐产权而非股权

地产股魅力日渐消退,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持续下滑,多重因素影响下,曾经青睐地产股的险资不断出逃,甚至出现抛售地产股的现象。

楼市调整三年,房企洗牌持续,保利发展坐稳榜一,碧桂园金地跌出十强插图1

如今,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仍在继续,险资的出逃也在继续。

6月底,保利发展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2月21日至2024年6月27日,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及其联营企业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委托的其他账户持有的保利发展有限公司股票比例由7.35%减少至6.08%,共计减持1.43亿股。

公告显示,自2023年7月14日至2024年6月27日,泰康人寿及其联席参与者至少减持1.3亿股,变动比例为1.10%。

时代财经获悉,泰康人寿及其联席股东于2016年6月认购了保利发展近7.33亿股非公开发行股份,持股比例由此前的1.29%增至7.35%,泰康人寿也成为保利发展第二大股东。

减持公告并未披露泰康人寿减持原因,不过去年3月,保利发展公布了泰康人寿非公开发行股票减持计划,计划称相关减持是泰康人寿“基于资产配置需要及相关投资决策”作出的决定。根据减持计划,泰康人寿共减持8176.97万股,套现近11.8亿元。

保利发展并非近年来唯一一只遭险资减持的地产股,时代财经了解到,碧桂园、金融街、万科A等多只地产股也因险资减持而备受关注。

其中,去年11月,外媒报道称中国平安计划收购碧桂园并继承其债务。随后,中国平安发布澄清公告称“该报道与事实完全不符”,并透露公司并未持有碧桂园股份。在2021年底开始减持碧桂园股份之前,中国平安是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在房地产行业进入此轮调整之前,以住宅开发为主营业务的房地产流动性好、估值低、盈利稳定、股息率高,受到险资青睐。随着房地产形势变化,险资的偏好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住宅开发商,跨界到产业园区、酒店、商业地产等,投资方式也从股权转向产权。

近一年来,海保人寿、平安人寿、友邦人寿、建信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等保险资金纷纷购置房地产,从股东角色转变为“地主”,购置的物业类型主要包括商业写字楼、产业园区、商务酒店等。

此前,一位房地产分析师对时代财经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新的市场环境下,纯住宅开发的市场空间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大了;另外,险资天然更适合投资物业资产,“特别是文旅、养老等,除了国家对这些行业的支持,本身也很适合险资的属性。”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