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体验太极拳后合影。图/新华社
国家移民局近日宣布,自7月15日起,进一步扩大河南郑州、云南省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范围。至此,我国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增至37个。下一步,国家移民局将继续完善优化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深化移民管理制度性开放,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外国人员来华,全力服务和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
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进一步扩大,将直接惠及外国人在华旅游、营商,促进中外交流合作,让更多外国人了解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
从前者来看,这有望为目前正在升温的“中国”热火上浇油。今年以来,中国入境游市场热度明显上升。2024年上半年,全国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此外,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外国人“打卡中国”的各种有趣视频和相关话题也引发大量关注。
“城不城”成为趋势,离不开一系列政策助力。比如,2023年起,我国相继对法、德等15国实施单边免签政策,新增与新加坡、泰国等7国的免签政策。同时,针对性优化外国人来华支付服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可以说是服务的进一步升级,也是助力更好接待入境旅游“海量财富”的政策加码。
从后者来看,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的增多,外国游客来华办理入境手续更加便捷,其实也让他们有更多机会更加立体、全面地体验和了解中国。毕竟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旅游场景都大不相同。其实,除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二线城市,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如张家界、运城、榕江等也受到外国游客的青睐,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中外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其实就是增进相互沟通和了解的过程,尤其是一些外国游客还通过相机、社交媒体,分享自己在中国不同地方的游玩经历,这无异于助力中国旅游市场的国际化营销,有助于提升中国旅游市场在全世界的粉丝数量。
更重要的是,这种以“第三方”视角呈现的真实、立体的中国,也有助于消除偏见、增进互信,有望进一步扩大中国高水平开放,加强与各国人文交流、经贸合作,发挥被低估的“弹性”作用,堪称是感情的“润滑剂”。
在这种开放趋势下,中国经济打开了新的空间。例如,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和娱乐服务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3.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5%,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下半年,随着开放政策不断加大力度,相信经济增长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
当然,从现实角度看,随着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不断增加,支撑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的服务体系可能仍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
据介绍,很多外国游客特别是初次来华的游客,对中国地理了解有限,对景点分布不清,甚至分不清很多城市的区别,可能出现一些不适应的问题。对此,各方可以提供更加周到、人性化的服务。这也是中国开放水平提升的内在要求。
从根本上看,无论是免签“朋友圈”的扩大,还是144小时过境免签口岸的增加,都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的有力注脚。现实表明,这样的“开放的中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欢迎。
在这场“双向冲刺”中,中国不仅收获了经济回报,也增强了开放和自信,而这种开放和自信又将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活力、全球经贸合作开辟新天地。
编辑/许秋英
校对/杨旭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