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比亚迪在巴黎车展上展台。大屏幕上播放着世界各地地标的视频:从里约热内卢的基督雕像到巴黎的凯旋门,展示了中国车企吸引全球消费者的决心。
无论是通过电视屏幕还是亲自乘坐比亚迪电动汽车,观看世界地标的动力来源都是电力。在电动汽车出现之前,从电报、电话、收音机到电子计算机,电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世界,而人们却对此视而不见。
但将电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改变工厂的运营。
1835年,安德鲁·乌尔( Ure)对英国早期工厂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从技术上讲,工厂这个词指的是一种由许多不同阶层的成年和年轻劳动力组成的组合,由中央政府以勤奋的技能照顾的一种生产机器系统,力量。”
利用中央动力来提高效率、协调作业,在尤尔看来,无论动力源是风、水还是蒸汽,都是一个重大突破。但这意味着机器只能位于中央电源附近,从而限制了劳动力的分配方式。当某些机器需要更多电力时,整个生产过程可能会停止。在早期工厂中,由高架传动轴驱动的机器如果距离中央电源太远就会缺乏动力。机器只能分散在工厂的各个地点,各种半成品不断地在机器之间来回移动。
1889年,只有约1%的工厂动力来自电力;到 1919 年,这一比例已超过 50%。有了电,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仅是因为照明更好,还因为机器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工厂布局可以重新组织。当时,西屋电气的一位工程主管指出:“电力驱动的最大优点是灵活性,可以让整个工厂的布局规划和工具放置有更大的自由度。”
美国的汽车制造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于1903年。亨利·福特最初的目标是增加产量、降低价格、进入大众市场。这座发电厂让福特的年产量迅速突破了20万辆汽车,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福特这样总结:“有了新的电动系统,每个工具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电动机,让工业不再受到皮带和传动轴的限制……在使用滑轮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发展的高速工具被生产出来,如果没有高速工具生产更好的钢材,所谓的现代工业就不可能存在。”
福特当时可能没有想到,电力可以让工厂不再受到“中央电源”的限制。不仅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走向全球,工厂本身也可以超越国界,不受品牌和工人国籍的限制。大世界。
“绿地投资”一词源于英文“ ”。在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绿地投资是指跨国公司或企业从无到有地在国外建立新的生产设施或业务。使用“绿地”一词是因为它形象地表达了在“绿地”上从头开始建设新设施的概念。相比之下,“棕地投资”( )是指对现有设施的扩建或改造。
绿地投资通常涉及建设新工厂、办公楼和其他基础设施,代表着建立全新的业务或生产线,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资。该术语强调了从头开始建立企业的特征,就像在一块未开发的土地上进行全新的开发。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新区建立的超级工厂是其在中国白手起家建设的生产基地,属于绿地投资。随着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兴起,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选择在发展中国家的目标市场设厂,以规避进口壁垒和关税,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响应能力。
当前,全球化面临挑战。主张全面关税的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和欧盟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国际贸易秩序和减排协议的希望正是在“绿色”世界。 “场地”。
2024年第二季度,欧盟对华绿地投资达到36亿欧元,创历史最高季度水平。德国近年来一直是对华最大投资国。最重要的是德国车企都在推广。从2022年开始,其投资将占欧盟对华投资总额的一半左右。随着国内电动汽车竞争加剧,宝马和大众在与华晨和江淮的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分别从50%增至75%。德国整车厂也在升级现有生产设施,以适应中国向电动汽车的快速转型。如果算上化工、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为汽车供应链提供产品的行业,汽车的主导贡献将会更大。
10月初,德国、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投票反对欧盟对华汽车关税。考虑到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相互绿地投资,这并不奇怪。这也反映出欧洲企业对中国市场看法的分歧。面对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少数德国汽车企业选择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充分利用本土化和自给自足来降低贸易摩擦风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