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过:“股票在两种情况下放量,一是底部、二是头部。”这个道理众人皆知,但太多人只是一知半解,并不知道判断的标准。知道有这么回事,但是盯着杂乱无章的量线,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现在,我们就谈一谈底部放量的技术特点。
首先,我们做一个实验,用一个网球自上而下掉落到钢丝网的经过来模仿大盘完成熊市的全过程。显而易见的是,由于势能快速转化成动能,网球第一次落网让钢丝网下陷的幅度最大,并且由于被网面拦住,第一波反弹也是最高,最有力度。随着“掉落、弹起、再掉落、再弹起”这样的过程,走出一个顶部降低,底部抬高的三角形。
对应下面的量能也随之进行波浪变化,但是一定是不断缩量的,也就是说,每一波因为反弹所产生的放量,其高度也是越来越低的。这样的反弹会越来越弱,量能也越来越小,最终网球归于平静不再波动,对应着大盘,就是通过持续的、极致的缩量,沉淀出大底。持续缩量触及大底后,就会出现底部放量,也就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内容之一。
需要强调和澄清的一点是,底部放量指大致的底部,出现底部放量往往不会立即拉升,后面还需要一段缩量和回调,让筹码峰降低(也就是主力进一步击清散户的心理,吸收廉价筹码)的过程。因此,一旦给出了底部放量的信号且后面出现一段缩量和回调的过程后,股价就可以跟随主力的节奏布局待涨了。
这是某一只股票在一段时间的K线走势。
个股在前期是走出单边下行的走势,在区间内股价出现大幅的回落,而在高位没有及时卖出的授资来也面临不小的损失。就在股价大幅回落后,个股于底部出现量能的放大迹象,这
是资金介入的信号,预示着股价的后期回升走势。因为此时的行情较弱,大资金也并未完成筹码的收集,此后的行情还将继续尘荡,主力利用震荡的行情不仅能清洗筹码,又能在低位获取大量的廉价筹码,可谓一举多得。
个股经过不断洗盘后筹码高度集中,走势也就走出一个上升趋势。而在信号出现后能在恰当时机买进的投资者也将获利不错。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底部放量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熊市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股价在相对低的位置。
若是股价还处于相对高位或者是半山腰,那时对应的量能是不能视作底部放量。
因此,判断底部放量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看大盘运行的情况,二要看该股所处的价格区间。如果大盘是熊市但该股已经上涨太多,其放量也不能视作底部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