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他像往常一样登录银行企业客户端,准备查看公司金融业务。魏先生自然是用人脸登录的,程序快速响应后,他突然发现不对劲——客户端显示的个人信息并不是他的公司。
为了避免纠纷,魏先生在保留证据后退出了账户。他多次尝试登录,但同样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过。
IT之家从报道中获悉,1月3日晚,银行相关负责人和客户经理前来向魏先生说明情况。
据魏先生回忆,该银行表示,这是极不可能的网络抖动导致的事件,并称客户使用手机自带的面部识别系统登录,金融支付使用的是另一家银行自己的系统。系统,这是可靠的。安全性和保障性更高。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指纹登录还是刷脸登录,一般都叫“手机本地存储的人脸或指纹信息”。匹配成功后,自动填写对应的“钥匙串中存储的账户密码”。“信息”,完成登录操作后,打开账户密码对应的账户信息。 “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网络抖动,可能会导致返回的账户信息不正确,但概率很小。”
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支付系统,一般程序开发会调用“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端口来实现支付功能,而银行客户则自行开发相关支付系统,“逻辑上和登录上有两个系统” ,而且登录系统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远低于支付系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