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独角兽企业2024年名单发布:115家企业总估值5949亿美元,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我们正在目睹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技术进入市场的最大规模爆发。全球独角兽公司数量从五年前的 494 家增至 1,453 家,增加了两倍。

在全球芯片产业中,北京凭借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半导体独角兽企业。近日,《北京独角兽企业榜(2024)》出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京共有独角兽企业115家,总估值5949亿美元。数量和估值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北京独角兽企业统计还涵盖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01 十大半导体独角兽

本次统计中,入选的集成电路领域独角兽企业包括:比特大陆、中芯资本、易思微、智芯微电子、摩尔线程、昆仑芯动、亿唐半导体、北电集成、新驰半导体、东方晶源。涵盖芯片设计、半导体设备、晶圆代工等多个关键领域。

北京独角兽企业2024年名单发布:115家企业总估值5949亿美元,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插图

在汽车级芯片领域,新驰科技专注于汽车主控芯片的研发,业务涵盖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两大板块。成立六年多以来,新驰科技出货量已超过700万颗。产品广泛应用于90%以上的国内车企及部分国际品牌。今年,新驰作为本土主流车型芯片公司进军国际代工欧洲市场。

最新信息显示,新驰科技最新估值已突破140亿元。这一估值是在获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市政府10亿元战略投资后达成的。目前,新驰科技还计划在2026年之前在科创板上市。

在半导体设备领域,亿唐半导体是行业领先者。亦唐半导体是亦庄国投旗下的公司。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所需晶圆加工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之一。其产品线涵盖干法脱胶设备、快速热处理设备、干法刻蚀设备等关键设备,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全方位的工艺解决方案。

并于2021年,亿唐股份完成辅导注册。 6月25日,亿唐股份正式向科创板提交IPO申请并获受理。拟募集资金30亿元,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项目、高端集成电路装备研发项目以及开发技术储备资金。

亿唐股份2023年、2024年一直在努力推进IPO进程。2024年11月29日,公司科创板IPO审核状态更新为“提交注册”。

在晶圆代工领域,有中芯资本和北电集成两家公司涉足。

中芯国际资本 2020年,中芯国际与北京开发区管委会共同签订并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新建12英寸晶圆厂,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集成电路项目。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76亿美元。将于2024年竣工,计划实现月产约10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

北电集成是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总投资330亿元。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北电集成成立于2023年10月,此前是北京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北京电控)的全资子公司。去年,燕东微与京东方联手北京多家国资对北电集成增资199.9亿元。燕东微将持有北电集成24.95%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该项目拟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规划总用地面积20.36万平方米(305.4亩),总建筑面积约33.4万平方米。该产线将主要针对显示驱动、数模混合、嵌入式MCU等高端应用领域,规划产能为每月5万片。

在AI芯片领域,共有3家公司:比特大陆、昆仑酷睿、摩尔线程。

比特大陆长期专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其产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用于虚拟货币挖矿的AISC定制芯片,二是高算力AI芯片。比特大陆于2018年8月完成B+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150亿美元,并计划于同年9月在香港上市。然而,由于整个加密市场迅速转入熊市,比特币价格跌至低点,比特大陆的IPO之路最终未能实现。

昆仑芯前身为百度智能芯片与架构部,于2021年4月完成独立融资,首轮估值约130亿元。目前,昆仑酷睿科技已实现两代昆仑酷睿通用人工智能计算处理器(即昆仑酷睿第一代和昆仑酷睿第二代产品)的量产和实际应用。

在2021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宣布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昆仑AI芯片昆仑酷睿2已正式量产。采用先进的7nm制程工艺,搭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XPU架构,性能较第一代提升2-3倍。

摩尔线程是国内极少数能够在功能方面对标GPU的公司之一。针对大模型训练,摩尔线程实现了国产酷爱(KUAE)智能计算中心的全栈解决方案。从千卡智能计算集群到万卡集群解决方案,稳居国产AI芯片第一。

去年11月,摩尔线程向北京证监局申请辅导注册,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上市前,摩尔线程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数十亿元。其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深创投、上海国盛、中银国际、建银国际、招商创投、中关村科学城、红杉资本等知名国资及创投机构。目前摩尔螺纹公司估值已达255亿元。

此外,还有易思微、智芯微电子、东方晶源等独角兽企业。易思微集团是集成电路领域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核心业务包括芯片及解决方案、硅材料、生态链开发等板块。其中,易思微计算主要专注于基于RISC-V的新一代计算架构芯片及解决方案,打造RISC-V+AI的核心技术基础。

智芯微电子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其主要技术路线侧重于将AI能力集成到边缘侧设备中,开发高可靠、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 2022年,研发出我国首款电力智能视觉集成芯片“猎鹰A200”。

东方晶源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良率管理,自主研发计算光刻软件、电子束缺陷检测设备、临界尺寸测量设备等多种产品。最新一轮融资为2023年,已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深创投、赛领资本(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联合投资,估值已达80亿元。

02 北京开发最高品质的半导体

近五年北京、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数据对比显示,上海产业规模明显领先,北京发展增速波动较大,上海产业结构优势明显,北京最高领先企业的品质,更先进的产能都部署在北京。国内生态北京做出了较大贡献。

北京独角兽企业2024年名单发布:115家企业总估值5949亿美元,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插图1

全国重点集成电路企业、北京、上海 来源:《中国集成电路》杂志

北京独角兽企业2024年名单发布:115家企业总估值5949亿美元,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插图2

各产业链跻身全球前十的国内企业来源:《中国集成电路》杂志

北京重点集成电路企业发展质量超过上海,但数量落后。从全球影响力来看,北方华创和华大九天分别成为全球第八大半导体设备公司和全球第四大EDA公司。上海企业的设计和制造跻身全球前十名。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光智介绍,京津冀地区有集成电路集群相关企业近900家。 2024年1月至11月,三地集成电路产量258.35亿片,同比增长19.8%,销售收入约2600亿元。

在北京不断发展的半导体中,北京亦庄显得尤为突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亦庄”,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目前正着力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高地等四大国家战略使命产业集群。

自2002年引进中芯国际第一条12英寸晶圆制造生产线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北京亦庄已形成以中芯国际、北方华创、华卓晶科、驰创北方为龙头,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零部件材料全链条产业集群,汇聚200多家集成电路骨干企业,产值超400亿元2024 年上半年。

此外,除了亦庄,北京半导体版图上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方——中关村。今年8月,85亿元的北京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在北京市海淀区启动。主要投资于北京集成电路核心关键点,基金管理人为中关村资本。

03 结论

北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在半导体领域从追赶到超越的艰辛历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在黄昆、谢希德等一批顶尖学者的带领下,设立了半导体物理专业,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源泉。

20世纪60年代,北京电子管厂成功制造出锗晶体和二极管。这一突破标志着北京半导体产业正式迈出第一步。此后,半导体企业在北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国有东光电厂(878厂)在集成电路、晶体管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使北京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这些企业的崛起不仅推动了北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是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成长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论是中芯国际在北京建设的晶圆代工厂,还是北京亿思微等企业的成长,都在推动中国半导体的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导体行业纵横”,作者:九林,36氪经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