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信永丰基金明星经理范妍或离职业内人士否认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日,一则元鑫永丰基金明星经理范岩可能辞职的消息在业内迅速传开。 作为撑起元鑫永丰管理规模一半的“维权女士”,范燕的举动引发了业界对其背后原因的猜测,也牵动了很多在去留之间摇摆不定的基督徒的心灵。

3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元鑫永丰基金证实相关传闻。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尚未收到相关通知。(范燕)目前工作正常。”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从上海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处获悉,范燕可能跳槽。 公司目前尚未收到范燕任职的消息。

截至发稿,范燕在中国基金会协会登记的就业身份仍显示其就职于源鑫永丰基金。 3月4日,原鑫永峰还发布了范燕的最新市场观点——在回顾了前一周整体市场表现后,她表示对后续市场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市场流动性应该已经明显缓解,所以不用太担心。” 范岩表示,“后续仍将观察消费电子、汽车等降价后的实际销售和出口数据,以及春节后的实际复工开工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范岩拥有复旦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渤海财险、安邦资产、嘉嘉资产等机构。 2014年,范岩加入源信永丰基金,现任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

截至2023年底,范燕旗下管理基金8只,最新管理规模达170.09亿元。 除一只混合债券基金外,其余均为股票型产品。 可以说,她是公募行业中少有的主动股权百亿级女性基金经理。 一。

明星基金经理

范岩的选股风格偏向大盘成长。 她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力作《元心永丰尊享寿险》自2015年10月以来最新规模达46.55亿元,任期回报率高达184.67%。

近三个月来,元鑫永丰保费收益率有所下降,落后轨道30%,降幅达2.93%。 但综合来看,显着的抗回撤能力仍然是范燕产品的一个特点。 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基金最大回撤排名已达54/555。 即使在2023年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元鑫永丰保费仍实现了0.36%的正回报,相比基准和沪深300分别实现了9.07%和11.74%的超额回报。 范岩当年的整体管理规模也较2022年底的159亿元实现了逆市小幅增长。

如今,面对可能的人事变动,对于投资者来说,范燕的个人IP似乎明显大于公司层面的品牌号召力。 在一些社区平台上,不少近期听到辞职传闻的基督徒表示:“如果基金经理想辞职,只能赎回基金。”

元鑫永丰基金是厦门国际信托持股51%的“信托系”公募基金。 公司成立于2014年,截至2023年底非货运管理规模为351.52亿元。

以此计算,范岩的个人管理规模占公司非商品管理规模的48%以上。 可见,元鑫华丰基金对单一明星基金经理的依赖度很高。

骄人的投资业绩一直是资产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随着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加剧,与公募龙头逐渐进入“去明星化”阶段不同,我们可以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构建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让投资研究能力融入综合人才梯队。 中小基金公司摆脱对“明星个人”的依赖尚需时日。 少数核心人才仍然承载着整个公司“突围”的活力和雄心。

谈到留住投研人才,一位中型公募基金市场人士告诉记者,权责合理的短期业绩激励约束计划,以及长期的晋升空间、股权激励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公共机构在投资研究中可以保留的因素。 人才的通用解决方案。 但更重要的是,基金经理应该能够感受到与公司理念的契合感和归属感,这不​​仅包括文化价值观的一致性,还包括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即“能够集中精力”在他们的工作中“做最重要和最喜欢的事情。”

“大型公募基金甚至可能有能力为特定客户分配路演给专门的团队。相比之下,规模较小的公司会要求基金经理在很多事情上更加‘亲力亲为’,但我们也会小心避免给予某基金经理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投研工作压力都太大了。”上述人士举例说,过去一年,他的公司以ETF产品为首,尝试了更多的“新旧”。已发行和新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共同管理模式,旨在减轻基金管理人的负担。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最厉害的前十位基金经理,你知道吗?

全国级别的50人 象陈光明 林园 但斌 赵丹阳 杨东 傅鹏博 丘栋荣 冯柳 邱国鹭 朱少醒 有运作几百亿的能力 独当一面的大将决断 走正道的智慧不把自己送进监狱 流派领军人 大资金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