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MLF 缩量平价续作,央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随着本月1030亿元1年期MLF到期,7月份MLF继续以“减量平价”方式进行续做,受访专家表示,目前资金面总体平稳,此次操作符合市场预期。

如何理解缩水续集

“7月份MLF到期量为1030亿元,为今年以来最低;当月操作规模为1000亿元,也就是说当月缩量规模为30亿元。”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对《金融时报》记者解释道,近期MLF发行量较低,总体呈缩量或等量续做状态。这主要受信贷需求疲软、金融“挤水”以及当前监管重心从量化目标转向克服信贷发行“规模情结”等因素影响。近期银行信贷发行节奏有所放缓,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

可以看出,6月份,商业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AAA级)平均收益率降至2.07%,较上月下降2个基点,且已连续5个月明显低于MLF操作利率2.50%;7月份,截至12日,该指标平均值为1.95%。这意味着,当前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的融资成本较低,MLF操作需求有所下降。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也持类似观点。他表示,目前MLF仍执行2.5%的利率,这是一级交易商通过优质资产拆借的利率,高于商业银行通过NCD(同业存单)等渠道融资的利率。这也意味着,金融机构对MLF的需求并不高,没有必要增加续做额度。

“需要指出的是,近期MLF发行量偏低并不释放量化收缩信号,主要是因为当前银行在货币市场的批发融资成本明显低于通过MLF从央行融资的成本。”王庆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预计随着金融“挤水”影响逐步减弱,三季度银行信贷发行节奏将加快;而根据已公布的发债计划,三季度国债净融资规模将达到4.1万亿元,较二季度增加约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万亿元。因此,银行对MLF操作的需求在三季度可能有所增加。根据他的判断,当前宏观经济复苏正处于关键阶段,近期MLF减持不必过度解读。

7 月 MLF 缩量平价续作,央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插图

利率进一步下行面临“双重压力”

市场也表示,本月MLF利率维持在2.5%不变,基本符合预期。而对于下一步利率走势,业内人士表示,仍有降息空间,但也面临内外“双重制约”。

从内部看,稳定利差、防范风险仍是影响因素。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54%的历史低位。尽管二季度受“手工付息”禁令逐步落地的影响,银行负债成本有所改善,但随着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利差仍承压。招商银行主要负责人在6月下旬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年营收、利润两大核心指标仍将呈现“双压”走势,净息差将继续下滑。

利润是当前银行资本补充的重要来源,净息差持续收窄将影响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温斌分析,当前引导存款利率下行,可以适度减缓银行净息差收窄的速度,但也会影响居民消费,同时也要警惕“人工补息”等不规范行为。总体来看,进一步下调利率需要平衡银行可持续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此外,也有市场人士警告,利率过快下降容易积累金融机构风险,而且在当前背景下,中美利差倒挂加剧对稳定汇率和吸引外资均不利。

人民币汇率也是重要考量因素,2023年以来中美利差持续倒挂,人民币汇率承压。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波动,美国政策利率一段时间内维持高位。目前中美利差仍在200个基点左右倒挂,利率调整也需要考虑对汇率的影响。

7 月 MLF 缩量平价续作,央行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插图1

MLF利率政策利率色彩将淡化

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未来可以考虑明确将央行短期操作利率之一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这一职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可以淡化政策利率色彩,逐步理顺由短期到长期的传导关系。”这意味着下一步政策利率体系将进行重大调整,在强化7天逆回购利率主要政策利率地位的同时,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将被淡化。

回顾MLF的历史,其最初是作为注入基础货币的工具而设立的,由于后来各方都将MLF视为LPR的风向标,其关注度大幅提升。

从近期实践看,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波动,政策利率引导效果较好。但作为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往往偏离同期市场利率走势。“对比同业存单,2020年以来,NCD利率在80%的交易日低于MLF,仅20%的交易日NCD高于MLF,平均NCD-MLF利差为-27bp。2020年二季度、2022年二季度、三季度以及2024年3月以来,NCD利率持续偏离MLF中枢。目前,1年期AAA-NCD利率在1.9%-2.0%之间运行,与MLF利差有所扩大。”温斌解释道。

此外,从与LPR的关联度来看,二者愈发不同步。《金融时报》记者发现,2021年12月,MLF利率保持不变,而1年期LPR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2022年8月,MLF利率下降了10个基点,而5年期以上LPR下降了15个基点;此外,2024年2月,MLF利率未变,但5年期以上LPR下降了25个基点。

“未来贷款市场基准利率(LPR)可能还会有所改进。”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的LPR报价与最优客户贷款利率存在一定偏差,未来需加强报价质量评估,降低偏差。也可考虑借鉴国际经验,采用与SOFR类似的短期市场利率作为浮动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这方面的改进有利于提高贷款基准利率的公平性,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