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时代的终结:2024美国大选如何影响全球政治格局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当我1990年首次提出单极模式时,我建议我们既要接受它带来的负担,也要接受它创造的机会;我还提出,如果美国不摧毁自己的经济,单极结构可能会持续三十年、四十年。这在当时看来很大胆,但在今天看来却显得相当保守。然而,单极性的持久性将由美国内部决定,这仍然是事实。 ”。

当新保守主义旗手克劳萨默写下这篇意气风发的文字时,他大概不会想到单极时代“预定”的终结会如此撕裂和动荡。

刚刚结束的2024年美国大选,是美国国运的又一次备受瞩目的“决胜时刻”,也是“红潮”与“蓝潮”的又一次酣畅淋漓的逆转。这就像 2016 年或 2020 年竞选活动的精心翻版。

对于持续多年的华盛顿政坛高频“钟摆摆动”,美国政党制度研究权威特谢拉(鲁伊)在其报告《没有政治的政治》中进行了深入分析。上个月的获奖者”。特谢拉认为,美国政党制度确实陷入了两个世纪以来罕见的僵局,“恶性拉锯战已经持续了一代人”。与以往的体制重组不同,目前两党的选民基础高度两极分化。双方都有足够的权力在白宫惩罚对方,但也无法维持长期的胜利。尽管2024年似乎宣告了进步主义狂飙突进的终结,但距离达成能够说服并建立稳定多数派联盟的新共识仍然很遥远。

单极时代的终结:2024美国大选如何影响全球政治格局插图

无论这个新共识是什么,正如克劳萨默所说,“不破坏自己的经济”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独有偶,在分析了堕胎等两党现有的焦点议程后,特谢拉也将“经济繁荣”列为构建稳定多数派联盟需要发展的关键问题。

总之,没有大多数选民的经济“获得感”和“安全感”,就不会有稳定的多数党。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的重要性并不是今天才被发现的盲点。 2016年和2020年选举的获胜者都声称自己有振兴经济的特效药,他们在任期内也确实不遗余力地推行各自的亲商政策。

由此可见,尽管政治钟摆反复摆动,但以新注册小企业数量为代表的美国创业活动却达到了2004年有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型企业乐观指数更是创里根时代历史新高。自以来的最高纪录。

单极时代的终结:2024美国大选如何影响全球政治格局插图1

然而,这样的进展显然还不够。

尽管创业活跃、就业充裕,但自保罗·沃克以来前所未有的通胀浪潮依然刺激着美国普通民众的神经。

回顾华盛顿近年来对通胀管理的思考,显然对制造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历史性的工业振兴法案被直接命名为“通胀削减法案”。塑造这一思路的“沃顿男孩”(沃顿研究人员)说得非常简单:“什么是通货膨胀?这是供需之间的不平衡,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致力于减少需求。但这给了我们第二种方法:让我们确保通过避免供应链中断来改善供应”。

有趣的是,尽管红蓝交替,重振“美国制造”依然是特朗普和万斯演讲中控制通胀的一条主线。

当然,华盛顿政客表现出的这种跨党派倾向的真正心理动因不仅在于经济指标的改善,还在于美国生活方式在世界体系中的优越地位。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美国能够在冷战时期赢得“人心之战”并享有今天超凡的国际地位的基石并不是依靠压倒苏联的大舰大炮。和东方阵营不同,但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美式生活却激发了人们广泛的渴望和向往。道路符号,以及由此积累起来的“想象的帝国”。

心灵观察站认为,在围绕美国生活方式的数千种定义中,新奇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和快速普及可以被视为最本质的特征。细细品味尼克松和赫鲁晓夫载入史册的“厨房之争”,从成千上万的工薪阶层家庭使用与副总统夫妇相同的电器,到美国人每二十年买一套房子的习惯,尼克松的所有讨论都有意无意地围绕着这一特点。

单极时代的终结:2024美国大选如何影响全球政治格局插图2

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曾以文学艺术创作者的敏感度总结了美国生活方式的核心:“美国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创造了一种传统。最富有的消费者和最贫穷的消费者都购买基本上和你在电视上看到的可乐一样,你知道总统喝可乐,伊丽莎白·泰勒喝可乐,想想看,你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再多的钱也买不到比可乐更好的可乐。角落里的流浪汉饮料都一样,所有的可乐都很好”。

多年后的今天,虽然人们仍然可以立即指向特斯拉、特斯拉这样光芒四射的消费产品图腾,但稍微认真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美国生活方式的优越地位和吸引力确实已经变得显而易见。衰退。

以超级公司为例。 1995年,《财富》500强排行榜上收入最高的10家美国公司中有8家来自工业领域。到2024年,包括亚马逊和亚马逊在内,他们将能够在海外市场大规模运营。前十名中提供标准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只有四家,相当于寄生在美国医疗体系中的“特殊”医药服务寡头公司的数量。

随着“全球”企业与“本土”企业,或者说“生产力”企业与“生产关系”企业的兴衰,美国生活方式所引发的想象也已截然不同。那些在北美以外鲜为人知的陌生制药巨头及其业务不仅未能征服其他国家的公众思想,甚至还源源不断地输出耸人听闻的美国医学神话。

美国朝野精英自然意识到了这种衰落,并且不约而同地抓住了症结:美国人可能仍然是最慷慨的消费者,但美国企业在大多数标准消费品的供应方面输给了海外竞争。 WHO。

大选前夕,《美国事务》主编朱利叶斯·克莱因(Krein)发表了一篇代表性文章——《美国工业必须再次崛起》,充分展现了当下精英的判断和回应。

克莱恩首先断言,无论谁赢得大选,美国人都将进入消费紧缩时期。唯一的问题是这种紧缩的具体路径:

是追求财政平衡的“传统”紧缩政策吗?运动式减排带来的“绿色”紧缩?还是国内政策从消费驱动转向投资驱动,目的是“追赶”?

克莱恩本人无疑是“第三条道路”的忠实支持者。在他看来,冷战结束三十年后,美国显然已经挥霍了单极时代的红利,不仅因为不切实际的外交政策干预,还因为其不明智的经济政策。振兴工业基础对美国来说非常重要。未来至关重要,否则“一个已经不堪重负的帝国将彻底崩溃”。

但即使是对产业政策思考如此深入的理论家,在解释美国工业的衰落或中国工业的崛起时,仍然暴露出许多偏差。错误的诊断和处方不一定能带来正确的治疗效果。

例如,克莱因认为,美国工业衰落的内在原因是企业偏离经济理性假设,以股东价值最大化而非营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而导致对“金融炼金术”的沉迷,最终结果是长期投资。不足,尤其是在外国竞争对手压低回报的资本密集型行业。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