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成焦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1、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

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也将成为2025年市场交易的主线。目前市场尚未完全理解高层重视并购重组背后的深层含义改革,多将并购重组作为IPO的替代。我们认为,并购重组改革不仅是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的亮点,也关系到整个行业和中国经济的升级。发展。 “证监会扩大会议”强调:“紧紧抓住支持新生产力发展这个重点……鼓励并购重组,促进产业整合升级。”

从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并购重组是自愿退市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大力推进并购重组是完善市场出清、提高存量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重要途径。注册制实施以来,A股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5000家。壳价值逐渐消失,市值和流动性变得分化。未来,退市将变得更加常态,成长受到阻碍的小公司将逐渐被清算。 。 2024年12月13日,5377家A股上市公司中,市值低于50亿元的公司数量占45.16%。并购重组是境外上市公司退市最重要的方式。我国资本市场长期被诟病的退市问题,并不是被迫退市的公司数量多,而是自愿退市的数量少。 2023年A股并购退市率将低于0.02%,而海外成熟市场通过并购、私有化等方式退出的数量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因此,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符合资本市场的发展方向。

从产业发展来看,我国正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兼并重组是整合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一些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集中度低、效率低的问题。并购重组可以快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链深度整合,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进而打造一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流企业。

下一步,从政策角度来看,将出台更多操作指引、实施重组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放宽募集资金使用监管等。从投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支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并购,如基于补强链条、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并购。

2、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

长期资金加速进入市场,不仅给市场带来更多“活水”,也减少了市场波动,稳定了市场运行。我们预计,2023年长期基金中,市场较为活跃的社保基金持有权益类资产将占总资产(含直接股权投资)的36.9%,而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新新西兰超级年金基金和澳大利亚未来基金股权投资比例分别达到69.8%、57.0%和47.1%。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等持股比例更低。比如保险资金持股比例在10%左右,长期资金仍有较大的入市空间。未来可能进一步优化长期资本投资监管模式(放宽比例上限),优化保险资金偿付能力约束指标,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

3、基金业改革

2024年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成焦点插图

推进基金业改革既是投资侧改革的关键一环,也是满足居民财富增值和保值需求的必然举措。新《国九条》再次指出“必须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发展”。 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也指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监管层面也一直在引导公募基金行业提升投研核心能力。 ,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

海外经验表明,基金业的发展与股市的繁荣基本同步。同时,资金对于长期资金入市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美国大量私人养老金计划和保险基金将大规模资金交给共同基金进行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分散风险,也有助于实现专业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共同基金迅速增长,养老和保险基金也保值增值。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末,美国五类长期基金,包括人寿保险公司、财产和意外伤害保险公司、联邦政府养老基金、州和地方政府雇员退休基金和私人养老基金通过共同基金持有约35.1%的股份。 ,2000年这一比例仅为10%左右。因此,深化基金业改革对于投资端改革乃至长期基金入市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基金业改革深入推进。一方面,基金利率可能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ETF等指数投资产品数量将持续增加,指数被动型基金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证监会扩大会议”中还有几处提及值得关注。

一是“努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特别强调资本和杠杆,意味着融资融券、场外衍生品、量化交易等在2025年仍将面临强有力的监管。

二是“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满足企业合理债券融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除股票市场外,明年债券市场建设也将加快,对科技创新债券市场的政策支持有望加大。

三是“用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增强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渗透力”。预计短期内IPO仍将面临强有力的监管约束。至少证监会现场检查和交易所现场监管的力度不会减弱。

市场展望

2024年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提升,并购重组市场改革成焦点插图1

2025年A股配置价值较强,比2024年结构性机会更多。从方向上看,9月24日金融新政后,市场政策底部已基本确立,向上趋势明确;从节奏和幅度上看,仍存在不确定性,阶段性回调在所难免,逐步分批建仓。理想的。

具体来说,首先,A股仍处于投资者预期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之中。在此期间,受政策预期影响较大,市场波动在所难免。其次,随着特朗普上任日期的临近,中美关系可能逐渐成为市场交易的焦点,对华相关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A股产生影响。第三,中长期来看,企业盈利持续改善是A股走出长牛、慢牛市的关键。未来需要关注政策协同下实体经济的实际复苏程度。

建议重点关注政策可持续性和确定性较高的领域。具体话题包括并购、债务追偿、人工智能等。

(作者为粤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经微信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授权转载。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