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挑战与BC技术投入分析:产能过剩与技术突破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产能过剩给行业企业利润带来压力,行业开工率持续下滑。据行业机构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光伏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开工率已降至50%左右(分别为53%、45%、56%、49%)。

在整个产业链都出现亏损的时候,隆基绿能(.SH)和爱旭能源(.SH)继续加大对BC(背接触电池)的投资,由于没有电极屏蔽,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在前面)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增加新技术来克服光伏产能不匹配的“寒冬”。

为什么投资BC技术?

“BC技术是晶硅企业制造晶硅电池组件的必备技术。”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近日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光电转换效率来看,晶体硅的理论转换效率为29.56%,理论上只有BC技术可以实现29.56%的效率。

“无论是PERC还是HIT电池技术,所有这些钝化技术最终都必须采用BC结构才能实现更高的效率。”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表示。

“BC是各种钝化技术中最终的方向,要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最终还是要走BC技术路线。”钟宝申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就像选运动员一样,我们要有一个基础,选很多有潜力的年轻人一起选,最后选出最好的。他还预测,2027年至2028年BC产品在光伏市场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

降低成本和专利合作是核心

BC技术固然好,但BC做起来并不容易。由于降低成本困难,该项目于1975年首次提出,最近才开始量产。

“每个公司都在研究BC,但BC做起来并不容易。”陈刚告诉记者,即使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也要实现规模化量产,做出10GW、20GW级别的BC产品。想要达到好的良率、成本、效率,需要两三年的时间,难度相当大。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挑战与BC技术投入分析:产能过剩与技术突破插图

“过去,由于BC结构涉及工艺步骤多、工艺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一直难以有效降低成本。”钟宝申表示,现在,通过领先企业的研发努力,BC已经具备了竞争力。公司在贱金属的成本降低路线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接下来,BC科技在钝化、减少光学损伤、让激光器变得精益化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2024年以来,随着硅材料和硅片价格持续下跌,电池领域降本主要矛盾从硅成本转向金属化成本。谈及BC技术的降本增效路径,陈刚表示:“在硅片方面,组件需要匹配低氧、高阻的硅片。我们下一代会使用这种硅片。”就电池而言,光学性能、钝化化学技术和电极技术是三个关键技术点,而电极技术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BC降本工作才刚刚开始,需要全产业链的协同。”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内光伏行业已经认识到BC技术的潜力。包括配套企业、辅材企业、激光企业等。未来三到五年,随着BC朋友圈的扩大,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将比想象的更快。

要扩大市场份额,除了降低成本外,还必须解决专利问题。

以爱旭、隆基绿能为代表的光伏企业正在推动BC生态建设,计划通过建立BC技术联盟等行业认可的规则和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1月底,爱旭太阳能宣布与高晶太阳能达成战略合作。爱旭太阳能将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基础上,结合高晶在硅片制造和组件封装方面的能力,开展硅片、电池片、组件三大项目。领域内的合作加速了BC组件的规模效应。

此前,继与金阳新能源(01121.HK)合作开发HBC电池后,隆基绿能再次正式宣布将与英发德耀“携手”建设HPBC电池产能。根据协议,隆基绿能、英发德耀和宜宾高新区将合作生产和销售HPBC电池。预计2025年完成一期6GW产能建设。

“开放发展、共同发展是BC行业的主旋律。”陈刚表示,基于行业规则、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公司愿意与行业共同发展BC技术,与所有端到端产业链共享BC技术,包括客户端、投资端、EPC端、项目开发端、组件端、电池端、硅片端、硅材料端。

未来市场空间几何

2024年中国光伏行业挑战与BC技术投入分析:产能过剩与技术突破插图1

截至2024年11月底,光伏BC电池现有产能约55GW。其中,隆基绿能明确将在2025年底前建成约70GW HPBC产能,并宣布将与金阳新能源成立合资公司生产HBC光伏电池,并签署16GW HPBC与英发瑞能签署细胞战略合作协议;艾旭股份已投产的BC产能包括珠海10GW、义乌15GW,济南基地正在建设中。预计组件今年年底投产,电池明年上半年投产,明年出货量计划突破20GW。

“在光伏市场供需不匹配的环境下,大规模投资技术产能的可能性已经变得很小。”谈及BC未来的市场需求预期,陈刚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设备制造商、原辅材料制造商、新材料制造商比我们更着急。他们会把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新技术的开发上,因为当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有新的需求就会有新的订单。

据国开证券分析,目前爱旭农行产品在地面市场的溢价可能在10%以上。未来,当BC产品出货量达到100GW至200GW水平时,预计将出现新的溢价格局。

“从目前的订单情况来看,公司现有的BC产能严重不足。”谈及目前BC技术的市场接受程度,钟宝申表示,BC在地面市场和分布式市场具有同样的优势。早期,很多人认为BC技术是一种单面技术。与集中式光伏市场(地面市场)相比,BC省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屋顶安装光伏板)更具优势。例如,今年5月,该公司在西班牙发布了BC地面产品,但BC的分布式产品却在5个月后发布。

钟宝申表示:“BC组件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具有差异化优势,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后续业绩的重要增长点。”

隆基绿能11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该公司正在加速BC电池的市场渗透,目标2025年出货量达到30GW,并已明确BC电池产品的毛利率目标高于现有的毛利率目标。产品高出10%。

但市场对BC产品能否在中心化场景下成功拓展和应用仍存疑虑。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表示,在光电转换效率方面,BC已经领先。 “但BC作为一种平台技术,目前还处于6、7岁孩子的阶段,处于幼儿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陈刚呼吁BC产业链理性发展,避免走上“内卷化的老路”。

“我希望速度能慢一点,大家都更有秩序。”陈刚表示,企业盈利困难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他希望业内同行能够用自律,有序发展BC技术,造福客户、造福产业链、造福企业利润。覆盖投资成本,打造有别于以往光伏产业的发展格局。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