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暂停融券业务、加强融券逆周期调节等,保护A股市场的政策信号比较强烈,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
文|程梦琪
编辑|杨秀红
受证监会转融通利好政策提振,7月11日A股、港股纷纷上涨。
A股方面,三大指数收涨,创业板指数领涨,截至收盘上涨2.06%,上证综指上涨1.06%,深证成指上涨1.99%。整体来看,上涨股票多于下跌股票,全市上涨股票近5000只,涨幅超过9%的股票超过100只。当日沪深股市成交额787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1095亿元。在此之前,上证综指曾一度跌至2900点附近。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收涨2.06%,恒生科技指数涨2.67%,沪深300指数涨1.93%,大盘成交额1003.8亿港元。
7月1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暂停融券业务的利好消息。
证监会发文称,为有效回应投资者关切,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在充分评估当前市场形势后,证监会依法批准中国证券金融公司自2024年7月11日起暂停证券出借业务,进一步加强证券出借逆周期监管。存续的证券出借合同可以展期,但须在9月30日前完成交割。
在暂停证券借贷业务的同时,证监会还提高了证券借贷保证金标准。证监会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证券借贷业务保证金比例由不低于80%提高至100%,将参与证券借贷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保证金比例由不低于100%提高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实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证监会加强程序化交易监管、暂停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融券业务等举措释放出强烈的保护A股市场的政策信号,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而融券业务暂停、融券保证金比例全面上调等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振市场人气。
对于A股未来走势,有私募分析师表示,“上证综指很难跌破2900点,乐观预计能涨至3200点,未来或将窄幅震荡。”
除了券商借贷政策暂停,市场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抱有期待。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财经》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对资本市场有利。但利好要变成现实还需要时间,大家要有耐心。
暂停证券借贷将限制卖空行为
本质上,融券业务和证券借贷业务对市场的影响是中性的。中信证券研究部表示,在市场波动的背景下,投资者对“券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限售股借贷”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质疑的原因在于,融券业务的券源稀缺,公众投资者难以获得券源,而量化私募可以更方便地借出证券并实行“T+0”交易,造成系统性不公平;其次,战略投资者借出限售股时,是否存在“自卖自买”、联合做空等利益输送漏洞,引发投资者担忧。因此,证监会此前禁止融券“T+0”和限售股借贷,是对投资者担忧的及时回应。
华创证券金融行业研究主管徐康认为,暂停融券业务、整体提高融券保证金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振市场人气。今年以来,市场融券余额由716亿元降至318亿元。数量方面,暂停融券业务将只剩下券商自有券源和场外券源。这两类券源规模都不大,供需不均衡可能带来融券成本上升;由于保证金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多空策略综合收益降低。
不过徐康认为,多空策略的缩量对市场整体影响不大。考虑到今年以来市场景气度变化和市场整体策略结构,预计灵活套期保值和股票多空规模合计在500亿元左右。如果时间充裕,监管层不直接叫停融券政策,对市场整体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另外,受过去券商影响,多空策略出现频率并不高,融券暂停或将使多空策略转为市场中性策略,资金可能仍会继续入市,预计不会对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融券成本的提高,使得做空成本上升,做空成本的上升会降低市场做空的动力,市场看到监管部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有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同时这也会降低市场的恐慌心理,防止过度向下波动,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增强上行动力。”中金财富ETF50经理孙利全表示。
灰色资产董事长张克兴也认为,暂停融券业务、提高融券保证金对整个市场都是重大利好,这一举措也大大限制了做空资金的增持。
部分私募调整产品结构
暂停融券业务、提高融券保证金标准,对私募行业会带来什么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融券新规对多空策略影响较大,也会增加券商自建券源的成本。今年还会有一系列动作,比如利率互换场外融券业务、质押品转换比例等,这些都会对整个产品的资金使用效率产生影响。
受融券保证金比例上调影响,新成立的“十亿量化私募基金”盘松资产将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盘松宣布,自2024年7月22日起,盘松“多空对冲”产品系列结构将调整为90%股票多头、50%即时证券空头+40%股指期货,此前为95%股票多头、65%个股融券空头、30%股指期货对冲。
盘松已成立7只“多空对冲”产品,其中“多空对冲”1号是盘松主打产品。私募排行榜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该产品单位净值为1.375元,今年迄今收益率18.48%,2023年1月9日成立至今收益率37.5%。
盘松“多空对冲”产品的空头股票保证金借贷利率此前为65%,今年7月22日之后下调为50%,这个调整比例大吗?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盘松主打产品短线股票融资融券下调幅度不算太大,需要做一些约束,实现整体风格和规模的对冲,融资融券对冲转为半额股指期货对冲,工具有所变化,但整体规模没有变化,符合预期。
融券规模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8月起,证监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融券及证券借贷业务的监管,包括限制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等。
早在今年1月29日,证监会就要求全面暂停限售股借贷业务。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在“切实防范规避减持”规定中提到,大股东、董事、高管不得参与以公司股票为标的的衍生品交易,不得转让、借贷限售股,禁止股东融资卖出限售股,防止利用“工具”规避减持。3月18日,转让、融资交易由“T+0”改为“T+1”。
随着一系列监管措施落地,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券卖出和融券卖出规模分别下降64%和75%,融券卖出规模约占A股市值的0.05%,每日融券卖出占A股成交额的比重由0.7%下降至0.2%。
中国证监会表示,融资融券是资本市场重要基础制度之一,对平抑非理性波动、促进多空平衡和价格发现、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基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和集中监管的实际需要,于2013年左右建立了回购制度,一方面为融资融券业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源和证券,另一方面也为监管部门掌握业务发展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及时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提供了手段。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始终把维护制度公正、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放在突出位置,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加强日常监管和逆周期调节,严厉打击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
(《财经》记者郭楠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