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企业扎堆 IPO,聚合平台崛起能否助力二线企业与滴滴一战?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不久的将来,网约车公司将陆续瞄准资本市场。

不少网约车公司营收逐年增长的同时,却依然面临亏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网约车属于“重度”模式,高成本限制了相关公司的盈利能力。比如曹操出行2023年毛利率首次转正,但也仅有5.8%。如今,网约车的故事已经不再好讲,能否说服资本市场仍是一个未知数。

但近年来,高德、美团等聚合平台成为二三线网约车公司的福音。以曹操出行为例,其来自聚合平台订单的GTV(总交易额)占总GTV的70%以上,2023年为此支付的佣金同比增长超过100%。

这或许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近期曹操、T3、如骑等二线网约车公司纷纷上市——随着聚合平台的崛起,它们终于拥有了与滴滴竞争的实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立腾表示,聚合平台更像是公域流量,通过算法分发订单。这无法保证曹操出行有持续稳定的订单来源。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聚合平台的流量很可能减少甚至中断。因此,曹操出行需要在与聚合平台的合作中保持警惕,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将聚合平台的公域流量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私域流量。

毛利率5.8%的“苦差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曹操出行在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总交易额方面均位列中国前三大网约车平台之列。虽然国内网约车行业已经存在十多年,但整个行业仍在亏损中挣扎,曹操出行也不例外。

招股书显示,曹操出行2021年、2022年、2023年营收分别为71.53亿元、76.30亿元、106.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4%、6.7%、39.8%。尽管营收增幅可观,但公司亏损分别为30.07亿元、20.07亿元、19.81亿元,调整后亏损分别为29.59亿元、16.52亿元、9.66亿元。好在从趋势上看,亏损在逐年收窄。

一方面,网约车市场“混战”,为吸引和留住用户和司机,多家平台不断投入营销、补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台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拥有自有车队的曹操出行车型“重量较重”,需要的维护和折旧成本也更高。

从部分用户的日常反馈来看,曹操出行的专车服务口碑良好,定制车规模也是国内最大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截至2023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的定制车车队规模约为3.1万辆。

重卡模式成本高,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2021年、2022年曹操出行毛利率分别为-24.4%、-4.4%,2023年毛利率终于转正,但也只有5.8%,相比之下,拼车业务模式的毛利率可达80%左右。

同时,招股书还提到,“公司主要通过债务工具和股东出资为业务扩张和不断增长的定制车辆车队提供资金”。截至各期末,曹操出行总借款分别约为38亿元、56亿元、75亿元,而截至今年2月底,则再次上升至79.69亿元。

截至今年2月底,曹操出行有约52亿元债务需在一年内偿还,占总债务约65%。招股书还披露,曹操出行有三笔银行贷款分别于2024年11月、2024年12月、2025年4月到期。根据披露的金额、贷款期限、年利率,需偿还的本息总额约为7.25亿元。但截至2023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83亿元。重仓模式下,似乎其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

聚合平台是一把“双刃剑”

对于2023年毛利率实现正增长,曹操出行表示,部分原因得益于其定制化的用车策略和全方位的用车服务解决方案,降低了购车或租赁、能源供应和用车服务的成本。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与聚合平台的合作,减少了其推广、广告和客户推荐补贴相关的成本。招股说明书显示,曹操出行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将从2022年的8.4%降至2023年的7.8%,总获客成本占比将从2021年的23.6%降至2023年的18.1%。

此外,与聚合平台的合作也推动了曹操出行的订单量。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通过聚合平台完成的在线叫车订单比例从 2018 年的 3.5% 增加到 2023 年的 30.0%,预计到 2028 年将进一步增加到 49.0%。

具体到曹操出行,其在2023年大幅加大与聚合平台的合作,曹操出行2021年、2022年、2023年订单量分别为3.7亿、3.83亿、4.84亿,同时同期曹操出行来自聚合平台订单的GTV分别为39亿元、44亿元、89亿元,占同期GTV的比重分别为43.8%、49.9%、73.2%,曹操出行预计聚合平台促成的订单量还将持续增加。

但这样的改变也是有代价的。随着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增加,自有平台的订单减少,其推广、广告和客户推荐补贴将从2022年的2.61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1.15亿元,同比下降56.1%。与之相对应,其销售和营销费用将从2022年的6.39亿元增加30.8%至2023年的8.36亿元,主要由于来自聚合平台的佣金增加了107.4%,从2022年的3.22亿元增加至2023年的6.67亿元。

除了被聚合平台收取佣金外,订单量也会受到限制,这意味着在合作关系中,曹操旅行是相对弱势的一方,一旦合作中断,必然会影响其订单量。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立腾表示,聚合平台更像是公域流量,通过算法分发订单。这无法保证曹操出行有持续稳定的订单来源。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聚合平台的流量很可能减少甚至中断。因此,曹操出行在与聚合平台的合作中需要保持警惕,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尽可能将聚合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为自己的私域流量。

曹操的新旅行目的地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达到7.5万亿元,而2019年为7.2万亿元,且仍在增长。

但在市场份额上,曹操出行并不占优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期内曹操出行已位居中国网约车总交易额前三名,而排名第一的公司(相信是滴滴)以2023年的GTV计算,市场份额为75.5%,而市场前五名玩家占据了90.6%的市场份额。换言之,曹操出行等四家公司将分享剩余的15%的市场份额。

从市场份额分布来看,这种“一超多强”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打破,而进入资本市场的行业参与者也急需讲述新的故事。

除了出行服务,曹操出行的收入结构还包括车辆租赁和销售用于出行运营的车辆。背靠吉利的曹操出行涉足汽车制造和销售,当时有观点认为,曹操负责产品定义,吉利负责车辆开发,看似双赢。

“树大招风”这句话和近几年市场规模的增长,让曹操出行在网约车业务之外有了新的想象空间,但从近期的表现来看,这种想象还未真正得到发挥。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曹操出行汽车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0.7%、0.4%、1.1%。忽略2022年的影响,汽车销售对总收入的贡献有所提升。

不过,据太平洋汽车数据显示,曹操60在2023年6、7月销量均突破3500台,但随后7个月维持月销300至600台,最近3个月才重回千台水平。单从销量走势来看,未来车辆销量对营收的贡献仍将有限。

网约车企业扎堆 IPO,聚合平台崛起能否助力二线企业与滴滴一战?插图

曹操60近一年销量走势

随着自动驾驶近年来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曹操出行等网约车公司也纷纷押注自动驾驶。

曹操出行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将利用部分募集资金投入自动驾驶,未来与吉利集团合作部署前装量产L4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并与商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计划。

从目前的情况看,该领域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于曹操出行而言,进入资本市场仅仅是一个起点,在说服资本市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