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股市的上证综指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股民常会听到诸如“上证3000点以下无脑买”“恒指失守27 000点,距熊市仅半步之遥”等类似言论,这里提到的“上证”“恒指”便是常见的股票市场指数。

所谓“股市指数”,通俗讲就是由交易所或其他金融服务机构制定一个规则,然后根据规则挑选出一篮子股票,来反映市场整体或某一特定行业、主题板块的价格变化和走势。正如开车的司机需要关注速度表和油量表来判断自己是否安全驾驶一样,股民也可以通过市场指数来判断当前的市场是否安全。

上证综指的全称是“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是A股现行指数中的老大哥,也是中国股民最熟悉的指数。由上交所自1991年7月15日起发布,基准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为100点。它选取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含A股和B股),通过计算得出一个平均数,能够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

由于上证综指按成分股总市值加权计算,一直存在金融、地产、能源、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市值占比大,特别是两桶油和四大行等“大笨象”企业权重明显过高等问题。从2009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收盘2976点算,到2019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收盘2977点,上证综指在10年间只涨了尴尬的1个点。在美国股市迎来十年,甚至二十年长牛之际,A股老大哥“十年涨一点”被股民疯狂吐槽,在引起管理层重视后,2020年7月22日上证指数编制方案终于迎来修订。

一是上市后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十位的证券,修正为自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其他证券于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众所周知,新股一大特色是上市往往是一字板涨到顶,然后开启连续下跌模式,而且往往跌的时间会长于涨的时间,这给指数带来了很大的波动。

二是有ST和*ST的股票,自“披星戴帽”后下个月的第二个星期五后的首个交易日从指数样本中被剔除。“摘星脱帽”的,则按同样的时间规则纳入指数样本。美国指数十年上涨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采用了优胜劣汰的方式,不断剔除上市公司中的垃圾公司。对于A股来说,ST股往往都是在垂死边缘痛苦挣扎的公司,尤其是退市之前,会开启连续暴跌的“濒死”模式,此次将ST股剔除对于A股来说能减少这种连续阴跌对指数的影响。

三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红筹企业发行的存托凭证、科创板上市证券将依据修订后的编制方案计入上证综合指数。以前A股常年被吐槽诸如BAT(百度、阿里、腾讯)的科技头部企业大多在港股或美股上市,无缘A股。即便后来开始逐渐回归A股也大多在科创板上市,无缘主板。而此次将科创板纳入A股指数的编制使上证纳入更多优质公司,有望改变曾经“两油四行”走势左右上证指数的尴尬局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