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创新药临床价值凸显驱动收入增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4月17日晚间,恒瑞医药发布2023年业绩报告。 去年,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同比增长7.2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 扣除上市公司股东的非净利润41.41亿元,同比增长21.4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76.44亿元,同比增长504.12%。 公司业绩稳步回升。

报告分析,随着恒瑞医药的创新成果不断获批,创新药的临床价值更加凸显,带动营收增长。 2023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106.37亿元(含税,不含外部许可收入)。 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产品降价、准入困难等因素,但仍实现了22.1%的同比增长。 此外,报告期内,恒瑞医药累计研发投入61.5亿元,销售费用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34%。 公司还公布了年度分红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加上回购,合计分红超过21亿元。

某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生命健康行业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 公开数据显示,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将恢复到5%以上。 大幅降价后,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新产品的推出。 大量的新产品,特别是1.1类新药,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研发投入已突破1000亿,这表明生物经济时代正式到来。

“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创新药企需要灵活应对,包括积极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强化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治理水平等。同时,还需要坚持科学道德原则,确保他们的产品对患者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上述分析师表示。

长江证券也分析称,恒瑞医药转型阵痛已过,集采影响即将结束,医保降价压力逐步释放,创新产品不断变现,带动业绩步入上升通道,未来还会有很多重大产品在研。 长期增长动力,未来增长可期。

创新驱动成为关键

财报数据显示,恒瑞医药2023年研发投入合计61.5亿元。报告期内,恒瑞拥有3个一类创新药(阿德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康唑)和4个二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康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已获批上市。 截至目前,公司已获批16个一类新药、4个二类新药在中国上市; 报告期内,5个新适应症获批上市,其中包括卡瑞利珠单抗的第九个适应症和阿帕替尼的第三个适应症。

报告期内,恒瑞有12个临床项目进入三期,35个临床项目进入二期,30个临床项目进入一期。公司正在临床开发的自主创新产品超过90个,临床试验近300个。中国。 向外扩展。

在披露2023年财报的同时,恒瑞医药还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 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恒瑞医药实现营业收入59.9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非净利润14.40亿元。 ,分别增长9.20%、10.48%和10.48%。 18.06%。 在去年的基础上,公司业绩继续稳步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增长486.35%。 公司表示,这是由于报告期内收入增加以及客户货款回款加快,以及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所致。 此外,恒瑞医药2024年一季度研发费用将达12.20亿元,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加速。

麦肯锡分析指出,近年来本土创新逐渐进入商业化阶段,对中国创新生物医药市场​​的贡献将不断加大。 一方面,本土研发管线资产数量快速增长,涵盖多种药物类型和治疗领域。 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每年提交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超过500个。2018年至2022年,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提交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数量年增长率达到23%;

恒瑞医药

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创新已进入商业化阶段。 国内获批的创新药中,本土创新的数量和比例不断增长。 2018年,中国本土创新药占当年批准创新药的16%。 %,但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土创新药占当年获批创新药的比例已上升至49%。 本土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 2018年以来,已有100个中国本土创新药在国内获批上市。 2022年,中国本土十大创新药销售收入将达到20亿美元(含境内外市场收入)。

“目前,很多企业通常更注重研发,可能缺乏足够的商业化经验。以恒瑞医药为代表的商业化团队和策略更强大,一旦进入商业化阶段,龙头企业也将带来更强烈的商业化机会。”市场竞争,鼓励企业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对于恒瑞医药来说,集中采购和全国谈判仍将持续。 随着降价的趋势,药企在谈判和投标时将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在集中采购和国家谈判之前,目前推荐的方向是结算、控制成本,坚决逐步降低仿制药比例。

海外BD布局仍是重点

除了创新投入,国际化布局也成为本土创新药企的重要课题。

2023年,恒瑞也按下了BD加速键。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恒瑞医药共达成授权合作项目5个,交易总金额超过40亿美元,涉及创新药包括PARP1抑制剂HRS-1167、-18.2 ADC药物SHR-A1904 ,EZH2抑制剂、TSLP单克隆抗体SHR-1905、TKI吡咯替尼、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用于治疗肝细胞癌适应症。 其中,公司向德国默克公司独家授权创新抗癌药物HRS-1167和SHR-A1904。 交易总价值可超过14亿欧元。 这也是恒瑞首次与全球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合作。 目前,恒瑞已获得10个创新药海外授权。

2024年一季报还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收到默克公司外部许可预付款1.6亿欧元。 相关履约义务尚未完成,相关收入尚未确认。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相关专利和技术尚未交付,尚未满足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条件。 许可收入的确认时间与收取时间存在差异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当前,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正处于走出去的关键时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国医保药品价格谈判能够成功实施,中国创新药企出海的难度将明显加大。 由于目前美国医保谈判的方向仍然是其联邦医保项目中成本较高的大药,源头创新、差异化创新、多维度创新也是稳定国际化路线的关键我国创新药的发展,避免恶性竞争。 王之道。

在走“海外”道路的同时,中国生物科技企业产品的对外许可交易以及企业收购近期也受到高度关注,且此类交易在过去12个月中加速增长。 2023年,共有39个中国本土创新产品获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交易。 这一数字的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体现了中国本土创新速度的加快和临床价值竞争力的增强,并得到了更多跨国药企的认可。

谈到国际合作,麦肯锡全球高级合伙人王进近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没有资金、人才的生物科技企业来说,BD并不是最后的选择。建立自己的商业团队。 对于生物科技公司来说,BD合作是公司主要发展模式之一。

“我们研究了全球1000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203家已经商业化产品(其余797家公司的产品仍处于临床前或临床开发阶段)。对于这203家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只有67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化团队(其中24家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地区建立了团队),其余136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外部许可交易将产品商业化。”对于生物科技公司来说,建立自己的商业团队和生产基地并不是默认的选择,因为产品组合规模和经验的限制,建立自己的商业营销和生产基地。生产能力可能是效率较低的选择。

但需要明确的是,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规划,区分被动国际化和主动国际化。 不能因为国内遭遇资本寒冬就被迫“出海”,但必须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以及“出海”前的运营能力。 虽然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才能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但中国市场仍然是中国药企的根基。 此外,虽然很多药品在美国获批后才在其他地区获批上市,导致药企纷纷前往美国“出海”,但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欠发达地区,还很有限。 别小看,需要提前做好战略部署。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