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它横空出世,在全球掀起AI大模型盛宴,迎来AI时代。
谷歌、特斯拉、昆仑万维、360、中科创达等国内外公司都开发了自己的大模型。
不过,最先受益于AI红利的还是算力板块,曾与合作的中机旭川、新易盛、上海电气、天富通信等公司均实现业绩增长。
雷军说,“只要站对了位置,猪都能飞”。
然而,获得中国移动大力支持、与华为有深度合作、且是唯一一家共建国家级实验室的国内最大智能语音公司科大讯飞却未能腾飞。
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6.50%-725.24%,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8.11%-64.41%。
而且这也不是讯飞利润第一次下滑,2021年以后,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连年下降。(公司每年都能拿到补贴,金额波动很大,所以我们主要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那么,科大讯飞业绩为何下滑?
很多人将原因归咎于研发,而研发费用的增加确实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由28.3亿元增长至34.81亿元,扣非净利润由9.79亿元减少至1.81亿元,基本吻合。
不过可以发现,该公司2019年至2021年的研发费用也有所增加,但其扣非净利润却从4.89亿元增加至9.79亿元。
所以归根结底,公司的毛利跟不上研发费用的增长,在营业成本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公司的收入增长已经变得缓慢。
2021年到2023年,科大讯飞营收仅从183.1亿元增长至196.5亿元,与前几年的增速差距巨大。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北方华创,它的研发费用这几年也大幅增加,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它10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
那么,到底是什么阻碍了科大讯飞的发展呢?
下游市场存在限制。
科大讯飞下游应用主要面向G端和B端客户,集中在教育、运营商、智慧城市等,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23年,教育产品及服务、开放平台、运营商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8.31%、20.04%、10.67%,是公司营收中最大的三大项目。
一方面,科大讯飞与中科大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智慧教育方面拥有数据和客户双重优势;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且运营商市场基本属于“垄断”行业,公司具有天然的进入壁垒。
但教育、运营商G端客户数量及市场规模有限,公司相应收入在2022年达到顶峰后,2023年开始下滑。
而且科大讯飞的优势也仅限于这些应用市场,如果科大讯飞想扩大业务范围,将面临激烈的竞争。
比如智能汽车,比亚迪、理想、蔚来都在开发自己的大车型,不需要科大讯飞Spark;红旗、东风、哪吒都用百度文心易言;而赛力斯、北汽蓝谷等都在和华为合作。
因此,科大讯飞有发挥的空间,但并不多。
2020年至2023年,公司智能汽车业务仅从3.23亿元增长至6.96亿元,三年不到4亿元的增长相对于公司近200亿元的营收规模而言犹如毛毛雨。
但公司开放平台业务增长潜力强劲,开放平台是与企业合作,打造各领域行业典范,营收将从2020年的19.2亿元增至2023年的39.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7%。
二是商业模式存在局限性。
前面我们说了,科大讯飞的客户主要是企业,但真正有巨大购买力的是十几亿的C端客户,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是《月之暗面》里的Kimi,而不是号称超越GPT-4的Spark 4.0。
但公司积极拓展C端业务,依然瞄准教育领域,生产学习机,2023年公司智能硬件营收达16.17亿元,同比增长22.35%,发展较快。
而且基于“科大讯飞Spark大模型”的智能硬件在“618”电商节期间销量同比增长70%。
那么,科大讯飞能够扭亏为盈吗?
一方面,研发投入减少。
开发大模型是一个成本高昂的过程,但Spark大模型的性能目前在国内乃至国际上是领先的,在多项评测中位居国内第一,很多能力媲美甚至超过GPT4-Turbo。
在国内,能与科大讯飞抗衡的也只有百度的文心易言,更难能可贵的是Spark大模型完全自主研发,还与华为合作建立了国内首个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训练的万卡算力平台“飞星一号”。
这也意味着公司不再需要在大型车型的研发上进行巨额投入,从而减轻利润端的压力。
一方面,盈利能力增强。
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增强,毛利率在2022年下滑至40.83%后,2023年呈现上升趋势,上升至42.66%。
2024年上半年,公司预计收入和毛利均增长15%-20%,且毛利增速高于收入增速,表明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大型模型正在更快地实施。
百度表示,“我们相信从下半年开始,大模型产业时代将会到来。”
从温馨一言的通话量来看也确实如此,2024年6月温馨大咖日均通话量突破5亿,环比增长150%。
同样,科大讯飞Spark在教育、运营商等G端客户具有优势,并正在持续推动与企业客户的落地,拓展开放平台业务。
目前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移动、交通银行、奇瑞汽车、一汽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等均为该公司大车型的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业绩表现不佳也有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的商业模式。
公司的教育业务和智慧城市业务主要面向学校、企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在项目建设上具有季节性,因此一季度营收相对较低,未来三季度现金回笼将有较大提升。
2024年上半年总销售回款约90亿元,较去年上半年增加14.9亿元,加之盈利能力增强等因素,公司有望扭亏为盈。
总体来看,科大讯飞是国内第一的大型模型开发商,虽然在下游应用和客户类型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但公司正在积极转型。
未来随着大模型应用加速以及公司基本面改善,业绩弹性将更大。
以上仅用于上市公司分析,不作为具体投资建议。
关注飞菁投研(id:),立即获取最有价值的《成长20:2024年最具成长潜力的20家公司》投资报告!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