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除夕夜有点特别:
时间“更短”了。从假期时长来看,往年元旦假期都是通过调整假期才能拿到三天假期。剧组将充分利用这三天假期,思考特别的营销动作。不过,2025年1月1日是星期三,只有一天假期。而且从周期间隔来看,元旦和春节只有20多天,因此窗口期较短。
竞争更大。虽然有进退,但仍有7部电影定档元旦上映。与往年相比,这七部影片包含了《小我》、《误杀3》等规模较大的作品,题材也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2024年电影市场整体表现并不如预期,尤其是下半年。暑期档疲软,国庆档低迷,平安夜票房仅3000万多。最后,火上浇油,为2025年市场的良好开局带来希望。
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2024年的假期安排,跨年活动的争夺实际上是在12月27日,即2024年的最后一个周五晚上开始的。从目前的表现来看,截至2025年1月1日7点30分, 《小我》票房已达4.06亿,也是排片比例最高的,其次是《误杀3》,总票房为3.14亿,两人每日票房紧张。跨年档占据优势的爱情电影《骗子谎言爱你》依靠跨年表现,12月31日登上单日票房第三名。
(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
“一超三顶”领跑,惊喜不多,格局清晰
2024年12月15日,《小我》开启预售,拉开跨年争夺战。博主“电影票房”下午发布首轮数据,指出《小我》一马当先,份额超过90%。事实上,“小我”确实是这个跨年第一梯队的唯一成员。这一点也可以从《想看数据》得到证明。
《定焦点一》统计12月26日23:00猫眼专业版观看数据时发现,想看《小我》的人数高达59.8万人,远高于其他几部。电影。上映前,影片预售票房达到1.23亿。上映五天后(截至12月31日),影片累计票房达到3.69亿。
这部电影首先以题材吸引观众,聚焦特殊群体,看一个脑瘫少年如何在舞台上实现奶奶的梦想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种感人至深、涉及代际关系的内容,本身就对一些观众有吸引力。
其次,它的演员阵容也非常“有票房保证”。偶像出身的易烊千玺已经成功完成转型。截至2024年底,其电影票房已达189.6亿元,其主演的电影票房也较为稳定。这说明他的号召力已经突破了圈子。观众也会为他的电影付费。
题材+演员决定了《小我》在跨年季的领先地位。
第二梯队由《误判》、《误杀3》和《骗子》组成。
上映前,这三部电影的想看人数分别为9.7万人、28.1万人和21.2万人。截至12月31日23时59分,票房分别为2.08亿、2.96亿、1亿。
电影《误判》讲述了贫困青年马家杰卷入毒品案件的故事。甄子丹饰演的检察官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在法庭外与恶势力作斗争。虽然从数据上看,《误判》与后两者相差较大,但有一批香港老牌明星的情感加持,而且甄子丹在内地的公众好感度一直不错,还是有一定观众缘的。根据。
从放映阶段的表现也能看出《误判》的潜力。该片于12月7日开始点映,12月12日在全国50个城市启动预映,也算是拉开了大规模展映的序幕。当周的周末,也就是12月14日,《误判》与上映首日上映的《少年2》、《破碎地狱》正面碰撞。排片率被压缩至7.9%,但当天却达到了1737.16点。票房破万,以21.4%的排片率超越《少年2》。
从战略上看,《误判》应该规划走2023年王宝强《八角形》的路线,依靠长期大范围的放映,一点一滴建立起口碑,将继续增长。
《误杀3》是该系列的续集。该系列的前两部作品也是在大年三十期间上映,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也算是拥有了比较扎实的观众基础。
和以往一样,《误杀3》依然沿袭东南亚犯罪类型,揭露人口贩卖的黑色产业链,并聚焦亲情和悬疑。除了《误杀》IP的号召力和主演肖央之外,陈思诚与前妻佟丽娅离婚三年后再次合作,也将影响部分观众的观影决策。
《骗子,我喜欢你》是这一时期唯一一部爱情片。没有其他爱情片的分流,更凸显了这种“甜蜜气质”的独特之处。这或许就是想看的人数突破20万的原因。
电影《全有或全无》中,纯爱战士阿才(孙杨饰)放开庄家安娜(金晨饰)的片段意外走红,观众被那几抹亮色感动在这部黑暗的电影中。 《骗子》中的二人组堪称“另类梦想成真”,对观众有一定的吸引力。
另外,《骗子》的制作团队也不错。该片由苏彪执导,大鹏监制。他们之前合作的《温暖》和《保佑你》都有比较稳定的票房表现,这说明他们已经形成了一批愿意为其买单的人。观众群体。
第三梯队是进口电影《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口》、《帕丁顿熊3:秘鲁冒险》和喜剧《窗前月,嘭!》 》。
想看《名侦探柯南》的人数为13万。该系列已经拥有了忠实的观众。这种分层也意味着它的表现非常稳定但很难有什么惊喜。
有34000人想看《帕丁顿熊3》,主要针对想要合家欢乐的人群。现在是寒假+元旦。有了双buff,《帕丁顿熊3》或许能突破前作2亿票房。
“窗前明月,砰!” 《》属于惊喜类型,汇聚了韩国演员马东熙和老牌明星费翔。这种强烈的对比本身就是一个噱头。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古灵精怪的喜剧电影如果在第一波浪潮中没有获得很大的声誉,很快就会退出竞争;否则,它将成为赛程中的一匹黑马。
总之,今年跨年没有太多惊喜,梯队结构清晰。
跑步前放松 爱情不再是唯一主题
多元化和务实是这个跨年季的两个关键词。
本来,年夜档和春节档统称为年货档,但2017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那一年,《前任3:再见前任》跨年票房1.31亿,跨年档逐渐独立,成为单独档期。
或许是因为春节期间合家欢的强烈需求,又或许是因为《前任3》、《地球最后的夜晚》等爱情片奠定的基础。刚成为独立时期的时候,跨年这段时间确实是和“爱”有着很强的捆绑关系,电影制片方也愿意利用大家的浪漫情怀,推出诸如“亲吻跨年”之类的特别活动和活动。 》和《冰雪度假村》吸引观众。
但这种只搞噱头而不提质量的做法,时间长了就行不通了。 《一闪一闪亮晶晶》依靠强大的营销取得了首日票房2.25亿、累计票房7.02亿的好成绩。但从数据走势中不难发现,首周收片5.52亿后,该片票房断崖式下跌,在豆瓣等平台口碑不佳。
前人撕毁保护伞,后人受苦。随着观众对“浪漫营销骗局”产生免疫力,电影制片人开始谨慎行事。
原本跨年档上映的爱情片有三部,但《分手名单》和《一朵云像你》相继撤档,只剩下《骗子骗子喜欢你》成为跨年档唯一一部。除夕期间。当然,由于爱情片的转场,以及为了避开竞争更加激烈的春节档期,本次跨年档在类型和题材上都变得异常丰富多样。
在营销方面,《骗子》也更加低调务实。截至发稿,该片在抖音共发布作品201部。除了电影内容采集之外,营销的核心仍然是围绕着金晨和孙杨两人。第二搭档,关注爱情中的两性关系、财产保障等社会热点话题。
当然,作为这一时期唯一一部爱情片,《骗子》依然保留了一个特殊的场景——上映首日12月31日午夜场,就是烟花跨年现场。 《定焦点一》对比了北京丰台、朝阳、海淀等区多个影院发现,上映当天,22:00《跨年晚会》的票房成绩远好于其他场次。天。
12月31日22:00的《跨年夜》依然吸引了不少观众
“骗子”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营销行为上有所收敛的。 “小我”也很低调。
偶像饰演一名脑瘫患者,这本身就足够让人好奇了。影片上映前的预告片等资料中,几乎没有易烊千玺的正面镜头,这让人更加好奇他的实际表演。当然,这种打法并不新鲜。 2024年春节上映,贾玲的《麻辣烫》前期也主打神秘主义。直到电影上映,贾玲的瘦身材料才显露出了她的真实面貌。
《误判》以香港老明星和伤感杀戮作为营销重点。此外,考虑到当前就业环境、中年危机等问题,片方还炮制了“甄子丹是工人最强嘴替身”等短视频内容,试图吸引关注。网友们的情绪引起了共鸣。不过,这些营销行为大多围绕内容或演员展开,没有过度刺激情绪。
相比之下,《误杀3》仍然保留了经典的短视频营销方式,可能是因为之前的电影已经尝到了这种方式的好处。
东南亚的犯罪主题本身就很刺激。虽然《误杀3》抖音账号上发布的作品仅有59部(截至发布首日),但几乎有一半作品触动了观众的情感,比如《人贩子》、《孩子们将如何被归类》等。不同年级?” “东南亚的福利中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这种情感刺激带来的是讨论热情和关注度的激增。肖央饰演的郑秉瑞看着女儿的手指被砍断却无能为力。该视频获得93万点赞;另一位郑秉瑞终于抓住了人贩子,并用自己的方式报复了她,把她的头打得遍体鳞伤,这段血视频有103.4万个赞。
除夕百花齐放能否给2025年开个好头?
说完了单一的赛程,我们再来看看整体的情况。
2024年的电影市场确实不如前一年。这或许也是定档跨年档的7部电影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原因。大家都很希望跨年电影能够为2024年的票房加分,顺便说一下,这对2025年的市场来说是一个好的开始。
从目前来看,跨年时段的表现基本与“想看数据”高度重合,但锋线太长的“误判”则有落后的风险。该片上映首日和次日票房仅取得1000万。从12月29日开始,《误判》单日票房跌至700万,并有逐渐下滑的趋势。
除了电影本身之外,面对这个一日长假,观众的选择与往年相比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连续两年遭受“营销骗局”的王琪表示,除夕夜她不会去剧院,因为“一想到一号休息一天再去上班,我就“想回家好好睡一觉”,结果却不断被“骗”。让她决定在做出购买决定之前阅读其他人的评论。
另外,有观众提到,2025年春节和元旦距离比较近,所以“先去看,怕踩坑,再等口碑发酵”去看之前最好先等资源,把时间和钱留到春节期间。”
那些说要看贺岁片的人,目标都很明确,比如“支持千玺哥的新片”或者“就是为了看东南亚犯罪”。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为549.15亿元,位居影史第四位。全年票房统计数据一出,不少人认为这是整体市场正在复苏的信号,2017年至2019年逐年增长的好时光又回来了。但2024年总票房424.88亿,这无疑是浇了一盆冷水。
从全年票房前十的表现来看,2024年和2023年的前十表现也落后了几个位置。 《炙手可热》以34.6亿位列2024年票房冠军,但在前一年,这个成绩只能排名第四。
有什么问题吗?
从外部因素来看,英雄很难创造时局,但时局却造就英雄。 2023年549亿的票房很特殊。那时一切已经恢复正常,线下娱乐产品也逐渐恢复。人们放松娱乐的方式有限,电影院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当然,与报复性消费的心理类似,很多人在2023年都会有“报复性地看电影”的心态,无论电影好坏,每个周末都会去电影院观看。但到了2024年,这种异常的消费心理已经很少见了。
更重要的是内因。
2024年上半年的票房表现其实还不错。春节结束时的收入为80.5亿,比2023年(67.65亿)增加了近13亿。五一节表现与去年基本持平。遗憾的是,暑期档和端午档的连续失败拖累了全年的票房表现。
2023年暑期档前五的票房表现非常均匀,这说明在内容方面没有人比谁高出多少。大家互相“拉动”,以提高整体票房。 2024年暑期档,《抓住我》以32亿票房领跑,而排名第二的《银》票房数字为13亿,其余影片连5亿大关都没有过。
追光动画和导演乌尔善都属于不稳定的类型,作品既有好评也有好评,电影也有大热但未能落地。 2024年的《白蛇传》和《陌生人之下》都存在这个问题。前期宣传时,观众的期望值过高。第一波口碑没有发酵,票房立刻受到重创。
一些商业片的套路营销也导致了观众的疲劳。
抖音已经成为宣传的战场,尤其是《全有或全无》的成功,让后来者常常有意无意地模仿那种成功的模式。比如放大影片的感官刺激部分或者以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情感共鸣。
这种玩法在某些导演的作品中能够获得成功,比如陈思诚。都说陈思诚玩的是营销,但他也很重视内容,而且因为他有号召力,所以这个策略每次都会奏效。但并不是所有的商业电影都能用这种手法来热身。如果内容本身质量不高,不如低调务实。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从这次跨年片厂的营销方式来看,业界已经感知到了情感营销的利弊,正在根据自身内容进行调整。对于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兆头。
不管这个跨年期间能否创造数字奇迹、提振行业信心,我们相信一些变化已经在悄然发生。
*标题图片来自。本文由特别作者撰写。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