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团总裁于志涛发表主旨演讲
于志涛表示,55年来,海信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以用户为中心、科技兴企,从一家本土小厂成长为全球企业,全球版图和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海信电视全球出货量份额继续稳居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一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回顾过去,于志涛特别提到2016年这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海信营收首次突破1000亿元。“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优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我们选择赞助2016年欧洲杯,这让我们更贴近消费者。”于志涛表示,通过持续体育营销强化自主品牌建设,海信2023年营收将突破2000亿元。面对新周期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海信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
今年,连续三届赞助欧洲杯的海信,以“海信,不止海信”为口号,推出围栏广告,表达继续前行的决心,引发关注与讨论。于志涛在演讲中从品牌、场景、产业、全球化四个方面阐述了海信的战略升级动作,让“海信不止海信”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三届欧洲杯见证了海信品牌体系的成长与完善。余志涛表示,海信将加快品牌升级,将基于长期发展形成的信任、务实的母品牌升级为“科技以人为本”、“品质极致”,塑造更加鲜明的品牌形象。同时坚持多品牌运营,立足用户需求和人群细分,明确多品牌细分与组合策略,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场景升级”是海信未来布局的关键词,面对用户从单一产品到具体场景解决方案的消费趋势,海信将根据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加速场景升级,实现基于用户购买场景和体验的产品规划场景化、研发场景化、营销场景化。
同时,海信将升级关键部件、平台服务、系统解决方案三大产业板块,由提供单一终端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型。“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是海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信一直走在这一趋势的最前线。”余志涛表示,近年来,海信向智慧交通、智慧楼宇、智慧医疗、能源管理、汽车电子等产业拓展,顺应了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全球企业,海信过去、现在、将来都将长期践行ESG。
面向未来,海信将坚定全球化步伐,打造全球六大区域运营中心,从单引擎驱动模式升级为多引擎驱动模式,并坚持全球本地化(Think Local),加强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研发、本地化人才培养,实现跨周期业务可持续增长。“我们正在拓展本地化生产采购能力,加强本地化供应链建设,这些努力将确保海信的制造能力更加可靠、更加灵活。”余志涛透露,海信将在全球增设更多研发中心,实现全覆盖用户需求和场景化精准创新,并加强本地化人才的招募和培养,夯实海信全球化本地化的基础。
自2016年以来,两届欧锦赛、两届世界杯成为海信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器,使海信成为与世界顶级体育赛事结缘时间最长、参与度最深的中国企业。2024年欧锦赛的长尾效应,以及品牌升级、场景升级、产业升级、全球化升级的落地,将释放出更大的动能,助力海信迈入更高维度的发展阶段,加速迈向世界一流企业,真正成为世界一流品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