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连平解读经济形势与政策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讨论》是观察者网2024年推出的季度经济观察专栏,邀请经济金融界的重量级专家学者,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季度经济数据,解读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回应大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在会上发言,以下为他的发言全文:

图片

昨天(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半年经济数据,应该说经济整体还是趋于继续复苏的,上半年经济增长5%,基本在总体目标区间,但数据低于此前市场预期,整个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

市场通常说我国经济运行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我觉得要搞清楚这个“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哪里,哪些领域压力比较大,哪些方面可能表现好?比如这次公布的数据中,制造业的生产性投资数据都不错,制造业投资增速已经达到9.5%,而且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再看固定投资,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同比增长3.9%,如果剔除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5%,也是很不错的。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持续的深度调整。应该说,房地产对于整个中国经济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之前就有“456”提案,也就是说目前银行贷款的40%在房地产领域,地方政府收入的50%与房地产有关,居民自有房产的60%以上是房地产。房地产对人们的投资、消费、金融、就业、收入,甚至理财和资本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上半年,房地产的下行趋势拖累了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社会零售增速4.7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速1.5个百分点。

从消费角度,我们也能看到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因为买房是一种消费行为,房子是最大的耐用消费品,如果这个消费行为实现了,那么后面还会衍生一系列的衍生消费,比如家居、家电、纺织服装等等,这和其他一次性结束的消费有很大区别。另外还有金融数据,信贷中开发贷款、房贷表现疲软,与房地产息息相关。

现在跟投资、消费相关的政策都出台了很多,中央发了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而且未来力度可能还挺大的,同时还有大量的项目在上马,所以我觉得把基建投资的增速推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这些资源投入之后能够产生的效果,特别是要抓重点,确定哪些领域是薄弱环节。中央的政策也提到了,就是要采取措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薄弱环节。所以从房地产的重要性和压力来看,未来的政策重心和资源投入领域还是应该在房地产上,应该会有一系列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短期市场运行逐步趋稳。如果房地产行业能够企稳,并且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温和复苏,应该说对整个经济运行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比较积极的信号。

今年以来,房地产领域的政策措施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去年、前年陆续推出了好几批,今年5月份以后力度相对大一些。从近期的市场情况看,销售情况出现了一些阶段性的好转。有人说“市场出现了小脉动现象”,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我觉得市场不是没有需求,前三四年销售萎缩明显,成交量没有得到很好的释放;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需求总是需要释放的。

目前有购房需求的购房者,有的怕买高价,有的担心买了房开发商交不上,所以很多人特别谨慎,观望意愿很强。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更有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推动。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需求端入手,短期内能否进一步降低首套房房贷利率,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让购房者意识到现在的利率已经足够低了?经过长时间的下行,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下降了。但考虑到整个利率政策还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涉及到资金流、汇率等因素,比较复杂,央行也不想大幅降低人民币利率。但我认为,单从房地产房贷利率这个角度,还是可以进一步推动的,让购房者更愿意释放购房需求。

我们也可以考虑把中短期利率的大幅下调看成一个阶段性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购房者能够意识到如果现在不买房,一两年后利率水平可能就不会这么低了,那么购房者现在可能更愿意释放需求。

目前,一些二线城市,甚至一些重点二线城市,对购房的限制措施还是比较多的。因为长期以来,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很多都是限制性措施。在有些城市,这些政策还没有完全取消。所以,地方政府要把应该取消的限购措施梳理一下,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极个别城市,可以允许一些限制性措施,其他的都可以放宽。因为中央也定了基调,房地产市场整体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简单的解释就是整体供给大于需求。

在供给侧,我们要加大对房地产开发商的支持力度。如果房地产开发商有风险,也会给购房者、金融市场带来风险。所以首先我们要在流动性方面支持房地产开发商,这样才能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

其次,一线城市要加大供给,因为一线城市的供需关系还是比较紧张的。比如上海最近数据好像不错,新房、二手房的成交量、价格都在上涨,说明需求释放比较明显。这时候就要加大供给,增加整体的成交量。成交量的增加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信心。同时一些龙头房企在销售到一定规模之后,经营状况也会有所好转,这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供给侧的稳定因素,促进房地产市场的企稳。

最后我还有一个建议,考虑到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常庞大,而且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考虑设立房地产稳定基金,这个基金不仅可以支持整个行业,还可以规范行业风险,建立市场信心,还可以兼顾银行对相关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我觉得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给市场更稳定的信心,房地产稳定基金就是这样一个重要的支持手段。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