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保险销售宣传“炒停售”储蓄型保险受投资者青睐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炒作、停售”再现

记者调研发现,增量型终身寿险和分红型保险受到理财经理和保险代理人的推荐。 “目前增量终身寿险的预定利率为3.0%,复利逐步提高,从长期来看,利率比较有优势,可以提前锁定收益。近期已有不少客户前来询问。” 某大型国有银行北京分行的财务经理告诉记者。

分红保险也越来越受欢迎。 据保险代理人李女士介绍:“分红保险的利率分为‘保证+浮动’两部分。目前大部分分红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为2.5%,浮动利率则根据根据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整体利率可以达到4%。” 北京另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分行的财务经理告诉记者,该行近期销售的一款一次性缴费分红保险产品额度已售罄。

记者注意到,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不少保险代理人的朋友圈也活跃起来,借机推销保险产品。 但一些“炒作、停售”的宣传,极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 有保险代理人打出广告称“3.0%复利产品即将下架,再犹豫就上2.5%”。 “我现在就提醒你锁定3%,如果你拖两天,我只会提醒你锁定2.5%。” “3.0%的复利将终身增加。” 寿险即将全面退市”等等。

多位保险代理人告诉记者,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降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 不过,当记者进一步询问3.0%增量预定利率终身寿险产品近期是否下架、何时下架时,不少保险代理人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该产品下架的具体通知。被从货架上移除。

监管禁止

“炒作、停售”并不是近期出现的新现象。 去年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发生变化时,不少保险代理人在社交平台上发布预定利率即将下调的相关内容,呼吁消费者抓紧购买。

保险大全产品图片_保险大全产品有哪些_保险产品大全

为何“炒作、停售”频频出现? 促进保险产品销售是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拍拍网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帆表示,“炒、停售”可以制造紧迫感,起到促单作用。

但监管却明确禁止“炒作、停售”行为。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去年9月发布的《保险销售行为管理办法》指出,保险公司发布停止销售或者调整某种保险产品价格的公告前,保险销售人员不得在保险销售过程中向他人主张某种保险产品即将停产或者价格即将调整。 原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销售误导行为认定指引》明确规定,人身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以及办理保险销售业务的人员不得以不符合法律规定为由推销保险产品。在个人保险业务活动期间即将终止。 ,这种欺骗行为并没有真正停止销售。

记者梳理发现,已有部分保险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因“炒作、暂停销售”被罚款的案例。 例如,2022年12月,原银保监会晋中监管局披露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百年人寿晋中中心支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将保险概念与银行存款概念混淆,并使用保险产品。 以即将停售为由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的,将被处以罚款。

理性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在存款利率较低的背景下,人身保险产品更具优势,将继续受到市场青睐,有望催化客户保险需求。

在预定利率方面,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还有下调空间。 东吴证券分析师胡翔表示,如果LPR(特别是5年期LPR)持续下调,可能会给期限以上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留下空间。 2024年1年。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警惕“炒作、停售”行为,在充分了解保险产品后理性购买。

杨帆表示,投资者在购买保险产品前,应明确自己的需求,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产品。 同时,还应比较不同保险公司产品在利率、保障范围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在决定购买保险产品时,请仔细阅读保险合同中的条款,以避免日后发生争议或误解。

相关推荐

保险业2023年十大关键词(副题)

编者按 2023年,对保险业而言既是充满机遇的一年,也是挑战重重的一年。叠加多项强监管新规、新会计准则实施,保险业在规范与重塑中前行,长期主义、穿越周期成为高频词汇。1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