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全球能源趋势下,新型储能是储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自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 国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引领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新型储能由于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更加匹配,优势逐渐凸显。

根据CNESA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相较于2021年底增长超110%。

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高达15.3GWh,预计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容量37.5GWh,同比增长145%,2026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253.0GWh。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CNESA

2022年新型储能政策元年,未来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熟,新型储能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新型储能行业概览

根据《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国能发科技规〔2021〕47号),新型储能主要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并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

2022年国家能源局同国家发改委多次出台储能发展相关政策,统筹推动新型储能试点。

在新型储能技术中,磷酸锂铁电池储能技术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94.5%,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铅酸电池储能分别占比2%、1.6%、1.7%。

全国新型储能装机技术路线占比(截至2022年底):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民生证券

锂电池储能

锂电池储能除核心环节如电芯环节,对应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及变流器PCS环节,对应龙头阳光电源,还可以关注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环节和独储运营环节。

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环节

保障储能电站安全环节主要包括温控和电池管理。

目前市场主流温控方案以风冷和水冷为主。由于温控技术具有技术可迁移性,储能温控企业普遍从其他赛道切入,主要以精密温控企业、新能源车温控企业、工业温控企业为主。考虑到温控业务定制化属性强,切换应用场景成本高,导致用户更换厂商意愿低、粘性高,因此储能业务布局早且业务种类全面的温控企业将具有先发优势。

温控环节主要厂商包括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同飞股份、松芝股份等。

电池管理BMS:“硬件+算法”体系下数据和技术为王。目前市场主要参与者分为三类:整车厂商、电池厂商和专业第三方BMS厂商。从国内出货来看目前CR2合计市占率约为30%(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厂商占主导地位。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独储运营环节

独立储能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后,独立储能电站运营这一新业态出现。

目前市场参与者包括三类:电网下属企业、电力运营商、储能中游设备商,各类主体存在差异化诉求。

电网自身需承担网络调节责任,独储是实现手段之一。

电力运营商在绿电拿项阶段,需满足配储要求;在绿电运营阶段有短时消纳需求,因此拓展独储运营业务可采用“部分联合、部分独立”的模式,满足自用同时赚取服务补偿。

储能中游设备商具备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拓展下游运营环节表明在部分地区项目经济性已较好,有助于其扩大利润水平。

独储运营环节主要厂商包括南网储能、南网科技、三峡能源、林洋能源、万里扬、宝光股份等。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压缩空气储能

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资料显示,压缩空气储能产业链分为上游资源与设备供应、中游项目开发建设、下游电网系统运营及应用三个部分。

上游核心设备包括空气压缩机、透平膨胀机、蓄热换热系统等;中游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目前主要有三个新的技术路径: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液态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下游可接入电网系统,起到削峰填谷、可再生能源消纳等作用,并最终应用于工业、商业、居民用电等领域。#新型储能#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空气压缩机和透平机主要由陕鼓动力、金通灵、沈鼓集团、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杭氧股份提供。

中游负责储能系统的公司如陕鼓集团、中储国能。

下游发电侧主要是和储能电站业主合作,目前的压缩空气储能业主包括三峡集团、巨人能源等。

电网侧压缩空气储能主要应用方向是大规模储能调频,降低电网负荷,同时可以实现黑启动和孤网运行。

用户侧主要用于企业自备电厂。#3月财经新势力#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在发电侧的应用,适用于发电侧大规模、长时间储能领域。可有效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经济性和稳定性。

液流电池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长时储能路线,渗透率有望迎来迅速提升。

全钒液流电池产业链相对成熟,各环节分工明确。

电解液和电堆是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

电解液的主要原材料为五氧化二钒及硫酸,约占总成本的41%,因此上游钒的价格变化对电池成本有很大影响,电解液生产公司包括大连博融、湖南银峰、河钢股份等。

电堆由双极板、隔膜、电极等构成,约占总成本的37%,电堆目前多数由钒电池生产企业内部供应,包括大连融科、北京普能等。

隔膜目前大部分供应商用的是杜邦公司的Nafion膜,国内企业也已开展相关布局,其中东岳集团已成功研发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质子交换膜。

石墨毡电极是全钒液流电极的首选材料,部分公司采用优化碳纤维生产工艺,制备相关电极材料。

全钒液流整机制造公司主要有大连融科、北京普能、伟力得、上海电气等。

全钒液池电池产业链:

储能概念龙头股有哪些-储能核心增量赛道龙头全梳理

资料来源:东海证券

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中,目前锂电池储能落地最快,这一路线正处于技术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在当前装机低基数下随着经济性趋好,以及配储行政命令的生效,有望在未来5-10年内保持高增速的蓬勃发展。

总体上,随着下游需求释放,各中游设备环节均会受益于量增;随着独储盈利模式的跑通,独储电站运营这类新业态应运而生。在新能源转型路径下,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都存在投资机会,市场具有广阔的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