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资管行业新挑战:低利率、低利差与资产荒下的二次转型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在当前大环境下,理财行业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的匹配越来越困难。在净值化的情况下,市场波动很容易直接引起产品净值的波动,这也是难度和挑战。满足客户低波动、稳定的投资需求“比较大”,近日,工银理财行长高向阳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年会上表示,这必然倒逼理财行业。迎来“第二次转型”。

多位理财行业机构人士也谈到了类似的压力,并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出路”,包括将战略重点从R1、R2风险级别产品延伸至R3、R4、R5,并聚焦R3。指数型被动管理产品,以及提升国际视野、强化数字化能力、积极服务老龄化人口等。

净值之后的新挑战

2018年资管新规的正式发布,开启了资管行业全面“净值化转型”的新阶段。六年来,作为净值要求下“白手起家”的资管机构,理财行业不断在资管生态和客户需求中寻求新的定位。

“今年是理财行业发展名副其实的‘大年’,最新规模突破30万亿元。”高向阳表示,理财行业在起步阶段和转型阶段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些困难和挑战,包括市场波动、净值波动甚至出现周期性的“客户赎回潮”,但在监管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目前,我们仍迎来市场规模加速增长、竞争格局全面重塑的良好局面。 “特别是今年统一监管、分类等政策持续推进,行业健康竞争生态进一步巩固,抵御市场波动的韧性显着提高。”他说。

但今年以来,“低利率+资产荒”的市场环境特征更加凸显,这给理财行业提出了新的难题。高向阳认为,“二次转型”已成为理财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理财行业30万亿元资金中,95%的资金集中在R1、R2等低风险产品上。这是银行渠道和银行客户的强烈需求。过去的)。”招商理财总裁钟文跃在论坛上也提到,随着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的变化,理财行业以往依赖的高收益、低波动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

2024年资管行业新挑战:低利率、低利差与资产荒下的二次转型插图

钟文跃认为,由于各类资管机构定位相对清晰,目前基本被市场机构和客户作为理财配置工具。正如保险资金主要满足长期投资需求一样,公募基金满足一些收益弹性比较高的投资需求,信托对应非标资产,私募股权对应股权,满足一些高净值人群的投资需求。银行理财实际上体现了银行客户的稳定性。 ,低波动性需求是客户对同类存款的替代需求。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市场整体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包括“人工补息”取消、非标资产收益率下降、同业存款利率受限、银行存款利率下降等。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财富管理公司的上述传统定位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巨大的挑战。

近期,银行理财子公司“自建估值模型”的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被视为机构应对净值波动、缓解投资者恐慌、防范集中大额赎回的创新手段。不过,业内对于此举也有不同看法。不同意。据第一财经报道,部分理财公司近期收到监管通知,要求其不得采用调整收盘价、平滑估值或自行构建估值模型等违法手段来降低产品净值波动。这也意味着,这又一涉嫌违反“综合净值”要求的“创新”再次被监管叫停。

从更长期趋势来看,人口老龄化也将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资产管理机构也需要寻找应对策略。中行理财行长宋福宁认为,今年推迟退休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将推动整个财富管理行业规模的提升。然而,老龄化往往伴随着低利率环境。对于专注于固定收益配置的理财公司来说,将面临服务人口老龄化和收入下降的双重挑战。

“我们研究了几个发达国家,有几个指标,尤其是十年期国债的指标。最高收益率点一般出现在65岁以上人口达到12%的时候,也就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 “国债利率也在下降。 2023年,我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15.4%,十年期国债在2%以内。”宋福宁表示,服务老年人是理财行业需要积极应对的一个方向并在未来积极布局。

“二次转型”的解决之道是什么?

如何推动新一轮转型发展?优化产品策略和客户结构是业界的共识。

“当前理财行业产品结构不够均衡,期限短、评级低、母行渠道占比高。我们要加快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战略转型”高向阳认为,理财产品需要调整期限结构、风险等级结构、负债来源结构,提高中长期产品和含权产品比重,积极拓展外部资金来源。负债。

2024年资管行业新挑战:低利率、低利差与资产荒下的二次转型插图1

他建议理财公司在现有低波动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加大中长期封闭型产品和定期产品的布局,实现风险收益特征和期限收益特征的正梯度,并形成互补关系。渠道和客户需求的自然引导,将极大提升中长期、含权产品的投资回报。

钟文跃还认为,理财公司应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将重点从R1、R2风险级别产品延伸至R3、R4、R5产品。 “原本集中在R1、R2的大量资金将延伸至R3、R4、R5。未来三到五年将重点关注R3产品。”他说。

为什么需要5年?为什么不关注风险较高的 R4 和 R5 产品?钟文岳进一步表示,理财公司自身的能力、市场的接受度、投资者的认知度都需要一个平稳的过渡过程;目前理财公司在制作R4、R5产品时面临很多政策限制,包括客户访谈要求、销售渠道限制等。

“从R1、R2到R3转型的时间确实不多了。”钟文跃认为,在整个资管行业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基于监管对资产配置范围的要求,理财的R3产品优于其他产品。类型机构会更有优势,但这种转变需要全市场、全行业共同推动,而且要尽可能快。

他表示,面对市场上其他优秀的资管机构,由于理财行业长期“停留”在R1、R2区间,转型迁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银行渠道和客户认知度的逐步完善。变化包括产品设计和投研能力的提升、营销策略和营销能力的提升等。

华夏基金董事长袁志宏也认为,现阶段,股权投资能力的提升是理财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顺势而行,事半功倍;逆势而行,事半功倍”。他表示,考虑到能力圈的特点和短板,银行理财在主动股权投资方面很难与公募基金“正面竞争”,因此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基于国内外被动型指数基金的快速发展,他认为被动型指数产品可能是理财行业股权投资发展的大趋势和方向。

袁志红强调,被动管理和主动管理两大赛道侧重不同的机构能力,但被动管理产品仍然需要理财经理的各种主动能力,包括投资研究能力、投资交易能力、投资顾问能力、客户陪伴能力、 ETC。 。 “长期以来,客户对权益类产品的主要担忧是(信息)不透明,这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恐慌。”他认为,指数产品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透明,实现与客户的高频度、高层次互动。规范的信息交换是财务管理公司做好相关业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