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已过半,上汽董事长陈虹退休,自主品牌崛起,形势扭转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2024年已经过去一半,上汽的前景难以乐观。

7月10日,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宣布退休。

自2014年执掌上汽集团以来,陈虹就提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四化,为上汽集团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直至2018年,上汽集团86%的销量依然来自于上汽通用、通用五菱、上汽大众三个合资品牌。而当时,自主品牌荣威、名爵还不算很火爆,新品牌智己也尚在起步阶段。

直到2021年,形势才出现逆转,上汽集团5年投资3000亿元,大力发展自主新能源品牌和新势力。

据上汽2023年财报显示,自主品牌销量占比提升至55%,达277.5万辆;新能源汽车销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4.6%;海外销售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8年保持国内整车出口行业第一。

可以说,陈虹执掌上汽9年,把原本严重依赖合资的上汽集团打造成了以自主汽车、新能源、出口为主的企业,为他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上海拖拉机厂起步,历经半个世纪,陈虹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贫困到依赖合资再到自主品牌全面开花,是汽车商业史上的一面旗帜。

至于他的继任者王晓秋,上汽正面临合资品牌大量下滑、自主品牌缺失、销量下滑、利润缩水的困难时期,对于一直依赖合资利润的上汽来说,转型并不容易。

然而,一盛则一衰,上汽自主品牌突飞猛进,而合资品牌却集体没落。

7月6日,上汽集团发布6月份产销报告。数据显示,上汽集团6月销量仅为30.05万辆,自4月份以来已连续第三个月下滑。虽然上汽集团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82.7万辆,同比下降11.8%,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比例仅为33.5%。这意味着上汽集团下半年的销售压力陡增,很有可能下调全年目标。

《快报》提到了一个关键信息:上汽集团作为中国最赚钱的合资企业,已经不能再依赖合资企业贡献利润了。报告显示,上汽通用6月销量同比暴跌72.02%,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降近50%,几乎减半。这一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传统燃油车市场萎缩,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步伐滞后。

上汽大众6月销量也同比下滑14.43%,得益于大众旗下ID系列新能源车的折价销售,略微挽回了面子。据了解,大众ID系列在欧洲的售价比国内高出近两倍。有评论称“大众在用在德国的利润补贴国内新能源车”,但这能维持多久还是个问题。

过去十年,上汽的合资公司销量和利润都很高,随着上汽自主品牌和新品牌的发展,销量大幅增长,弥补了合资市场的下滑,但营收却没有增长。另一方面,易主后,合资公司仍然占据了71%的利润,依然是上汽集团的利润牛。但它很快就会停产。

2023年财报显示,虽然总营收仍稳居国企第一,但上汽旗下合资企业净利润却集体下滑58.11%,仅上汽通用一家,单车利润就下滑了54%。这说明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支出并未转化成市场成果,这也是上汽前几年大规模投入留下的后遗症。

结合前文提到的2024年合资销量,销量和利润都会下滑,这对上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通用中国这样的合资车企来说,是一次非常痛苦的转型。

通用汽车是全球电动汽车的先行者,1996 年推出的第一款 EV1 电动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量产电动乘用车;1997 年,全球最畅销的电动车丰田普锐斯开始量产;2010 年,通用首次推出雪佛兰 VOLT 增程式电动车;2016 年,日产在日本国内市场推出基于日产 e-power 技术的增程式车;国内纯电动市场要到 2018 年以后才会爆发。

EV1

“不仅仅是上汽的合资企业,几乎所有的合资企业对新能源浪潮的反应都比较迟缓。”分析师思米表示,合资企业反应迟缓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当时传统燃油车利润依然巨大,合资企业不可能自我革命,放弃利润去做亏损的新能源车。长安董事长甚至表示,“不是外资车企不行,只是还没开始,在等待最好的时机。”这种说法在2018年之前是正确的,但显然低估了国内新能源的进化能力。

2024 年已过半,上汽董事长陈虹退休,自主品牌崛起,形势扭转插图

另一方面,这些合资都是全球车企,推出的都是全球车型,很难针对单一市场进行定制。尤其在电动化方面,中国动作太快,合资车企不想抢占市场,但没有对应车型,只能仓促推出不少油改电动车型。比如宝马i3、别克 6、奥迪e-tron等车型。油改电相比国产纯电平台,安全没保障、续航虚高、车载系统落后,很难满足中国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产品力也与国内同行差距巨大,销量下滑在所难免。

通用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积累了大量技术能力和先发经验,但并未将这些优势转移到中国市场。通用中国至今仍以销售燃油车为主。面对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争,燃油车销量下滑自然也会影响上汽通用的营收表现。

拥有国产纯电动车的上汽和上汽通用当然意识到不能一直卖10万元的油改电别克,既不赚钱也不争口碑。要知道,即便到现在,上汽通用单车均价还在14万元,10万元的廉价纯电动车并不是通用所追求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汽与通用联合开发了纯电动平台,2021年通用宣布平台进入中国,而直到2023年底,首款基于平台打造的凯迪拉克君威才宣布上市销售,直到2024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完美错过了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时间。

“我不知道通用汽车在想什么。”电气工程师海东表示,纯电动平台策略原本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零部件利用率。通用汽车称,未来平台下的凯迪拉克、雪佛兰、别克三大品牌的零部件利用率将高于80%,这意味着巨大的成本优势,但通用纯电动平台的成本更高。

“比如目前国内纯电动平台使用的电池冷却系统,一般只用一整块直冷板,奥特平台是模组电池,有8模组、10模组、12模组三种组合。通用很夸张,给每个模组加一块直冷板,每个模组一块直冷板。安全是安全,但成本也随之暴涨。另外,凯迪拉克君威和小米SU7的高配版售价都是29万元,但君威使用的气凝胶用量是小米的10倍,这个价位的新能源车大多还是用更便宜的泡棉。”

笔者了解到另外一例,目前国内纯电动平台一般有风冷、液冷两种冷却方式,东风纳米等10万元以下的低端电动车为了降低成本,采用更便宜的自然风冷,而现在部分地区售价8万元的通用别克 6,采用的却是价格昂贵的层流液冷技术。相比之下,售价12万元的比亚迪海豚在2023年就从液冷改成了制冷剂直冷,仅此一项就使其单车成本降低了800元。

“我卖通用三年了,通用的车安全性毋庸置疑,用料是同等价位里最好的,美国人在这方面比较踏实。”别克销售员肖女士说,别克在营销上不如其他公司,但技术上无可挑剔,有25年的电动车制造经验,安全性很好。但她也有一个秘诀,就是不敢把底盘给顾客看,因为通用很多车型的电池都是凸出来的,不像国产车的底盘是平的。顾客到店看到电池,就怕不安全。“我们的电池有多层钢板保护,不像有些车只用塑料膜、泡沫胶,其实里面比较安全。但表面做工没做好,顾客印象不好,就不买了。”

高成本带来的安全性确实成为上汽通用声誉的一部分。通用中国的车型很少因为电池保护问题而起火。然而,比亚迪唐在 2021 年因电池直冷板生锈而大规模召回。

“比亚迪的低端车很少做底盘防锈,别克从十几年前的别克君越开始,防锈就做得非常好。在汽油车时代,无论是合资还是国产车,底盘都会生锈,只是生锈速度不一,不会影响安全。但到了电动时代,电池一般都在底盘上,如果防锈做不好,就会影响电池的安全。”一位去通用店看车的老师傅说。他自己就有一辆十几年的老君越,现在还在用。最近想给刚毕业的女儿买一辆通勤车,他一直信赖上汽通用别克,但女儿更喜欢比亚迪。他说,女儿觉得别克车太老气,没有比亚迪时尚,而且比亚迪销量很大,大街上都能看到。 “如果别克的电动车真那么好,为什么我们在街上看不到呢?”女儿反问道,老司机无语了,只能说“买车就是要看看里面的东西”。

据了解,通用奥特能平台最初是针对后驱、四驱等高端平台开发的,这和通用“无后驱不豪华”的理念相吻合,因此首发平台也选择了旗下高端车型凯迪拉克。高成本、高品质、高价格,对于豪华品牌来说都不是问题。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瑞歌发布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打了一年半的价格战,瑞歌一上市就被迫开始涨价,却打不过竞争对手。

凯迪拉克广告:“没有后轮驱动,就没有豪华”

同样的成本尴尬也发生在别克身上。早期采用LG提供的高端三元锂电池,续航时间长,冬季衰减小。为了应对价格战,现采用国产供应链的磷酸铁锂电池,续航时间更短,冬季衰减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小红书上不少用户反应2023款新款不如老款电池耐用。

“其实就像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的,如果同等容量,我的续航不如特斯拉,那我只要把电池容量加大就行了。这样消费者的体验就不会下降。别克也没办法,它的电池都是定制的,电芯换了,但相应的电池保护、热管理系统也换了。加大电池容量,意味着更大的热管理成本。费了这么大劲,电池成本没降多少,消费者的体验却下降了很多。”海东说。

现在,通用宣布平台也可用于平价的前驱车型。然而,经过四年的巨额市场教育投入,“没有后驱,不豪华”的口号已经传达到了每一位凯迪拉克潜在车主的心中,导致很多还在观望的车主对通用的前驱车感到非常陌生,甚至认为“前驱代表低端”。这让花45万买了前驱凯迪拉克XT5的老车主心里非常不是滋味。

“我的下一辆车肯定不会买通用电动车,你们品牌抛弃我们了,现在我连车友会都进不了,你们还要我掏钱买吗?一个品牌不能总犯这种低级错误。”一位XT5车主表示,目前已经有换车计划,预选车型包括理想L6、Zeekr 001等新势力车型,通用已经不是他的首选。

一方面,老车主声泪俱下地劝女儿买别克,证明别克口碑好;另一方面,专家、分析师集体批评通用电气化转型步伐过慢、蠢事频出。

面对国内市场连续三个月下滑的关键时刻,通用汽车是否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事实上还有机会。

首先,通用中国不仅有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还有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在新能源汽车转型上做得非常成功。

数据显示,通用汽车二季度在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1%至14.3万辆,占当季总销量的38%。这一成绩表明通用汽车在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领域的转型努力正逐步显现成效。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五菱品牌轻客和入门级轿车整体销量下滑,但五菱缤果纯电动车、五菱宏光等新能源车型依然保持强劲的销售势头。

“通用汽车通过用雪佛兰替换五菱的商标,实现了在东南亚市场的增长。其实,通用汽车完全可以借鉴东南亚市场的成功,复制五菱的经验。通用汽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举步维艰,完全可以换掉五菱的壳,让雪佛兰和别克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

有分析称,通用一直把电动化的希望寄托在其Auten平台上。但实际上,上汽还有其他纯电平台,比如五菱的天语架构D平台,其五菱星光系列是比亚迪在10万元价位段最强的竞争对手。5月,五菱星光销售7859辆,占上汽通用五菱销量的13.10%,位列中型车销量第十名。在小型车市场,五菱mini和五菱缤果分列市场第一、第二。上汽今年5月还发布了星云纯电平台2.0版本,依托其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积累,预计可实现100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

“通用在国外卖的都是换标换皮的车,在国内市场,通用自己的平台冲击不了高端市场,错过了销量热潮,还不如找上汽、五菱换平台,这才是务实的做法,不要学DS之类的法系车,一味追求高端,最后把自己搞垮了。”

二是加速引进全球畅销车型,保持产品竞争力。

通用有很多传奇车型和技术,过去因为对中国市场不了解,以及合资车市场反应慢,一直没能引入,如今情况紧急,通用也开始加速在中国市场引入新车型。

通用汽车表示,今年计划瞄准利润更高的高端市场,避免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其中包括将连续多年蝉联美国全尺寸SUV销量冠军的Tahoe车型引入中国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端SUV的需求。

“不仅Tahoe,通用还有暴龙皮卡、GMC Yukon、雪佛兰等传奇车型,都是北美销量前十的明星车型。但这种大排量SUV能否在中国市场火爆,还是个问号。”一位长期关注通用SUV的车迷表示,雪佛兰发明了历史上第一辆SUV,非常了解SUV的用户体验。比如,为了满足用户的露营需求,每辆雪佛兰SUV都标配了雨伞。但雪佛兰从未在中国市场推广过这种贴心的设计。 相反,店里的销售经常说:“我们很便宜,甚至比国产车还便宜,就差说低端了。消费者知道你是低端,但你能不能给消费者传递一点高端的概念,比如和劳斯莱斯一样的雨伞。如果一款车都说是低端,谁会买?”他希望雪佛兰高端豪华SUV的引入,能让雪佛兰在中国市场摆脱低端形象。

第三,重点关注混合动力市场。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5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占中国新能源市场的10.8%,其余均为混动车型,这对通用来说是一个机会。

2023年,通用与本田联合宣布停止投资100亿美元研发低成本电动汽车,此举被外界解读为通用电气化转型步伐放缓。

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混合动力已经成为新能源的主流,而通用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已经发挥了作用。

通用有一系列由军用转为民用的强劲V8发动机,曾用于坦克,后来用于克尔维特、雪佛兰SUV等美式肌肉车。通用在V8发动机的发展过程中,在小型化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在油耗和动力之间取得了平衡,综合表现比混动车常用的四缸发动机(增程式)要好很多。大众在这方面先行一步,在2022年发布了兰博基尼V8混动版,野蛮的820P马力。但通用至今尚未发布相关产品。不过,今年上汽通用发布了1.5T插电混动别克GL8。不过表现一般。

“通用不擅长做小排量发动机,以前汽油车做起来是那样,现在混动时代,国内厂商在1.5T发动机上也做得很好,但没有比较优势。通用最擅长的是V8,它已经开发了半个世纪。当年美式肌肉车之所以火爆,就是用了大V8,简单粗暴地把原本几十万的欧系车价格压到几万美元,让美国普通年轻人实现了跑车梦,让田纳西州的农村大叔也能拥有动力十足的皮卡、SUV。”

车迷们表示,从历史上看,通用与欧洲传统汽车厂商打了半个世纪的价格战,最终奠定了通用的巨头地位。

在现在的中国市场,通用已经忘记了“祖传工艺”,只想着高端市场。现在是通用在中国汽车市场关门歇菜的时候了,是时候亮剑了。毕竟凯迪拉克在中国和美国同价位,不加价,而且用的是真材实料,续航里程长。这样的真材实料厂商如果在中国卖得不好,对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就是损失。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