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下跌的根源完全不是外围市场拖累,原因是什么?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本轮广泛持续的大幅下跌,恰恰发生在外界普遍上涨、我国积极掌控看空舆论的背景下。 也就是说,市场已经用刚性的事实证明,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根本不是利空舆论。 拖累市场的并不是外部市场。 什么原因?

外部环境分析:

一、欧美加息因素

欧美连续十余次加息后,国际资金成本快速上升。 美元无风险利率已超过5%,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超过4%。 理论上这将对主要国际货币的资金成本造成直接压力。 这导致国际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下降。 然而,这只是一个理论。 即使股市因欧美加息而下跌,从资金成本的金融原理来看,全球影响应该是一样的。 但事实上,欧洲、美国、印度、台湾、日本的股市都会以完全相同的国际货币利率上涨。 相反,还在持续上涨。 因此,欧美加息本身作为经济因素,会对我国股市产生影响,但并不是单独下跌的直接因素。

2、战争和地缘政治因素

观察上证综指我们可以发现,我国股市的峰值区域恰好是在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前后。当时我国股市一路下跌,再也没有回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 相反,欧美、印度、台湾、日本股市在此期间稳步上涨,走上了历史上罕见的共振式牛市。

通过比较,我们至少可以得出结论,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对我国股市的负面影响比其他国家更大。

与此同时,2023年下半年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后,以色列发起反击,迄今为止至少在两个方面对经济产生了影响。 一是苏伊士运河欧洲海运价格持续上涨,直接增加了我国出口的运输成本; 其次,中东产油国的油价在下跌过程中,因该地区的战争而突然再次抬高,从而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核心。 原材料成本。 哈马斯恐怖袭击虽然远离我国,但在物流、原材料成本等方面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持续的负面影响,加大了我国经济和股市复苏的压力。

可见,就经济表现而言,2022年以来拖累我国最大的外部因素是俄罗斯和哈马斯发动的战争和恐怖袭击。 逻辑是什么?

一方面,在俄罗斯发动侵略之前,随着我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崛起并逐渐开始向产业链高端拓展,欧美研发优势领域已经开始感受到来自我国的竞争压力。国家,欧美政界中的右翼保守势力也开始扩张。 赖跃靠“中国威胁论”拉选票。 但由于欧美国家的社会结构是小政府大社会,民众在独立思想上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平时,它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分散的结构。 此外,欧洲和美国是市场经济的发源地。 因此,受益于廉价商品的欧美民众一开始并没有形成反击本国政客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共识。 遏制中国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发展的法案是非常困难的。 困难的是,当时的欧美议会一致通过,这给了中国企业喘息的机会。 然而,俄罗斯和哈马斯的暴力犯罪活动直接打破了欧美社会的心理平静,导致欧美普通民众的警惕性迅速提高。 早已习惯了对抗和争论的左派和右派,面对俄罗斯战争,迅速形成了遏制中国的阴谋。 统一战线和“双瑞士”的预警,加速了欧美封锁中国技术和资本的心理防御机制的民意基础。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一些搁浅的遏制中国法案在欧美议会获得通过。 。 这种经济和政治的双重需要,就是俄罗斯发动战争,而我们的股市却付出最大代价的原因。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并非以军品出口为主,而是高度依赖民品出口,这就需要稳定、安全的国际经济秩序。 俄罗斯哈马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恐怖袭击,恰恰损害了二战后经济的长期发展。 稳定安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及其和平惯性使消费迅速放缓。 加之国际外交和舆论公关管理的滞后,我国在国际心目中的中立定位发生倾斜,国际投资合作和商品出口的形象和客户出现倾斜。 声誉引发了莫名的麻烦,而油价和运输成本的上涨则直接增加了我国制造企业的出口成本。

因此,我国股市下跌的外部因素主要是俄罗斯哈马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恐怖袭击,帮助欧美右翼势力在内部政治竞争中遏制中国,推动《遏制中国法案》在欧美议会通过。

内部环境分析:

1.功率阶因素

从全球政治角度来看,2024年是全球集中选举之年。 阿根廷总统米莱正式就职,台湾实现稳定过渡,美国共和党初选开始。 一切都在按照既定的预期程序稳步进行。 世界也期待我国权力秩序的和平与稳定。

从我国经济和股市来看,权力秩序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制衡更具现实意义。 任何上市公司从形成到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都需要防止权力秩序的无序扩张,需要谨慎、负责任的监管权力组合。 我国的市场实际上在持续改善。 监管应该适应现实,而不是相反。

以科创板为例。 该板股票大部分是注册制后上市,对于客观评价和总结我国注册制改革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上证50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的1000点为基础,在2024年2月2日收于673.41点,整整四年后。 也就是说,目前科创板运营企业共有563家。 整整四年后,综合收益率为-32.66%。 总体来看,整个科创板整整四年的平均回报不仅全军覆没,而且指数损失巨大。

BSE 50指数以2022年4月29日1000点为基础,经过21个月的运行,于2024年2月2日收于773.38点。 综合回报率为-22.66%。 总体来看,目前北方证券243家公司的平均回报率也出现了巨大的指数损失。

创业板1333家公司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2024年2月2日的创业板指数已经回落到2014年2月2日的点位,整整十年前。

也就是说,从整体平均水平来看,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共有2139家公司,整整十年没有为股东创造任何收益。 公司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平均损失。 整整十年的忙碌带来了负面影响。 总账只是将很多人的消费资金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 它如何从根本上有益于经济? 能够做得好的公司并不需要上市才能做得好。 那些只能通过上市才能生存的企业已经摧毁了宝贵的消费潜力。 表现如此糟糕的注册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它所宣传的先进优势。 难道我们不应该负责吗? 总结改进?

以具体个股为例,格力宝(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宝)于2023年2月8日挂牌上市,发行价30.85元,融资高达37.4951亿元。 但上市后一年,公司净利润从2.65元迅速增长。 2023年第三季度1亿元大幅下跌至-1.75亿元,股价从41.88元持续下跌至11.16元。

从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的整体指数表现来看,格雷博的情况并非孤例。 新上市中小盘股的整体回报甚至没有达到持平的基本要求。 加强监管和注册制改革后发行的上市公司整体市场表现与之前发行的公司相比并没有任何改善。 相反,还有浙江国祥被质疑同资产二次上市的尴尬。

面对全国股东长期付出如此巨大代价造成的系统性损失,我们是否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反思和总结注册制改革的成功与失败?检查是否有遗漏并填补空白? 如果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总结改进,而不是指责投资者。 至少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不能说登记制改革不是失败。

那么半生不熟的登记制度为何会导致消化不良的失败呢? 首先必须肯定注册制是先进的市场化发行制度。 其次,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登记制度的成功需要条件的支撑。 注册系统就像咸水鱼。 如果强行将咸水鱼放入淡水中,它们将无法生存。 无论你如何让浴缸和氧气看起来一模一样,都是无济于事的。 因此,注册制的实施必须因地制宜,符合中国市场的实际。 不得不承认,目前看来,注册制全面推行的很多基础配套条件和制度还不够成熟。 他们太过仓促、粗制滥造,没有适应国外的理念,导致了目前市场严重消化不良,持续下滑、排队上市。 金钱共存的不寻常景象。 什么原因?

(一)登记制度的成功需要成熟有效的市场经济。

上市前,我国上市公司从孵化之初就在各开发区依靠各方面行政力量的“关怀”和“引导”。 为了完成上市融资的履约,地方政府在上市前提供金融、税务、信贷等全方位“帮助”。 普通企业在各种“会议”的鼓励下,可能会心照不宣地提高信贷杠杆,大规模扩大生产,以满足当地GDP和财务报表扩张的需要,从而人为地拉动增长。 这种依靠政策快速养肥的企业,是通过当地政府的大力发力。 被包装成“救命稻草”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推向市场收钱,然后将巨额债务转移到股市。 业绩迅速发生变化,股价暴跌。 这种不负责任的上市套路,本质上是通过制售假货洗钱,利用公司上市“做项目”,违反市场规则。 在这种“精心”照顾下的企业家缺乏真正的市场训练和商业意识,其行为是扭曲的、非市场的,一旦经济形势出现波动就会暴露出来。 这种行政干预不仅会人为地制造出大量不必要的低质量企业上市,甚至会导致一些行业普遍存在恶性竞争,比如我国太阳能内部的恶性价格战以及锂电池材料企业。 这正是企业家所习惯的行政干预。 市场行为扭曲,肆意借贷和投资导致产能过度扩张。

上市时,企业定价也需要有成熟有效的市场,这样定价才不会普遍偏高。 从目前我国股市新股上市后整体平均全球亏损情况来看,负责任的市场定价有效性尚未形成。

(二)登记制度的成功需要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和法律保障。 股权的基础是契约。 合同权利不能带回家自己保管。 在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股东权利需要完全依赖于外部监督和司法保护。 否则,股东价值就会像一个千疮百孔的容器。 公司治理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太多的漏洞,都可能被悄悄偷走。 然而,即使我国上市公司退市后,股东也很难依法获得赔偿。 康得新公司甚至退市后五年没有任何补偿,其重组也长期拖延,原大股东也长期搁置。 没有做出任何判决,而最有价值的碳纤维资产却被掠夺一空。

(3)注册成功需要公平的权力秩序。 无序扩张或无监督的野蛮权力,会导致监管过度偏向盈利性融资而忽视对投资者的保护。 无论上市公司的孵化、发展、上市、治理、投资者保护、交易制度、监管责任等,都需要公平的权力秩序,保证上市公司整个周期的公开、公平、公正。 公正的权力秩序需要权力秩序的全面现代化和平等力量的制衡才能实现。

2、债务因素

全社会债务规模也与股市融资压力和股市涨跌直接相关。 之前的文章《》已经分析了我国当前详细的宏观债务结构。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我国宏观债务状况为:

居民部门债务:77.46万亿元;

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204.36万亿元(其中城投债57.87万亿元);

中央政府债务:26.19万亿元;

地方政府债务:36.83万亿元;

“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债务总额345万亿元;

2018年以后,地方政府和居民负债率快速上升,地方政府债务最终不得不社会化。 这也是当前地方政府急于通过股市融资转移债务、IPO增多且难以减少的原因。

综上所述,股市下跌是内外因素的共振,需要内外兼修。 目前的下滑是因为注册制改革在融资方面只是选择性地与国际接轨,而投资者保护、权力秩序、市场经济、行政法治等方面相对落后。 就像一座只连接一车道的跨海大桥,有利益。 有些人急于去做,而那些没有好处的人则拖延去做。 融资数量逐一推进,但融资质量和股东权益无人关心。

简而言之,淡水不能养咸水鱼。 注册系统就像一架飞机。 你不能只有一个你喜欢的部分。 如果要整合的话,就必须引进一整套。 否则,再好的零件加上一堆粗制滥造的配件,也难免充满失败。 甚至危害公共安全,谁来负责? 关键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端正态度,把市场经济、股东权利、权力秩序与国际文明全方位接轨。 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和公平交易都取决于现代文明的权力秩序,否则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变异。 哪怕是名义上的注册制,也需要一份公平的权力令,督促监管机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负责任地及时做出调整和完善。 否则,很容易选择性地偏向利益驱动的融资。 无论有多少股东,都无法承受不负责任、无序扩张的后果。

公众号文章纯属学术思想和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不构成任何买卖建议。 我们希望提供一些启示,求真务实,推动政策完善,推动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早日复苏,减少股东损失。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