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发现,居民利用长期理财补充养老金的比例持续大幅上升,从2021年的10%、2022年的26%上升到今年的45%。 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达到58%。 然而,对产品缺乏了解、缺乏产品吸引力是个人养老产品推广的最大障碍。 对此,《报告》提出,一方面,个人需要提高金融素养,加深对养老金相关事项的了解,尽早开始养老金计划的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市场还需要增加养老金规划服务、买方投资咨询服务、养老金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以满足居民多样化、个体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报告》还从配置、产品选择、长期投资行为三个方面分析了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特征。 从配置来看,居民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整体下降,保险配置占比稳步上升。 《报告》认为,财富管理行业要适应不同周期居民风险偏好的不同特点,提供更符合居民需求的跨品类产品。 配置服务,推荐相关政策并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产品选择上,居民更加理性,对成本更加敏感。 居民对基金公司品牌和明星基金经理的关注倾向明显减弱,历史收益仍然是投资者购买基金时最重要的因素。 从长期投资行为来看,居民对金融产品的持有期限不同,部分受访者对投资损失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报告》表示,这表明,在经历了市场波动和理财机构的持续陪伴后,部分居民对长期投资理念的接受度更高,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波动。
此外,《报告》发现,尝试过专业投资顾问服务的人群比例从去年的21%上升到今年的27%,居民对专业投资顾问服务的信任逐步建立。 投资者没有尝试过基金投资咨询的最大原因是对新兴行业不了解,持谨慎态度。 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可投资资产较少,没有必要使用投资咨询服务。 《报告》认为,专业投资顾问业务应立足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能力。
论坛上,高金融教授吴飞表示,《报告》的持续发布旨在观察中国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的变化,力求解读变化背后的原因,为居民提供理性的分析视角投资理财产品也为财富管理机构开展个人及家庭投资理财业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了解居民投资理财行为现状的基础上,需要教育部门、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充分配合,提升居民金融素养,从而改善居民投资理财行为。” 高金执行董事屠光绍进一步表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