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智能手表作为中产阶级最新的三件套之一,被一些人认为是“美丽的废物”,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是“电子妈妈”。
最近,我小时候在家乡购买了一块智能手表。
并不是他主动向远在900公里之外的我炫耀手腕上的新玩具,而是我从他每天刷新的运动数据中看到了端倪。
是的,没有哪个朋友能够抗拒“戒指”的诱惑,也无法抗拒对智能手表的厚望。
那些讨厌它的人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数字绑架;
喜爱智能手表的人将智能手表视为某种温柔的电子保姆。
一戴上手表,一排排的阿拉伯数字和生理折线图就清晰地掌握了人类的爱憎悲喜。
有多少中产阶级被智能手表严重“控制”?
对于很多智能手表用户来说,“指环”是日常必修课。
外圈是卡路里消耗环,中间是运动时间环,内环是站立时间环。每天睁开眼睛的时候,只有完成这三环,这一天才算完整。
这不仅仅是出于健康原因。
更重要的是,每当三环完成时,这位体贴的“电子妈妈”就会在你的手腕上绽放一朵电子花,作为对健康生活的奖励。
谁能抵挡电子烟花的诱惑? !
为了看到三环完成后燃放的“网络烟花”,人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意志力。
有些人会在深夜从床上醒来,在0点前紧急做一套站立体操;
有的人一早就变身“抛臂机器”,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就是为了快速完成今天的任务。
比手腕上的鲜花更让我满足的是全勤记录。
为了实现这个像强迫症一样的“壮举”,大家在出差、经期、生病、或者很多不适合“圈子”的日子里想出了各种疯狂的办法:
有些人把这项运动改为钓鱼;有些人则把这项运动改为钓鱼。
有的人利用酒精来欺骗监控,从而蒙混过关;
甚至有些聪明人试图操纵时间——在设置页面中将日期更改为昨天......
本来“圈”是用来提醒人们锻炼的,结果却是用锻炼来满足“圈”的:
“我就像一头电子驴,那三个环就是我每天要拉的三个磨石。”
不找戒指的朋友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子磨盘。
如果您是跑步者,则应该使用轨迹记录软件。
在地图上画一个心,跑一个小人。有创造力和毅力的朋友甚至可以运行一个小动画。每一步都值得一看。
打羽毛球的朋友,也有专门为羽毛球设计的应用程序。
一场比赛结束后,会给出你的平均挥杆速度、击球次数、正反手比例等一系列指标。它甚至可以生成你自己的“五维战力图”,让你的汗水完全可视化:
“今天我的挥杆曲线真的很漂亮。”
戴上手表,您曾经看不见的努力就会变成可量化的数据。
训练时间、运动距离、配速、心率、消耗热量……诸多指标概括了人们为身体和健康所做的一切努力。
笼统的“活动到位”已经演变为精确的“达到数据标准”。
跑步的目的是达到摄氧量标准,游泳的质量取决于配速。
即使什么都不做,我也会时不时看看自己的站立静息心率,间歇性陷入自我怀疑:
“我的价值观正常吗?”
将监测设备戴在手腕上后,运动的含义会在屏幕上量化为折线图。
有些人会强行把手表和拳击手套以各种奇怪的角度结合起来,只是为了产生一套可信的出拳参数;
有些人在游泳时会冒险将手机带入水中,只是为了更准确地绘制自己在水中的漂浮路线。
如果跑步时不小心发现轨迹记录中断,或者出水后发现手表没电关机,那么运动员很容易出现燃脂层面的“生存危机” :
“如果手表不能记录,我这次的锻炼岂不是白费了?”
以提问者的态度佩戴腕表
都说智能手表是“电子保姆”,当然保姆的工作时间不仅仅只是在运动时。
我的同事小K最近爱上了从手表上寻找“标准答案”:
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睡眠数据。即使休息得很好,但看到深睡时间短了,瞬间就感觉疲惫不堪;
我被甲方的“我不知道怎么了,只是感觉不对”气得心脏病发作。结果手表显示我的压力指数不高,我立刻开始怀疑自己;
当他和伴侣发生激烈争吵时,他会把表盘推到她面前,以炫耀自己飙升的心率。
他甚至在手表上下载了一款情绪监测应用程序。
成功解锁成就“与甲方客户握手时,手表绿灯闪烁,屏幕亮起,显示‘压力爆表’”。
当一切都可以明确量化的时候,生活似乎就有了所谓的标准答案。
一种“网络问题解决”的心态油然而生。
HRV要高,睡眠要深,运动心率要达标,环要闭。
“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每天的锻炼数据,评论区自动吸引了大量前来比拼的粉丝:
运动成绩截图,搭配“看看我怎么样”等文案,把日常自律打卡变成了自动匹配比赛。
看看谁的步伐更快,看看谁燃烧的卡路里更多......
甚至还有人互相比拼,看谁的深睡时间更短、更“惨”,表现出在陌生的地方求胜的强烈欲望。
而且,无论结果如何,都会遭遇别人的激烈质疑。
如果你的跑步配速遥遥领先,你会欣赏老将的尖锐评论:
“不可能,我是XX年跑步者,除非你跑在我前面。”
稍微随意一点的配速会被退伍军人评论为“这样的配速有什么意义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