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竞争加剧:2025年市场复苏预测与2027年行业反转展望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麻绳在最小的点处进行了特殊切割,最先被市场清理的很可能是那些在设备和产品价格高点进入光伏行业、甚至还没有赚到很多钱的黑马。还没有钱。

硅材料领域规模较大的企业有齐亚硅业、青海力豪、合盛硅业等;硅片板块有高晶太阳能、云南雨泽、新林飞、华闽;和一到在电池组件领域。新能、大恒能源、赛福田等

和光通成是一匹潜力巨大的光伏黑马:核心团队来自通威太阳能,他们吃苦耐劳,战斗力强;股东背景雄厚,有宜宾地方国资、五粮液、红杉、经纬等机构支持;在生产制造成本方面,宜宾低廉的电价起到支撑作用。

但即便如此,当看到和光同城的财务状况时,钱潭号还是有些惊讶: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资产负债率已逼近94%。现在,公司连买设备的钱都没有了……

这个冬天有多冷,和光桐城只是一个缩影。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2025年市场复苏预测与2027年行业反转展望插图

01捷嘉伟创披露光伏黑马财务状况

新玩家现在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生产经营中现金的简单损失,还有还款的压力。

近日,装备龙头企业捷嘉伟创在催促和光同程获取装备资金方面遇到障碍。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和光同程向建设银行借款1.8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偿还捷嘉伟创的设备款。负债率高达94%的和光同成在银行没有足够的授信,因此捷嘉伟创也为和光同成的贷款提供担保。

此次提及的担保对象全称是“和光同成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其控股股东为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母公司)。两家公司于同一天注册成立。

天眼查显示,母公司仅有2023年17名员工的信息,据此推断其并非直接从事光伏电池制造业务,而更像是一个平台。

2023年9月,捷嘉伟创发行可转债时,还披露了“正在履行的目标金额超过5亿元(含税)的销售合同”。该设备客户的全称是“和光同成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即是本文提到的担保对象。

您如何看待对和光同城的保证?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2025年市场复苏预测与2027年行业反转展望插图1

和光同成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财务数据;单位:万元;摘自捷嘉伟创公告

捷嘉伟创在公告中披露了和光同城的股权状况及财务状况。钱谭浩总结如下:

(1)担保对象和光通程成立于2023年3月10日(通威股份于2023年3月21日晚间公告谢毅辞职)。

和光通成共有三个股东:四川和光通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1%,宜宾高新技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9%,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

(2)和光同城去年亏损2.4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亏损4.74亿元。换句话说,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每块电池的损耗可以根据和光同成的出货量来计算。

(3)根据上述公告测算,和光通程2023年毛利率为-190.53%,净利润率为-160.26%; 2024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为-23.6%,净利润率为-21.77%。

虽然享受优惠电价等补贴,但和光通程与龙头企业的差距仍然比较明显:2023年,骏达毛利率为14.74%,净利润率为4.37%; 2024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0.29%,综合净利率为-5.08%。

(4)今年三季度末,和光同城总资产75.23亿元,总负债70.60亿元,净资产仅4.63亿元。这意味着和光同城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3.84%。

如果没有担保,一般情况下银行很可能不会继续放贷给和光同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银行贷款达18.49亿元。

02 不惧亏损,和光同程靠什么赢得市场?

看完和光同城的财务状况,你是不是有点一头雾水呢?今年以来,和光同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开工率,看起来根本就不怕亏损。

同时,我们对和光同成的实际产能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和光同成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去年四季度产能为8GW,今年一季度达到16GW。通过技术改造,今年二季度产能达到20GW。

数据还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和光通诚第一工厂拥有18条183N型生产线,第二工厂拥有14条210R+4条210N型生产线。

不过,有消息称,上个月宜宾签署自律公约时,和光同成表示,公司已拥有26GW产能。

无论具体产能如何,据该公司销售经理介绍,和光同成一期10GW N型目前已满产满销。

上述信息至少证明了两件事:

(1)2024年,在产能明显过剩、多家光伏企业纷纷宣布项目延期或停止光伏扩产的情况下,和光同成仍在疯狂扩产。

(2)今年下半年,在电池价格低于全行业现金成本的情况下,和光同成仍保持较高的开工率,无惧亏损。

那么和光同城的底气从何而来呢?这是一个常见的话题。

信心一:来自便宜的电费。

(请参考之前文章《和光桐城,宜宾模式的缩影》)。宜宾的廉价电力优势依靠技术优势是其他同行难以超越的。

今年7月23日,第一财经发表题为《宜宾,从边缘城市到“金边银角”》的文章。文章提到,“经济账是企业入驻必须要算的第一笔账。比宜宾更早引进动力电池的常州溧阳,在配套产业链方面与宜宾的投资思路相同,但在经营方面建厂后期的成本 显然,宜宾的电价更具吸引力——宁德时代溧阳工厂的电价为每千瓦时0.6元,比宜宾高出近两倍。”据此可以推测宁德时代在宜宾的电价仅为每千瓦时0.3元。元!

据和光通程介绍,其在宜宾的电价政策为:“36个月内,企业电价(含税)执行0.41元/千瓦时,超出部分由甲方以专项资金形式补贴”累计补贴金额不超过6亿元,36个月后,企业电价按照四川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优惠电价政策执行。

目前的超低电价仍然是巨大的损失,与龙头企业的差距连一两个点都没有。未来,电价优惠取消后,和光同程将靠什么与同行竞争?

信心2:主要的损失不是你自己的钱。

这里,我们需要看一下和光同程创始人谢毅是如何放大财务杠杆的。

(1)母公司四川和光通程曾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现有股东15名,其中国有资本多名。

(2)该子公司为本条所提及的被担保对象和光通程。

(3)子公司和母公司均对外融资。由此实现了二级融资,谢毅团队成功实现了高杠杆运作。

光伏行业竞争加剧:2025年市场复苏预测与2027年行业反转展望插图2

碳数按照天眼检查排序

天眼查显示:(1)谢毅间接持有被担保对象和光同城17.24%的股权。

(2)宜宾高新技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不仅直接持有和光通成29%的股份,还通过控股四川和光通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有14.0831%的股份。泰科投资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大股东。

(3)五粮液不仅直接持有和光同城光伏20%的股份,还通过控股四川和光同城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有7.0416%的股份,其持股数量也超过了谢毅本人。

外界其实并不清楚这些股东的资金是否全部缴纳完毕?和光同程现在维持日常运营到底花谁的钱?总之,创始人谢毅实际上并没有投入多少真金白银。

可以肯定的是,当地政府对和光同城这匹黑马尤为看好。除了便宜的电费之外,还有土地、厂房、设备等诸多补贴和折扣。

如果考虑到和光同城目前净资产4.63亿元,总负债70.60亿元,总资产75.23亿元,负债率94%?你觉得现在和光同城谁更着急呢?

一位头部装备公司负责人告诉钱天号,即使公司想叫停,也会遭遇地方政府和银行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停产停工的接受度较低;另一方面,企业只有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才能继续向银行借款。

这或许就是一些光伏企业即使亏损仍继续经营的原因!光伏企业、地方政府、银行都在互相“绑架”。他们都在同一条船上,没有人能够独自跳下船逃走。在光伏的“海洋”中,这样​​的船只还有很多。就看谁的吃水比较深,谁的水比较汹涌。

据了解,目前一位网红光伏企业家面临的处境其实与和光同程的情况类似。他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

03 24个月后

今年3月,前滩浩发表文章《光伏铲卖家2024年有一个重要任务——收藏!》警告光伏设备公司库存和应收账款问题。

事实证明,今年追债确实很困难。金辰股份半年内起诉6家公司,直接对客户下狠手;捷嘉伟创表现出较为温和的态度,采取了灵活的方式——延迟向客户和光同城催收货款。

捷嘉伟创公告显示:

(1)和光同城拟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及其子公司申请不超过1.8亿元银行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24个月。该贷款资金将专项用于捷嘉伟创​​及子公司购买设备。

(2)和光同成控股股东四川和光同成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次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3)捷嘉伟创为本次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及存款质押保证。

(4)和光同成以其设备作为抵押提供抵押担保,和光同成创始人、通威股份原高管谢毅作为反担保人为捷嘉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伟创。

对于此次担保,捷嘉伟创目的明确:“进一步推动公司业务发展,加快公司资金回笼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向和光同城提供贷款的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及其子公司”。

深圳是捷嘉伟创的总部,和光通诚的总部和生产能力在宜宾。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与有很多业务重叠。由此可见,捷嘉伟创在促成这笔银行贷款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甚至可能占据了主动。

事实上,这并不是捷嘉伟创第一次为客户收款提供担保。

2024年中报显示,捷嘉威创还为另一家光伏黑马大恒能源提供贷款担保:金额不超过人民币185,308,820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4个月,贷款资金将专门用于提供公司及其子公司支付设备采购费用。

大恒能源其实在产品上已经具备相当大的差异化能力,无论是全屏光伏还是阳台光伏,但其扩产步伐也触及了光伏设备价格的高点。根据捷嘉伟创公告披露的信息,截至2023年9月30日,大恒能源未经审计总资产18.73亿元,总负债17.56亿元,负债率为93.77%。一年多过去了,不知道大恒能源的债务压力是否有所改善。

黑马光伏客户太多,捷嘉伟创收款压力巨大。

公司三季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3.44亿元,同比增长92.72%; 2024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57.22亿元,同比增长146.41%。截至2024年9月30日,存货金额180.76亿元,应收账款36.57亿元。

光伏发电的日子很难过。当前,制造企业、装备企业共渡难关,企业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共渡难关,上下游产业链共渡难关。

和光通成的贷款期限不超过24个月,大恒能源的贷款期限不超过24个月。 24个月过去了,和光同城的优惠电价肯定取消了。

那么光伏发电会更好吗?答案正在风中飘扬。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