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总占地面积2400亩,总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华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研发基地将分批交付。
园区内,随处可见的引导牌显示身份:莲丘湖研发中心。
为什么叫“连丘湖”?在华为内部网站“心之声社区”上,有人从中读出一种安静而遥远的意境;有人认为,其含义是“淬炼”技术实力,迎接收获季节。
“听说这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喝了一下午茶后想出的名字。”在金泽,关于这个名字由来的猜测很普遍:“起初,我以为它叫'ike',但后来我觉得它太小了,把它改成了'湖';“连”是从基地旁边的'林赛公路'中取来的,'亚纪'是从硕果累累的“秋天”中取来的。”
月亮桥连接莲丘湖两岸,由记者张海峰拍摄。
在命名之前,华为的青浦基地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大家的视线中。此前,金泽町长期处于低开发状态,整个地区甚至没有一栋商房。基地开工建设后,不少华为员工及其家属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如果搬到上海青浦,应该在周边地区租房还是买房?
随着讨论的热度和众多青年才俊入驻的消息,地块商业价值“涨”,区内租金“翻倍”,房地产经纪人和新房开发商纷纷下功夫,趁机宣传,列举周边地块如何升值: 17号线西延线直达,示范区线通过,幼儿园、九年制学校也......规划中
华为在带动周边企业和产业提升方面的价值已初显现。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华为不仅仅是“华为”——华为青浦基地是西岑市科技创新中心的东部区域,是长三角数字干线的关键部分,也是长三角融合示范区“一馆三区”规划之一。
华为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存在,犹如推进剂和涟漪,激发着整个地区的产业活力和发展潜力。
“连丘湖研发中心”分区标识安装到位。记者张海峰摄。
好风景带来好经济
在金泽,很多人都在谈论华为和解的故事。
“第一次是任正飞开车路过这里,看到金泽的风景,被感动了。”“为了考察和选址,华为在长三角来回走访,看了很多地方。”“他们还派了一个小组在这里呆了半年,调查此事。“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直到接到任正飞的电话,他们才知道自己在视察金泽。”在金泽,每当提到华为时,当地人都会讲述这些故事。但当谈到细节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回答说:“那我不知道。也有人会问:“不然怎么能叫故事呢?”
实际上,这个故事有一个官方版本。2019年11月,时任金泽町镇长的凌敏对媒体表示:“2016年上半年,青浦区政府收到华为的来信,希望选择金泽淀山湖畔的一块土地再建一个研发中心。
作为二级水源保护区,金泽长期处于低开发状态,用金泽玉田村党支部书记潘秋云的话说,“三四十年来,镇村基本没有变。”
这几年,一些“低、小、散”的企业搬走后,有的村民不得不去徐京打工,还要去徐京打工,每天需要往返80公里。2016年5月,玉田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大规模整修道路。出乎意料的是,几个月后施工暂停。潘秋云去镇上打听消息,那是他第一次听说“华为来了”。
华为连球湖研发中心。记者张海峰摄。
2017年6月1日,华为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意在软件与信息服务、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示范应用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并正式启动华为研发中心项目。2017年11月20日,玉田村召开会议,正式宣布华为将在金泽建设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位于玉田村和邻近的西岑村一带。
现在回想起来,村民们觉得,也许是得天独厚的优质生态环境,让华为选择了金泽。在金泽接受采访时,一位当地人指着道路两旁的树木自豪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环境很好。话音刚落,一只鸟儿就从树林间飞了过来,飞向了树后波光粼粼的殿山湖。长江以南最原始的乡村风格,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世界级材料”。
后来,这样的猜想被任正非证实。2021年,任正非在华为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解释了青浦“沦陷”的原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环境优美......适合现代青年,吸引所有人才。”
2018年6月19日,华为在青浦成立上海海思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9月27日,华为研发中心项目奠基仪式举行。
按照任正飞的构想,上海青浦基地将规划100多家咖啡馆,园区内环湖10公里的公路要有个好名字,营造适合年轻人才工作和生活的氛围。“一杯咖啡吸收了宇宙的力量。”在他的描述中,聪明的大脑在这里碰撞和对冲,交流产生了一种新的井喷。
今天,连秋湖研发中心揭牌。7月11日,记者在现场看到,每栋建筑各具特色,高度错开;园区内交通工具为小型轨道列车,共设8个车站;内部道路、铁轨、高架立交桥等均已连接;横跨莲丘湖的月亮大桥、彩虹大桥等桥梁工程正在收尾工作中;公园的角落也被放在了最前沿。
对于青浦区来说,已经收获了华为研发中心项目的红利。上海海思科技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运营方,主要负责华为芯片的对外销售,公司成立前三年缴纳税款超过15亿元,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
“好风景带来好经济。”这句话已经成为现实。
华为连丘湖研发中心小班车。记者张海峰摄。
100,000个创新社区
今年10月,华为青浦基地将开始引进研发人才,预计研发人才将超过3万人。随着年轻人才的涌入,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带着家人一起涌入,最重要的问题是:住在哪里?
很长一段时间,在金泽很难找到商品房。记者在现场走访时看到,华为青浦基地附近还有一些房屋和工厂待拆除,过去最繁华的街道也只是小城镇。年轻人去青浦新城或上海市中心居住,留下来的原住民大多是老人。
华为的单身公寓正在内部装修,与研发中心隔街相望,提供5000多套住宅。在10公里外的朱家角镇,华为人才公寓正在建设中。附近还有两块安置房地块,完全完工后可提供1700多套住房。仅从数量上看,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华为员工在周边地区的生活需求。
一个接一个的,还有产业落地的需求。几年前,华为青浦研发基地选址“官宣”后,华为中下游产业链企业纷纷布局,在晋泽注册公司,或者干脆整体搬迁到晋泽。很多企业需要与华为紧密对接,有的企业甚至要求“最好5分钟步行到华为”。
尴尬的是,企业想在金泽扎根,但金泽无法提供标准的写字楼或工业园区,所以企业不得不暂时选择虹桥、肇翔等其他离得更近、配套设施更成熟的街区。
华为自身及其最亲密合作伙伴的迫切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此外,华为作为龙头企业进入的溢出效应已经显现,因为人才的引进和产业的落地,当地政府势必会积极承接发展机遇。
西岑市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图。
2021年,长三投资公司(以下简称“长三投资”)总部正式迁至青浦区肇乡,是目前上海唯一一家在外环路外注册入驻的国有企业。
为什么要搬到外环路外的青浦?几乎在同一时间,青浦区与长三头共同成立了西呑市科技创新中心开发建设总部。西圳市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规划面积约6000亩,分为东区和西区两个区域,其中东区为华为研发中心项目,西区为西岑市科技创新园。依托华为研发中心,西呑科技创新中心正乘势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小镇。
集科技研发、商界与社区生活于一体,对标世界级创新社区,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西岑科技创新园建设于2023年1月正式启动。
西岑科技创新园住宅区设计效果图。
按照“先建绿、建后建、公建先、产品种类多样”的建设原则,目前西岑科技创新中心正在开展河道整治工程,区域规划基本保留原河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造,水体达到二级水标准, 率先建设中央湖滨公园。
“区级体育中心、区级文化中心、两所幼儿园、九年制学校、特警站、社区卫生中心......”长三头规划建设部高级经理朱晓敏向记者介绍蓝图:“对于商业配套部分,我们将打造江南水街的风情;在住宅区,我们融入了“第四代住宅”的概念,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大露台,每层楼都有共享空间,邻居相连。”
西岑科技创新园文化中心设计效果图。
西岑科技创新中心预计2030年基本建成,整个区域预计引进近10万人,150多万平方米的工业载体在等空。除了服务于华为研发中心外,从长远来看,西岑科技创新中心将发挥协同作用,面对整个市场需求,与华为发展齐头并进,布局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领先的功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的建立, 主要科研平台和信息枢纽。
很多企业都在排队等候入驻,一些感兴趣的企业已经进行了五六轮前期对接工作。长三投资投资发展部投资经理于洪强感叹:“航母还没建成,招商活动已经如火如荼,真是难得一见。
示范区放大龙头企业效应
“当我们选择在嘉山姚庄布局工厂时,与华为的距离是一个关键因素吗?”记者问道。嘉善智展新能源(浙江)有限公司是华为新能源汽车生产供应商之一,公司相关负责人曲波笑着回答:“不行,不能太依赖大客户。”
面对同样的问题,浙江德佳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冯勤文也给出了类似的答案:“影响不大,我们的产品对物流不是特别敏感。
不过,两家公司与华为的联动,不仅仅是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企业。两位领导一致认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支持下,华为研发中心带动了整个区域的提升,公司自然也享受到了区域发展的红利。
水乡客厅展厅展示的规划沙盘。本报记者摄。
2019年11月,长三角绿色生态发展综合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覆盖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华为开展了大量赋能区域创新工作,市场推广的力量非常重要。”时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的张忠伟透露,华为曾将两家大型软件公司引入嘉山;华为与吴江签署正式协议,将华为信息网络技术研究院建设为5G+数字人才产教融合基地。
示范区刚揭幕时,当地百姓谈起沪江浙交界处,总对钢铁恨之入骨:“你说哪个地方最难管?它必须是交汇点,通常称为“三不顾区”。”
如今,该路口的发展正在加速。今年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综合发展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继续围绕“一厅三区”重点领域,以水城客厅、青浦西岑科技创新中心、吴江高铁新城四大区域为重点,以水城客厅、青浦西岑科技创新中心、吴江高铁新城、 和嘉善翔福当创新中心为集中示范区。
水城客厅作为两省一市共建的绿色发展样板区,初步形成了好风景与新经济融合的新格局。在上海青浦,华为研发中心将逐步投入使用,上海17号线西延线将于2024年底建成通车。在江苏吴江苏州南站科技创新城,交通枢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将于今年沪苏湖铁路正式通车时建成通车;在浙江嘉山,嘉善翔福当创新中心、科创绿谷研发总部综合改造、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等多个项目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改善交通可达性,引进更多科技研发人才,优化区域营商环境,长三角融合示范区摆脱了“三不顾”的帽子,成为发展的宝地。
2024年7月9日,施工人员在沪苏高铁莲塘站施工。目前,沪苏湖高铁莲塘站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室内装修和外立面收尾工作正在进行中。记者张海峰摄。
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示范区,在各自的领域下功夫,持续带动区域整体发展。位于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的一家半导体公司选择入驻示范区,长期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硅基氮化镓的研发和产业化,与华为有着共同的上下游关系,也与华为在上海的研究所合作。”
永鼎集团作为国内光缆行业首家民营上市公司,与华为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是示范区的代表企业。“华为入驻示范区,将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新力量,相信在亿能与华为的合作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该地区高端制造和技术创新的更高跨越。”江苏永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柱峰说。
示范区的变化和整个长三角的发展,冯钦文都看到了。几年前,公司地址还在上海浦东,拿到新一批订单后,需要扩大生产,在上海预留的扩建用地不够用,需要更大的场地来保证新项目的落地。公司主要产品有变速杆和天窗柔性轴等,生产需要大量的电机、电磁阀等小型电子元器件,江浙相关企业分布较为密集,并考虑到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的需要,场地需要靠近海关和港口。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嘉善。
2017年,冯钦文第一次来到嘉善,看到了这片土地,“一片大荒地”。2019年,当工厂正式落地时,已经有了变化,“我们搬家的时候,周围地区几乎满了”。又过了几年,每次上下班的时候,工厂门前的道路都开始堵车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冯沁文叹了口气,“说白了,发展速度非常快。当华为的研发人才逐步引进,产业链相关企业逐步聚集时,示范区将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冯沁文很期待。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